立足常规管理,促进物理学科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王强
[导读] 以教学常规为抓手,实施有效教学,总结“依托常规管理,‘挤’出高效课堂”的实施路径。用课堂检测在时间上“挤”;其二,用小作业在目标达成上“挤”;其三,用基于预习学案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挤”。

王强   山东省济南燕山学校中学部
【摘要】以教学常规为抓手,实施有效教学,总结“依托常规管理,‘挤’出高效课堂”的实施路径。用课堂检测在时间上“挤”;其二,用小作业在目标达成上“挤”;其三,用基于预习学案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挤”。
【关键词】常规管理   有效教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69-01

        实施有效教学,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学者和教学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使得我对课堂建设进行认真的思考,不断实验,积累经验,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寻求以教学常规为抓手,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突破口,并逐渐总结出“依托常规管理,‘挤’出高效课堂”的初步经验。
        教学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从数学角度来看,单位时间内讲的东西多是高效吗?讲相同的知识用的时间少是高效吗?如果是,那也只是“讲”的高效,“学”的高效才是我们追求的。单位时间学的更多才是高效,学习相同的知识不再那么辛苦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这是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分析。再从经历学习过程的角度来看,学生经历概念形成、规律生成以及知识迁移的过程,与老师“讲概念”、“讲规律”和“讲知识迁移”进行比较,前者是谈不上高效的,但确确实实是有效的。“讲”看似高效,对于初中生来说,实则低效。在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而是组织学生学。组织学生学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里参与,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是在展示自己,“学生上课听讲,完成作业”掩盖了不可能全体学生都在听讲和都能听讲的事实。倡导高效课堂,这里的高效指的应该是整体效率。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组组同质但组内异质。简单题对答案,中档题细分目标,提出一个一个阶段性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这些小问题找出正确答案。难题由我来讲,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讲,只要求每个小组有一个人听懂,或者每个小组成员听懂其中的一部分。下面的工作就由学生来完成了,交流、讨论、讲解,都由学生完成。或者听懂的同学给没听懂同学讲,或者互相弥补听的不透彻的,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所收获。陶行知先生提倡“小先生制”,让学生教学生,实现“即知即传”。学生一面学,一面教,这种教育力量比教师更大。   
        从教学常规出发,实施有效教学,促进高效课堂建设可以采用“挤”的办法。其一,用课堂检测在时间上“挤”;其二,用小作业在目标达成上“挤”;其三,用基于预习学案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挤”。
        一、用课堂检测在时间上“挤”
        一节课就是45分钟,这个时间是对师生共同的要求。我们中学课程有什么特点呢?内容多,要求具体明确。对一节课的概念有清醒的认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学生一节课能掌握的知识有限,这是自然规律,是“道”。道法自然、尊重规律才能和谐发展。
        从课堂常规管理上看,抓住课堂检测环节是推动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手段。课堂检测作用很多,可以帮助师生明确学习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等等。这里我想突出教学管理者推动课堂检测的一个重要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让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目标达成。把时间“挤”给学生,老师就必须要更多地考虑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整合教材,选择教法,明确重点。实践证明,通过教学管理者对课堂检测环节的有效监控,教学目标不但可以顺利达成,教学成绩也有显著提高。课堂检测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促使我们的课堂紧凑、洗练、目标明确,另一方面引导老师自觉关注学生目标达成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用课堂环节来“挤”时间,可以让老师体会“放手”带来的快乐,是还课堂于学生的重要手段。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把学生还给课堂。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和精力。不给任何学科、任何老师增加课时,要求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把本不该属于老师的时间挤掉。借此引导老师去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取舍、研究学生,客观上践行“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等高效课堂最基本的要求。
        二、用小作业在目标达成上“挤”
        这里的作业是个狭义的概念,泛指课后巩固、拓展等。反思我们的课堂有时候支离破碎,节节课没有结束,很多时候就是这个“作业”给闹的——作业出了问题当然就要讲评,就要占用下一节课的时间,第二节课就会受到影响,循环往复,也就总是卡不上节奏。有的老师说,我需要课后的拓展、检查等等。那好,不妨让我们把这些环节都向前提一步,以预习学案代替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把巩固、拓展等都推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我们的作业要“小”,要“精”,要直指重点。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作业公示制度。教学管理者在落实这个制度的同时要尽可能发挥其宏观调控和质量监督的效能。所谓宏观调控,就是尽可能保证作业整体平衡;所谓质量监督,就是确保预习作业的含金量。教学目标清晰明确,作业指向性强,学生的负担也就降低了。事实上,学生心理负担在学生课业负担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给学生心理上减负是一个问题。作业量大是一方面,冗杂的内容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这节课的只是却仍然有那么多的错题要去面对。让学生总是有挫败感。其实很多我们所设计的“陷阱”都不是这节课的重点。没有必要在这节课呈现,至少此时没有必要。这样的问题积累的多了,兴趣何在,心理负担能不重吗?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水平差不多,学生之间的差异又确实很大,这个差距来自哪里?课堂上由同一位老师教,怎么会差这么多,很大程度上来自环境、来自学习方法。既然是高效课堂,就要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课堂上。
        笔者的尝试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向前推,推到原来该在的位置,推到符合教育规律的位置。这是促进有效教学实施的一个关键,也是实现“日日清、堂堂清”的关键。
        三、用基于预习学案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挤”
        知识和技能层面上,“讲授”应该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讲授”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最为高效的。但是,如果说“讲授”能够适应《教学大纲》要求的话,却不足以适应《课程标准》对经历探究过程、渗透情感的要求了。基于预习学案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笔者对“基于预习学案的自主合作学习”进行了具体的尝试。预习是第一步,这一环节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拿本人编写的一个预习要求和学案案例来说明。
        以下内容谨参照八年级《物理》现行教材。
        一、泛读。这一遍主要是快速阅读,不受任何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的干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先读出一个整体印象来。
        二、掩卷凝思片刻,想一想刚才读出些什么来,哪些地方似是而非,再读的时候就印象深、有侧重了。
        三、精读。尽量弄明白每句话。并将课本上出现的填空都填上。确实不明白的问题就等着问同学以致老师。
        四、读《学案》上“教材研习”栏目,要求看书的就再看书,把空都填上。认真思考相关的问题。
        五、完成《学案》上“典例示范”栏目,自己做一道,看点拨,参考答案,再做下一题。
        六、努力完成《学案》上“教材跟踪练习”栏目。
        例
        第六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
        一、预习学案
        1.预习目标
        ⑴认识并且感受浮力。⑵了解浮力常用的测量方法——称重法。⑶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2.知识回顾
        ⑴在物理学中,把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密度的公式为         。



        3.教材研习
        ⑴巨轮在大海中航行,热气球升起,这都与浮力有关。什么是浮力呢?
        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由此我们猜想: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可能有一个向      的托力。
        用手轻轻将石块向上托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那么将石块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在空气中比较将会      。
        结论: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      (填方向)的托力,物理学中称之为浮力。
        ⑵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课本P127鸡蛋与浮力的实验启发我们,浮力可能与          有关;试着将一个装满细沙的瓶子从水中慢慢提起,感受一下,浮力可能与                   有关。当然,这仅仅是猜想而已,请设计好具体的实验方案到实验室去探究吧。
        ⑶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究竟是什么?
        将容器装满水,要测量一个小铜块浸入其中后受到的浮力,操作方法是:
        小铜块浸入装满水的容器后,一部分水就会溢出,参考课本P128图7-23了解一下应该怎样收集溢出的水,怎样测量溢出水的重力。
        小铜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溢出水的重力是多少?阿基米德原理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典例示范
        例1.通过观察课本P127图7-20可以知道(      )
        A.鸡蛋放在清水中是下沉的     B.盐溶解在水中后使得液体密度变大
        C.鸡蛋在盐水中所受浮力与在清水中一样大
        D.鸡蛋在盐水中所受浮力比在清水中大
        点拨:很明显,在清水里鸡蛋沉在水底,因此把鸡蛋放入水中后鸡蛋应该是下沉的;盐加入水中后,质量增加使密度变大;在盐水中鸡蛋上浮,这是鸡蛋所受浮力增大的结果。
        答案:ABD。
        例2.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一些猜想与假设,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
        ⑴下列A、B、C、D是小华提出的四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两个,请写出另外两个。
        猜想A:浮力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  体积  有关;
        猜想B:浮力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  深度  有关;
        猜想C:浮力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
        猜想D:浮力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⑵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猜想D有关吗?
        答:             (选填“有关”或“无关”) 
        点拨:从整体上把握题意,实验中的几个变化的因素除了体积和深度外,应该还有形状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一值得注意,这并不是研究与深度的关系,因为若是研究与深度的关系,应保证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根铁丝无论是直的还是掰成弯的,都会沉于水底,因此浮力与物体形状无关。
        三、教材跟踪练习
        1.以下物体受到液体浮力的是(     )
        A.在海面上航行的巨轮       B.缓缓上升的热气球
        C.正在水中下沉的石块       D.行驶中的飞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水             
        B.沉在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
        C.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D.漂在水面上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3.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的是(      )
        A.物体重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B.物体重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C.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D.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4.我们平时写作业时会受到来自          的浮力,游泳时会受到来自          的浮力,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二者相比较,在          中受到的浮力更大。
        5.课本P128“探究浮力的大小”实验中用到的仪器称为溢水杯,想一想,如果没有溢水杯,利用实验室中常见的烧杯和木块进行简单组合,能否达到准确收集溢出水的目的?
        从内容上讲本节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实验,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学案使这节课更加紧凑,高效,利于学生理解,形成有益前概念。学案设计依据如下的标准进行:20%是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学会的,70%是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强调、点拨,训练才学会的。以此突出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让每个学生有事做”是保证整体效率的基础。怎么才能让学生有事做?其实并不难,也不需要我们“轰轰烈烈,彻底推翻”,只要在传统的教学常规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分清哪些是自己已经“会的”,哪些是自己可以学“会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才能“会的”;根据自己“已会的”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困难。就可以使学生从“置身事外”变成“忙在其中”。
        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他说:“在中学里,教师也应该逐步少讲,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到中学毕业的时候,学生如果完全可以自己学了,那才算真的毕业。” 教学常规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希望通过课堂检测在时间上的“挤”、小作业在目标达成上的“挤”;以及基于预习学案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的“挤”,能够对教学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上海科技出版社)
[2]《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设计》(八年级全一册 上海科技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