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敏
(广东省阳江市 529500)
摘要:高支模施工管理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不仅决定了建筑工程能否顺利施工,而且还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建筑高支模施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设工程;高支模技术;施工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和用途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模板支撑体系具有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等特点,所以需要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设计、管理和监督。建筑工程中所选用的高支模技术一般是指水平混凝土构建的跨度>18m,或支撑高度>8m,集中线荷载>20N/m2,或者施工总荷载>15N/m2时的模板支撑体系又被称之为高大支模板。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高支模施工可以起到协调性、连接性的关键作用,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立足于长远考虑,以提高高支模施工安全性、稳定性为前提,提高高支模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同时提高高支模施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1建筑高支模施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补充和完善,但是相关环节的法律规范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节。尤其是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缺乏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一些规则无法更好的实施。在进行高支模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还停留在形式主义考核、突击检查上,导致监管效果不理想。同时监管部门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操作手段简单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支模施工管理质量。
1.2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意识薄弱
在进行建筑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国内高支模施工管理模式比较单一落后,而且部分施工单位还存在盲目引进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建筑工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支模施工管理的难度系数,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②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高支模施工管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安全防护装备质量低劣,而且与之相应的安全教育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基层工作人员接触到的安全知识不够系统、完善,从而导致高支模施工管理无法顺利进行。
1.3高支模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中,选用的高支模施工人员基本上是外来务工人员,从而导致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对各个流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操作规范、施工标准等掌握不足,而且安全意识和施工操作水平比较落后,此外还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未完全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进而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提高高支模施工管理质量的对策
2.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与培训,并向他们讲解相关技巧,开展安全防护理念的培训,从而更好的做到夯实基础、落实方针。在进行高支模施工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到施工现场检查安全带、安全帽的佩戴情况,同时还需要进行高支模脚手架搭设标准化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发生高处坠落危险。定期开展责任区安全整洁评比活动,以确保文明施工、安全生产。
2.2细化落实安全生产监督制度
①要借助新设备、新技术、新施工工艺来做好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对各个环节的施工提出安全操作要求。②对于吊装、深基础、暂设电气、爆破、大中机械安装和拆除等工作时,需要按照要求编制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绘制立面图、平面图、脚手架搭设方案、编写搭设说明,对各个环节提出安全技术措施。③施工组织设计人员还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噪声、消灭危险作业、治理尘毒、提高文明施工质量。
④对诸如易爆、易燃、有毒物品要选择合理的安放位置,并对其使用情况提出相关要求,对于各个环节的施工最好由总工审批之后才允许动工。
2.3提高混凝土施工的监控工作
在进行建筑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混凝土施工的监控工作,因为该环节是引发安全事故最多的环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做好以下几点:①合理选择骨料。在进行骨料选择过程中,最好选择一批含泥量多、干缩量大、吸收率高的骨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干缩性,而且还能降低泌水的发生率。②高支模施工管理人员还要根据施工要求选择构建截面尺寸、操作技术、混凝土塌落度等,并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节,从而降低水泥的使用量。③尽量选用一批无碱或低碱的外加剂,同时还要辅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和剂,从而减低碱骨料反应,提高施工中混凝土的坚固性和耐磨性。
3高支模施工管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高支模技术已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不仅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而且还决定了建筑工程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来完成各个环节的施工,并对高支模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提高施工整体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进行高支模拆除时,需要按照“后装先拆、先拆后装”的原则,并且从上往下依次进行,在对其进行拆除的过程中,还需要在施工周围设置围栏,并树立标志牌,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②在高支模拆除过程中,还要安全一定的顺利进行施工,例如对于一个较大的高支模而言,需要从中间逐渐向两端对称进行,在拆除水平杆的过程中,要先拆掉最上边的一层,然后依次向下进行,直至最后一道水平杆为止。③在拆除模板之前,还要检查混凝土自身强度是否满足施工模板要求,例如模板底端混凝土的施工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的75%,然后才允许对其进行拆除。对于跨度超过8m的,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00%后,才允许拆除模板。
4工程实例
以某建筑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某市滨海新区,为4栋住宅塔楼,建筑面积达到了80409.18m(其中地下室:222735.5m2;住宅:57673.68m2)。1#~4#楼二层结构层高达到了7.45m,隶属于高支模,二层以上属于住宅标准层,标高为3.00m。本楼梁截面最大尺寸为2000mm×2000mm,主要板厚为100mm、200mm,塔楼部位半地下层高为7.5m,板厚为150mm,地下二层结构层高4.1m。1楼转换层阳台高度为14.65m,长度为2100mm,剪力墙厚200mm,板厚100mm;墙、框架柱、连梁混凝土等级为C60,转换层梁板混凝土等级为C50。
4.1模板和支撑体系
选材模板:选择18mm厚九夹板,木枋采用50mm×100mm的松木,墙柱采用18mm厚胶合板;支撑体系:模板支撑选择准48×3.5钢管;采用对接扣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螺栓直径为14mm。
4.2支撑设计
楼板模板:面模16mm厚胶合板,立杆步距1.4m,转换层立杆间距为900mm×900mm,扫地杆离地200mm。梁模板:立杆的纵距l=0.55m,面模16mm厚胶合板,立杆的步距h=1.50m,扫地杆离地200mm。梁侧龙骨选择对拉螺栓+双钢管,梁下两侧立杆间距=梁宽+600。竖向设置间距为500mm,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为500mm。
墙柱模板:选择了18mm厚胶合板。内龙骨选择50mm×100mm木方,内龙骨间距250mm,外龙骨选择准48mm×3.5mm双钢管。对拉螺栓断面水平间距500mm,螺栓直径为14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
5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确保高支模施工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群英.综合楼建设工程高支模施工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9,6(10):115~116.
[2]陈道普.扣件式钢管高支模的设计与施工分析[J].工程质量,2019,8(5):56~57.
[3]梅青.探析建筑高支模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5(1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