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国
61011419761204****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开发工程项目日渐增多,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市政道路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然而在具体施工中众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造成工艺要求没有达到预期标准,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为有效延长市政道路的实际使用年限,应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加以深入研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施工管理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现阶段市政道路工程中较为典型的路面形式,其具有行车舒适稳定、噪声小、维护便捷的特点。为充分发挥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优势,亟须对其铺设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措施展开探讨,理清工作方向,准确把握工作要点。
1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
1.1水泥路病害处理
水泥路面有着一定的使用年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发生裂缝、断板、碎板、凹陷与拱起等现象,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处理水泥路病害时,施工人员可利用挖掘机清理比较大的混凝土块,再由技术工人对小的混凝土块进行清理,保证病害在板底被完全清理。此外,在处理完混凝土块后,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板底的检查工作,检查板底是否存在影响接下来施工的不利因素,并及时处理。如果在检查板底时发现了问题,就需要施工人员重复上述工作;如果板底的病害问题比较轻微,施工人员仅清理裂缝,灌入沥青即可;如果没有发现问题,施工人员可以对基层洒水,完成水泥路病害处理工作。
1.2错台问题处理
水泥道路的承重能力有限,车流量的持续增加会对水泥道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损害达到一定的峰值之后,相邻的水泥路板块就会发生错台现象,影响后续新路面的铺设工作。对此,施工人员可以将热沥青透层油浇筑在地板上,并在上层铺设直径为一厘米左右的碎石。同时,可将衬平法应用到路面的处理工作中,使水泥路面相邻板块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1.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是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的最后一项工作,要保证土面层施工的工作质量,施工人员就需要认真把控沥青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流程等工作因素。第一,要重视碎石、沥青、水等物质的调配工作,调配出质量符合标准的沥青。第二,在运用施工机械进行摊铺工作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速度、工作方式的控制,选择轮胎式的摊铺机和连续的工作方式,提高路面质量。
2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施工管理
2.1配制沥青混凝土
实际应用沥青混凝土施工前,需针对各种原材料实施混合配制。配制沥青混凝土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科学控制各种原材料的混合比。同时,配制沥青混凝土时,需要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另外,针对原材料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检验和控制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品种和性能等各方面指标,保证各种原材料之间合理的配合比,同时运用相关实验数据,在达到工程施工要求后再进行施工,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2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
搅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3方面要求。第一,温度要求,搅拌时沥青的温度要在160℃左右,加热温度需控制在170℃左右。出厂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要控制在150℃左右。第二,方法要求,搅拌沥青的方法有很多,如热拌热铺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但是选择何种搅拌方法需科学判断,通过分析天气变化、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搅拌方法。
第三,用量要求,通过计算机控制搅拌沥青混合料的全过程,首先利用计算机计算各类材料的用法用量,其次利用智能设备控制材料的投放,最后利用智能检测装置检测成品质量,严格保证成品质量。
2.3严格控制碾压环节
在路面施工中所占据的技术支撑地位也比较显著,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路面施工的稳定性。在进行碾压作业期间,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律。首先,需要在原则上进行规范设置,根据路面作业的工程规模,践行分层的作业思想。之后,在具体的碾压方法上进行规划与创新,加强流水式作业方式的合理贯彻,为保证路面的稳定性,以及在承载负荷方面符合要求,需要强调重复碾压工作的贯彻。针对不同的路面施工情况,需要在碾压的侧重点和操作力度上进行规范控制。
2.4道路接缝处理技术
混凝土路面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即路面接缝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混凝土路面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接缝位置也经常出现问题,影响其整体施工效果。工作人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可有效保障路面接缝和开裂的处理质量。在路面接缝处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不同施工段内路面交接接缝处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工作人员可使用填料方式,将较大的接缝补充完善,实现路面平整的效果。在部分施工路段还可以选择摊铺过接缝的方式,增大铺设面积以使两段路面接缝处的沥青重合,在此基础上使用重型碾压工具等对其进行碾压处理,在高强度作用力的方式下,沥青接缝处路面与其他位置的路面相平,出现混凝土路面接缝开裂问题的概率会明显降低。在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接缝处结构形式的重视。在热缝处理过程中,应选择错开15cm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而冷接缝一般要错开30~40cm,同时其上下层的横接缝应当错开1m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接缝质量。在处理路面开裂问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沥青混合料凝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湿度和温度2个方面入手进行处理,通过定期浇水及适当增温等方式,保障沥青混凝土凝固效果,出现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问题的概率明显降低。
2.5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
通过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并制定符合标准的考核机制,从而实现对施工人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还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是非常关键且有效的措施。
2.6强化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落实现场管理责任
对于市政工程项目来说,安全工作始终是放在首位的。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落实现场的管理责任,项目各级领导也要强化自身的管理责任,明确各个职位的工作标准。其次,项目管理人员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的第一位,必须要做到以安全工作为宗旨,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避免施工时出现安全事故。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检查,保证施工现场
顺利施工,可以有效防止出现混乱情况,以免影响到正常的施工工期。最后,管理人员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给施工人员普及安全知识,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效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总之,管理人员要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工程施工时,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工程改造、建设工作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进一步满足城市对道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兰晓琴.沥青混凝土道路铺设施工研究[J].智能城市,2020,6(08):227-228.
[2]胡时柳.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9(08):182-183.
[3]李文兴.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197+199.
[4]陈维.关于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8(06):79-80.
[5]杨亚平.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8(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