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   石庆丰
[导读] 随着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城市人口剧增及资源短缺的问题,形成经济发展和土地制约的矛盾,不利于国土资源规划的发展。

        石庆丰
        融水县香粉乡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广西省柳州市融水县545300
        摘要:随着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城市人口剧增及资源短缺的问题,形成经济发展和土地制约的矛盾,不利于国土资源规划的发展。只有合理协调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才能解决由于城市人口激长,土地资源短缺的现状。因此,需要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合理开发与利用城市建设用地,解决城市迅速扩张及土地的稀缺的问题,满足人口和经济发展需求。
        关键词:建设用地适宜性;国土资源规划;优化配置
        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深入了解我国目前城市建设方面和国土资源总体规划的评价体系,共同制定出有关国土资源的规划战略。虽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有很多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到土地的制约,在实际生活中,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土地整体规划是相互矛盾的,此时,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合理开发及利用城市用地。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尽力缓解由城市人口的激增带来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促进国土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一、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的意义
        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伴随着城市扩大容量的需求,用地量也日趋紧迫。城市人口剧增,对土地需求不断加大,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面临这些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规划的矛盾,更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建设用地进行分析,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是确定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和空间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有利于科学确定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合理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问题。为国土资源合理规划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间接地有助于规避自然灾害和工程灾害,保障人居环境的安全,促进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建设用地适宜性协调机制与国土资源规划
        1、建设用地适宜性协调机制。全面了解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是优化国土资源配置的重点。将建筑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国土资源规划相结合,将城市建设用地的成本、质量、及效益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城市国土资源的潜力,明确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和规模、限制用地利用的条件等。
        建设用地适宜性是指将土地资源投入建设中时是否适宜,是否能使土地发挥其最高效价值,如果这种投入较适宜的话,要考虑诸多因素,主要包括:适宜程度、投入的局限性、优劣势等。限制国土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社会、环保,这些因素会通过控制土地开发利用体现出来。国土资源规划具有微观控制和宏观管理的特点。从宏观方面来讲,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城市,应该优先开发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并易于开发的土地,以优先开发带动其他区域的后续开发,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从而不断缩小各个区域之间的差距。另外,相关部门要对建设用地的开发做好扶持工作,加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强度,通过培养一个产业集群来带动周围各方面的共同发展;从微观方面来看,相关部门通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能够深入了解到建设用地资源配置的特点,合理规划用地,避免出现政府出现盲目行政干预建设用地的情况,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对城市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2、国土资源规划。一些出台的文件中明确强调土地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要相互协调,城市用地规模要比土地用地规模小,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包含的关系,很难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土地总体规划的指标控制存在很多缺点,主要来源于建筑用地指标由上向下的控制,规划缺乏弹性,由于土地规划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同,不断更改规划,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威性。

另外,当前的土地总体规划中强调要减少对农田的占用,但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没有明确建设项目可以利用哪些土地,于是相关规划人员不敢占用一些土地,最终无地可用。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土地利用率。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有限,但人口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也都加大了对土地用地的需求,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是政府现在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从各个区域的经济状况着手制定相应的国土资源利用战略目标。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基本要求是依据本国的基本情况,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与国土资源之间相互协调,促进共同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对许多正在规划中的区域缺乏一定程度的管理,造成一些区域盲目的扩大规划范围,与相邻的区域出现矛盾,给整体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降低规划的权威性。目前我国现行体系中,只有矿产资源与土地利用有完善的规划,另外如果区域规划与经济发展相矛盾,一般选择忽略区域规划,将经济发展进行到底。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我国要将加强规划综合管理作为出发点,以此来协调各区域空间规划,加快规划体制改革的步伐。国土资源规划属于战略性的空间规划,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应该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之间协调好。目前我国国土资源规划方案还没出台,各部门也在努力构建国土资源规划体系。但是目前可以依据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来协调各个规划之间的关系,加快构建国土资源规划科学体系的建立。
        3、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的发展
        将分析所在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的供给情况作为基础,预测所在区域内的建设土地的需求量,以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前提,将土地指标根据实际建设的需要分给下级有关行政单位。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时间及空间配置,严格按照土地管理制度来实施,使土地资源能够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和土地总体规划的协调发展。从目前土地利用的现状及资源的有限着手,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相关控制指标进行不断完善,根据当地经济的实际发展程度来确定土地的供给规模。从这一角度来看,土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证,换句话说,不能以保护土地为由限制城市个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可以土地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及利用,我们要具有保护土地的意识,不浪费土地资源。
        我国在土地开发中出现无限制开发规划利用土地的情况,容易和其他规划产生矛盾,这时,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快土地规划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为出发点,对时间、空间、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资源开发的步骤、重心及目标进行明确。制定比较宏观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另外各个阶层的土地资源有关部门对规定条例进行进一步细化,并对区域发展中的土地利用作出较详细的规划,来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国土资源开发规划体系。
        目前我国关于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的体系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方案。此外,各部门应该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方向、目标、重点、步骤等十分清楚,做到依据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开发土地,对于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注意总结并应用到下一次的土地开发实际工作中去。总之,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各区域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规划协调进行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孟旭光, 彭介凡, 李新玉,贾文龙. 国土资源规划学及其发展浅析 [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03).
        [2] 韩玉林. 努力把握国土资源工作规律特点切实做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和开发 [J]. 党史纵横. 2018(03).
        [3] 何丹, 金凤君, 周璟. 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J]. 地理研究 . 2019(04).
        [4] 吴良镛,朱才斌.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机制[J].城市规划汇刊,2019,(4):1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