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  郭忠伟
[导读] 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的工程结构施工形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中。

        郭忠伟
        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1700
        摘要: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的工程结构施工形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中。结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中一种常见的质量病害,受多种原因影响所致。要想降低裂缝的产生,要不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开展各项施工工作,避免裂缝的产生。一旦裂缝产生,需要及时采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裂缝修复,要合理应用钢筋混凝土技术,掌握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方法,提升其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水力工程施工中,应该针对混凝土施工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强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从而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平。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按照技术标准进行实施,在质量控制过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注重施工质量制度的实施和管理的加强,只有充分重视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一、概述
        水利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连接技
        术、模板施工技术方面内容,在施工过程中,三种技术缺一不可,应同时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中去,以便能够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钢筋连接技术主要是指完成结构的“筋骨”施工,模板施工技术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开展提供模型,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行业的整体施工质量。相对于其他施工而言,钢筋混凝土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需要结合施工地的具体情况及对施工材料要求,合理配置施工材料,确保施工材料能够得到最佳的配合比。对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及搅拌运输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振捣工作的质量,避免由于混凝土振捣不实而出现蜂窝等质量问题。当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需要将混凝土养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及时做好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工作,避免由于施工缝的存在而产生严重的渗漏现象。
        二、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优势
        1、材料获取便利。水利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主要包括石、砂等施工材料,材料的选择主要是在当地进行,避免了远距离运输而增加工程成本,有助于提升工程施工效率。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矿渣及粉煤灰等施工材料,充分发挥了材料自身的废物利用效果,其展现出来的优势,是其他水利工程主体施工技术所无法展现出来的。
        2、提升了工程的整体性。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主要是指将钢筋材料构建在混凝土外部,形成保护层作用,构建出完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助于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对提升水利工程项目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提升了工程的强度,确保了水利工程施工的稳定性。
        3、提升了工程的耐久性。将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有助于延长水利工程项目的使用年限,提升工程项目的耐久性,充分展现出其在水利工程中的耐久性及价值。
        4、节约成本。将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对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具有重要作用,是传统施工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较大,在施工过程中投入的资金量较大,而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提升施工速度、减小建筑物体积、缩短工程施工工期具有重要作用,减少了工程资金的投入量。


        三、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混凝土浇筑的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如果水利工程较大,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针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前及时分析能否进行分层浇筑,从而有效控制分层的厚度。在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浇筑的分层厚度应该小于500毫米,并且相邻两层的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应该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在浇筑过程中保证均匀上升,防止出现差距过大。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支架、钢筋以及模板等进行仔细检查,如果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应该及时停止浇筑,并且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凝固之前将问题有效解决。应该保证混凝土不会出现下沉、气泡等情况,并且在对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先将已经凝固的混凝土表面水泥浆以及较为松动的石子清理干净,并用水泥浆铺一层,使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从而有效防止出现裂缝或者干缩的情况。
        2、绿化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绿化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混凝土切块与有机植物能够进行完美的结合。在绿化混凝土技术施工中,可以将混凝土设计为混乱的孔径,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此外,应该将植被泥土与养分有效转移到孔径内,从而有效保证植被的生长,将混凝土的防护作用与植被的生态效应进行科学的结合,提高植被的生长,保证表面客土不容易流失,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堆石混凝土技术。堆石混凝土主要是将大颗粒石块堆放一起,从堆石体的表面进行浇筑且不需要振捣,这主要是因为堆石混凝土技术利用了专用的密实混凝土的高流动性以及高穿透性的特点,并依靠自重完全填充堆石的缝隙。堆石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是施工中最为常见的设备,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生产和浇筑量,从而有效减少对温度及对混凝土层面的处理措施。并且堆石混凝土技术可以使用机械化施工,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对质量的管理水平。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流程较为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对相关的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从而使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最大化。
        4、搅拌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搅拌混凝土工序较为复杂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搅拌技术与外部的环境要求较高,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温度的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搅拌完成后,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混凝土及时运到施工的现场,如果在运送的过程中出现漏浆以及分离的情况,表明混凝土搅拌失败。此外,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先将砂石运送到施工现场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堆放,保证能够有效进行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温的环境中,应该建设遮阳棚或者将砂石运到室内进行搅拌,如果出现温度过高而导致混凝土无法正常进行搅拌时,应该将冰块加入混凝土,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温度。在实际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该注意用水量的控制,防止因为用水量过多而导致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下降。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混凝土浇筑的控制,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从而有效防止出现裂缝或者干缩的情况。此外,应该加强绿化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将混凝土的防护作用与植被的生态效应进行科学的结合,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再者,可以加强堆石混凝土技术的使用,因为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流程较为简单,并且成本较低,在进行实际的施工中能够对相关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从而使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宇鹏 .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思考[J]. 江西建材,2019( 19) : 143.
        [2]李志刚.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 03) : 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