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谢春晖
[导读] 建立“海绵城市”必须要进行城市规划的改革。在我国海绵城市系统工程建设中融入园林景观是相当有必要的。
        谢春晖
        46010019720103****
                                
        摘要:建立“海绵城市”必须要进行城市规划的改革。在我国海绵城市系统工程建设中融入园林景观是相当有必要的。虽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制度,并且在建设的各个步骤都彻底落实,不断的实践和改革,那我国未来的海绵城市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并为城市的良性发展带来重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满足城市的统一规划。
        关键词:海绵城市技术;城市园林绿化;运用;
        在城市化的发展园林绿化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然的理念,因此,海绵城市技术应运而生,它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能够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园林设计,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现代化的水生态设施,打造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从本质上来看,还需要有更多的设计者和园林建设者了解、接受并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才能够越来越好,能够优化排水系统,美化生存环境,防止城市内涝,正式开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
        1“海绵城市”的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理论诞生于现代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理论日益流行并逐渐被广泛认可的环境中。根据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参考海绵的吸收能力,吸收大气降水和由此产生的地表径流,用以补充地下水,保证地下水不会因消耗过度造成空化和塌陷等问题。除此之外,当暴雨和洪水发生时,它可以起到有效的疏浚作用,把洪水和暴雨吸收进地下管道和城市绿地,既可以保障城市不出现内涝问题,也可以避免其对城市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影响。海绵城市不仅仅可以吸收雨水补充地下水,同时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起着促进城市绿地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海绵城市能拦截雨水和地表径流,确保城市主干道不会受到雨水等的破坏。此外,海绵城市的弹性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从而能优化城市生态系统,以期逐步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海绵城市的概念下,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被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上。
        2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绿化工程之间的联系
        构建海绵城市最重要的就是结合优质的给排水系统,要求给排水系统在日常中将自然水储存下来,结合自然力量进行排水,在需要的时候将储存的水量释放,以此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工作注重的是,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城市建设工作中。现阶段,因为城市注重经济发展,导致水循环系统在不断被损坏,依据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可以设定全面的水循环系统,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工程的另一观点。结合园林绿地和植物等特点,可以将现代化城市建设变成海绵城市,如在森林、湿地等区域降低积水的情况。由于绿地可以像海绵一样自动调整水资源,因此,在实际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实施,促使其拓展海绵城市的功能,增加调节温度、湿度等性能。
        3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工作中的应用
        3.1收水
(1)海绵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能够可调整的进行水的吸收与涵养,所以这也使得其可以具有很强的收水功能。首先,具有生态滞留的特征,相比于普通的雨水花园而言,生态滞留对于土壤要求较高,需要做好工程排水系统的构建工作,结合一定的位置进行合理划分;其次,植草沟。该结构一般设置为三角形,通过道路两旁设置的方式来进行隔离调
整,避免出现土壤侵袭的情况,同时根据风格与类型的特征进行设置,可以做好绿地的形式设计,也可以以此来作为休闲以及绿化树传输的多功能区域设计;再次,渗透池。

该设施主要用于小空间的绿化,特征在于具有径流峰值控制以及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效果。通过鹅卵石、碎石等结构都可以在满足基本雨水空间的前提下实现地表径流的引导效果,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中十分关键,需要关注并妥善处理好其关系;最后,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设计需要调整好雨水净化的一系列问题,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雨水花园的调整以及植草沟的收集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设计策略进行多功能雨水调蓄系统的构建,更好的完成景观建设工作。
(2)除此之外,透水铺装以及屋面的雨水处理也是收水设计中两个必须要关注的环节。其中,透水铺装环节主要借助于水渠,这个过程中沟槽可以向周边的设施引入雨水,同时观内部的净化雨水能够形成良好的景观特色,进而满足区域性的设计要求;屋面的雨水处理则主要依靠屋面防水等策略来实现。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具有不错的承重能力以及良好的坡度范围,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雨水减排与净化功能。在进行景观设置时需要做好屋顶设计工作,雨水链条的不同区域可以进行雨水的收集,同时做好下渗处理即可。
        3.2雨水以及中水的再次利用
        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雨水以及中水的再次利用,从而缓解我国当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以建筑为例,首先需要分离建筑所产生的黑色水以及灰色水,其中灰色水指的是建筑中污染程度相对较小的污水,像是生活杂用水、雨水以及洗衣洗浴水等,这些污水只需要通过简单处理即可以运用到居民冲厕中,通过换算这种方式大约可以节省30%的水资源,同时灰色水的处理成本在1元/m3左右;另外利用雨水储罐设施、建筑绿色屋顶或者是各类透水地面所收集的雨水可以在净化处理之后应用到应急用水或者是消防用水方面,也能够使其成为生活杂用水,合理使用该理念设计城区规划方案。
        3.3建立生物循环运行系统
        生物尤其是植物,无疑是城市风景园林的主要构成部分。将海绵城市理论中的生物循环理论全面应用于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工作开展进程中,可以在有效实现城市的水资源的
有效净化处理的同时,城市风景园林的水资源的充足,也可以使得园林具备更加多样性的生物群落,有效保障园林物种多样性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物种的多样性,有
利于城市整体物种生态平衡的有效保障。例如应用屋顶花园进行城市雨水的收集,可以在有效净化城市雨水的同时,也使得雨水等自然降水不会在城市的地表大量积压,破坏城市
的地表生物群落,有效保障了城市整体的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3.4屋顶绿化建设
        屋顶绿化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用系统化的方式解决雨水汇集和收集的问题。屋顶绿化的实现需要根据实际建筑情况,对自然环境与绿化规划进行全面协调,屋顶绿化结构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屋面板、延缓层、保温层、防渗层、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基质、植被层等,结合城市外部气候因素和当地生态屋顶植被生长特点,进行海绵城市整体屋顶结构设计和施工。首先,要将屋顶绿化层排水管道系统与地下蓄水池连接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储存和循环利用;其次,在屋顶植被层植被类型的选择上,需以小乔木、低矮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式,便于粗放式管理。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植物的抗风性、耐光性及植物的降尘降噪能力。生态屋顶绿化以其占地面积小、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缓解了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排水压力,在建设新型城市雨水开发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设计人员必须提高“海绵城市”理念的认识,在全面了解市政工程设计技术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乐乐.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2]战琦.园林工程在发展海绵城市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4)
[3]韩叔元.“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6(18):161.
[4]张骞.简述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4(16):121.
[5]贾文华.浅谈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6):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