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韩威
[导读]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支持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了相应的机会。

        韩威
        41270219830916****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支持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了相应的机会。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的数量以及施工项目越来越多,数量的空前增多,也使得建筑在施工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安全事故频发。这不仅给建筑企业的声誉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也让企业与施工人员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现状入手,找寻了其产生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事故;对策
        前言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之下,工程事故问题始终是广受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合理的规避工程事故,也同样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我国建筑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呈现出快速发展局面,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我们也同样应认识到,随着施工环境、施工条件以及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改变,工程事故风险始终居高不下。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1我国建筑工程事故现状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建筑行业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尤其是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更是直接导致了其事故的多发、频发,而且事故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非常容易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现实,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虽然建筑行业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但是安全事故问题始终没有彻底消弭。从历年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数据来看,虽然事故数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安全事故的总数量仍然不容小觑。尤其是死亡人数方面,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值得我们警惕。
        2.建筑工程事故的成因与特点
        2.1技术落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安全保障技术仍然有着较大的改善空间和提升潜力。而高空坠落作为当前阶段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安全事故,不仅对工程施工的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致死率极高,社会影响非常巨大。我们有理由认为,高空施工已经成为当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高空坠落事故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作为主要的事故控制目标。除此之外,坍塌事故也同样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非常巨大。但是我们必须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到,无论是高空坠落事故还是坍塌事故,其发生和发展都和施工技术落后、施工材料质量不足以及设备陈旧等问题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除此之外,违规操作、现场安全防护不达标等也同样是导致各种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水平落后,是当前阶段我国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2.2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
        事实上,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建筑施工领域涉及到多个单位,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等,而在实际的施工该过程中由于各个单位之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安全责任,导致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施工单位,本身安全责任意识较差,施工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安全防护体系,同时安全事故责任体系也同样流于形式;而监理部门作为安全事故的重要监督方,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建立单位发现安全隐患之后,出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及时进行处理,酿成了恶果。
        2.3施工队伍安全意识比较差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施工队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但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落后于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安全监管方面,更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整体安全意识较差。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直接导致了施工过程中施工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很多安全事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4建筑市场秩序混乱
        施工单位越级承包工程,一个项目有多个分包商。许多规模小、能力低的承包商靠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低价抢标,对技术规范、安全规范所知甚少,资金上舍不得投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给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留下了极大隐患。
        2.5工程质量不达标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施工安全也同样有着直接的影响,值得我们重视。实际上,如上文中我们所提及的坍塌事故,绝大部分就是由于工程的整体质量不足所导致的。
        3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改进措施
        3.1更新建筑安全生产技术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客观上推动了各种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也同样需要及时的将这些新的安全生产技术投入到实际施工工作中来。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积极主动的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设备,以此为基础来降低事故的人员死亡率。同时,我们还应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施工技术,通过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3.2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主体之间必然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参与进来、为不同在施工建设主体的行为提供规范,值得我们肯定。一方面,应积极主动的对企业的资质加以严格的审核,一经发现有作假行为,从严从重加以惩处;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企业,以此为基础来保证施工活动的平稳、有序进行。
        3.3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在实际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对企业的违法、违规施工行为给予严格的监督和惩处,同时也同样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激励。针对安全生产事故应给予及时的处理,保证违规企业能够得到法律的严惩,并在调查过程中因素对待少报、瞒报安全事故的情况进行严格的处罚。同时,针对部分在安全施工保障方面做的较好的企业,可以从企业社会形象、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政策鼓励,让他们发挥模仿带头作用。
        3.4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形成,是规避施工安全事故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的施工企业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为相关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无论是一线员工还是领导层,都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而在培训的内容方面,不仅要充分体现不同岗位对安全施工的不同要求,也应严格践行国家统编教材,真正意义上的让广大施工者形成良好的施工安全意识。
        3.5制定完善的安全量化考核指标
        制定完善的安全量化考核指标,以此来加强风险管理,是准确评价建筑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能够为业主和保险公司提供判断依据。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尚显欠缺。国外,比如美国,根据施工企业历年的安全记录计算出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经验调整指数、伤害事故率、损失时间事故率、劳工索赔率等,从不同角度科学地反映出企业安全状况,为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可比量化依据。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安全想要得到全方位的完善,就必须制定出相关的条法律条例,使用各种制度手段,让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以及突发事件可以得到有效的处理。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应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施工步骤开展过程中,积极维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过程中如果有事故发生,也应该积极维护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筑工程事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从国家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从自我约束到社会监督,从国家立法上的宏观制约到施工单位的具体落实,不仅要引起每个人的重视,而且应该全民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金聚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14).
        [2]段联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建筑安全,2017(11).
        [3]张秀成,王立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