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陈建丽
[导读] 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陈建丽
        开平市恒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建筑工程施工需求的逐渐增加,建筑企业所承接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管理仍存在问题。因此,论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希望为更多技术人员优化技术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工程质量
引言
        我国一直有着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人群涌入城市。在安家需求的指导下,很多人在工作及生活稳定后会选择购置房产以摆脱租房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这使得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房地产行业一直较为火爆,很多城市中都存在新建住房供不应求的情况。同时,建筑质量也与企业的名誉及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关联。因此,在工程项目中,企业应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对管理模式进行深度优化,保证施工现场安全、保证建筑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特征
        首先,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是指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位置变更随之移动,在施工期间所涉及的设备、人员也需要根据施工部门的实际情况流动变化,施工现场是动态改变的。其次,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建设。此外,产品形式较为丰富。在施工期间,其施工环境及用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项目各领域也存在着不同。再者,施工难度较高,露天作业及高空作业较为常见。在建设期间,建设周期较长,在施工时多项施工环节需在露天场所及高空场所下进行建设,因此施工效果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最后,建设过程机械化水平较低。就目前来说,虽然许多机械设备已逐渐应用于施工环节中,但仍有部分施工任务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建设。
2. 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现状
2.1部门间联系不够紧密
        一个项目的完工通常需要数量众多的部门进行相互沟通、协作、配合。但在很多项目中,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使得工程施工中很可能出现管理漏洞。同时,由于项目间缺乏紧密联系,在现场出现一些突发事故时,很可能由于部门间沟通不畅而使得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进而造成更大的工程事故。
2.2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存在疏漏
        建筑工程中许多环节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例如施工、原材料采购、人员配备等。当前,我国大多数工地的管理模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工程管理存在较多的漏洞,进而使得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存在漏洞。例如,很多工地中,原材料采购的流程以及记录都不够规范,这使得一些心怀不轨的采购人员在进行原材料购买时会借机谋取私利,通过购买劣质材料、向商家索要回扣等方式取得非法利益。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突入施工后,对建筑质量影响巨大,甚至可能造成极为恶劣的建筑安全事故。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的对策
3.1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首要问题。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一定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通过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他们意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意义。在安全意识的引导下,让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实际的项目施工环节中,能够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此外,应该严格把控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适当地组织施工工作人员开展一系列专业知识、施工技术和综合素质教育培训活动[2]。

尤其是在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换代的背景下,管理人员更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专业性进行监控管理,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在施工环节中出现相关的技术问题。在整个项目进展过程中都必须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3.2加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审核
        对于施工总平面布置来说,房建监理单位也需要做出一定的管理与监督。首先,要针对实际情况要求承建方做出详细的关于主材、施工机具以及劳动力进退场的计划,并针对现场总平面管理制定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从而确保施工现场的交通,运输与实际作业不受到影响。另外,尽可能杜绝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或施工设备的二次运输或搬运工作,从而尽可能的节省不必要无效率的工作时间。
3.3 做好施工组织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施工单位与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性,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方可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效率。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照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对施工人员及各项施工资源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给每个部门部署相应的施工任务,将具体的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成果。同时,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合作,做好施工配合工作,确保施工工序衔接得当,从而更好地协调控制施工进度。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可搭建统一的施工组织管理平台,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交流施工问题,保证各管理部门及施工人员准确了解并掌握工程施工动态,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顺利推进建筑工程施工。
3.4提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精细化程度
        我国很多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方案较为粗糙,很多时候会出现管理疏漏、管理不当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升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施工单位首先应该请一批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管理认识制定一份惊喜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将工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充分考虑,以保证在施工现场能够井然有序、效率得当。例如,施工管理人员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工作、分项交底工作进行充分细化的管理设计,保证施工队伍能够做到分工明确、机构健全。尽可能减少工程中由于组织不到位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3.5 强化工程技术管控
        施工单位应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在管理人员选拔过程中,应确保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制度,对工程建设者的行为加以约束,确保材料及设备使用正常,各项施工环节满足工程方案内容。在安全管理时,应确保施工人员入场做好打卡登记工作,在入场后佩戴安全帽及防护服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对工程建设者的安全设备佩戴情况加以检验,必要时可通过奖惩方案对其加以约束。
3.6把控原材料的质量
        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就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工作也是各大企业主体最关心的一项工作。所以作为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和数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尤其是涉及原料的成本问题时,更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保证原始的建筑材料符合建筑标准,施工团队应该提前对建筑材料进行分析和检测,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与供应商保持联系,确保整个施工建设环节中的建筑材料能够供应不断,从而不耽误施工的工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工程建设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筑施工的专业角度出发,对各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保障建筑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尽可能地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保证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让企业的建设项目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岭如,剧孟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0).
[2] 徐楷晨.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居舍,2019(36).
[3] 郑西跃.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