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张滢
济宁市兖州区国土空间数据研究中心,山东 济宁 272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业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许多城市的高层建筑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但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施工技术的应用,以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满足既定的要求。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非常重要。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全面分析当前建设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结合实际制定建设技术创新方案,通过相关对策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价值,总结了施工技术创新中遇到的瓶颈,提出了施工技术创新的对策,以不断提高施工水平,使施工全面规划,适应开发建设的需要,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创新研究
1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的特点
1.1具有明显的科学性
目前,我国建筑创新技术具有明显的科学性特征。为了保证施工技术的效果,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必须促进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建设中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增加科技含量,用科技促进建筑技术的创新,从而提高建筑的生产力和整体效率。
1.2便于工程造价开展
为了促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仅要在施工程序和施工设备上进行创新,还要优化项目管理,更好地提高施工效果和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我们可以更全面、准确、快速地掌握相应的建筑工程信息和数据,运用相应的设备方法进行汇总,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效率,提高建设工程造价局部和整体的计算效果,有效地预算建设工程造价,有效地控制整个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
1.3利于提升建筑水平
推进建筑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建筑业的整体水平。建筑工程在整个建筑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整体水平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施工技术上不断改革、优化和创新,运用更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理念和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工程,可以更好地解决传统施工技术效率低、见效慢的问题,促进建筑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建筑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2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遇到的瓶颈
2.1理论与实践不相符,未能在意识上认识到创新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是当前施工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这些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实现创新在意识中的作用,就无法与施工要求相结合。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给工程技术应用带来隐患。同时,目前建设项目的技术创新没有相关制度。技术创新大多停留在理论上,即如何做,如何做。然而,在实际建设中,事情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跟不上工程建设。最后的创新在技术应用和材料集成方面都存在错误。一半的创新和一半的传统建筑无法记录整个过程,工程建设质量无法保证。
2.2准备工作不够充足,未形成有效的技术管理创新体系
这个建设项目工期紧,进度快。如果施工前准备不足,将导致后续施工中出现严重失误,使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目标不明确。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创新技术与技术管理机制不协调的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适用性不强、管理制度不系统等,可能导致许多施工环节无法协调。而且,由于施工中操作分散,制度不完善,技术应用管理的相关责任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比如项目建设规划深度不够,集成过程中会出现数据错误,施工现场会更加混乱,这不仅增加了建设周期,增加了建设成本,也降低了建设的经济效益。
2.3专业性人才不充足,未能给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目前,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建筑技术创新更多的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这类技术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筑专业人才还比较少,因此,对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有一定的影响。虽然部分员工能力较强,但信息技术较差。
虽然有支持,但施工人员不能通过图像和曲线突出数据集成,数据采集存在一定偏差,降低了施工的经济效益,缺少功能性专业人员,它已成为阻碍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和完善的重要问题之一。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基础施工是基础施工的主要部分,目前的建筑施工主要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低层建筑的使用越来越少,而在基础设计中,通常采用桩承法,在桩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量选择桩。如超高层建筑的自重要求其承载力必须足够大,因此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结构。桩身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挤土、注浆充填、回填土三个工序。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土层,应采取特殊的防渗措施,以减少土体含水量对桩身强度的影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调查施工现场环境,包括观测降水、土壤湿度等方面的施工现场,另一个是需要在桩基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定位,以保证桩的合理科学承载力。除此之外,桩基的施工还需要考虑地下室是否需要设计。地下室基础施工与桩基施工有很大区别。在施工前,需要挖掘土层,去除腐殖土,然后进行防渗措施和地基施工,确保地下室基础施工达到设计要求。
3.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结构在当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施工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的浇筑:
3.2.1桩的制作,由于不同的桩结构对混凝土的要求不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水深实时确定导管直径。同时,水下浇筑的深度也会影响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导管的埋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量不犯错误;
3.2.2对于其他基础的施工,其他基础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混凝土的浇筑。此过程需要调平操作。对于膨胀的基础垫层,厚度不能小于70mm,强度不能大于C10。同时,还有极其严格的温度要求,即环境温度不能低于5℃℃,同时,浇筑后7天内必须进行连续养护;
3.2.3墙体施工,墙体施工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平整度,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温层施工,在保证混凝土的平整度后,同时,各种挂点的设计安装必须一步到位,不能在墙上进行附加开挖。
3.3钢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钢结构在各种建筑中都有,也就是说钢结构在各种建筑中的应用非常重要。重点和难点是钢结构框架的设计和施工。在钢结构施工中,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3.3.1钢材的选择和处理,钢材的选择过程需要确定钢材的长度和截面积,钢结构的设计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确保钢结构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处理工艺主要是对钢材进行防锈处理,主要是通过喷涂防锈漆或燃烧氧化层。另外,钢结构中还应加入一些防火材料,以保证钢结构在发生火灾时能保持其特殊的力学性能;
3.3.2节点设计,钢结构设计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刚性节点的使用,正式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保证节点的强度高于连接部位的强度,对于一些用螺栓连接的节点,施工中还需要采用紧型螺栓,以使节点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结束语
从目前来看,我国建筑技术还存在一些发展缺陷,导致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安排,结合施工环境的特点,提高施工技术的安全性能,指导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作业;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技术研究,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不仅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环保性能。
参考文献
[1]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陈立钰.门窗.2013(11)
[2]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J].汤洁.科技与企业.2016(07)
[3]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J].杨战强.科学家.2016(11)
[4]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承台浇注的技术应用探讨[J].吴丽娜.硅谷.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