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 周雄刚
[导读] 本文结合文物建筑修缮的基本原则,详细的分析了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提升文物建筑修缮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为文物建筑修缮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周雄刚
        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给建筑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使得经济建设对文物建筑的影响与破坏体现得愈发明显,由此便给文物建筑的修缮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为此,本文结合文物建筑修缮的基本原则,详细的分析了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提升文物建筑修缮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为文物建筑修缮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基本原则;修缮管理措施
        1文物建筑修缮的基本原则
        1.1不改变原状
        技术人员在开展文物建筑修缮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文物修缮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保所有的修缮工作均建立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之上,最大程度的确保修缮后的文物建筑能够保持原有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1.2最低程度干预
        在文物建筑修缮施工时坚持最低程度的干预,能够确保文物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技术人员在开展文物建筑修缮时,要以专业的方式降低对文物建筑的干扰与破坏,能小修的坚决避免大修,以科学有效的方式保持文物建筑原有的特点与面貌。
        1.3历史可读性
        在文物建筑的修缮中,针对修缮的文物都要进行专业系统的分析,其中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与构件均要进行科学的保留处理,同时在修缮时要最大程度的保留其历史痕迹与价值。
        1.4可识别性
        针对文物建筑中的局部修复与加固部分,通常是在旧址的基础上利用非原有材料进行,同时保障操作材料的可识别性,配上专业的做旧处理,由此提升原有文物与修补后的区分效果。
        1.5可逆性
        保障所修缮的文物材料具有可拆除或可撤销的特点,不会对原有的建筑带来损害。这便能降低修缮操作对文物的负面影响,同时为后期的修缮与管理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2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对施工管理系统进行构建与完善
        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开展文物建筑修缮管理的主要引导与保障力量。所以,文物保护勘察设计单位要结合文物建筑的特点与现状,制定科学可行的修缮方案与管理措施,施工企业以此为引导开展具体的修缮施工。同时,施工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要求对各环节的修缮施工进行监管,由此保障文物修缮的效率与质量。再次,积极组织民间力量开展文物修缮的基础准工作,构建文物保护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以及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的管理系统,提升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的标准性与规范性,促进文物修缮施工管理的有序开展。
        2.2重视施工文物的有效保护
        在开展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管理时,要重视施工文物保护意识的宣传,由此强化对古人思想与意识的尊重,从而提升文物建筑修缮的整体效果。为此,在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的具体过程中,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针对古建筑的建设理念都要具有充分的认知与理解,确保影响文物建筑的各项因素均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分析,从而降低这些风险因素对文物建筑的影响与损坏。此外,施工人员自身要结合文物建筑的特点与修缮标准,选择最佳的施工设备,以安全管理体系为基本引导,开展科学严谨的文物建筑修缮施工。


        2.3确保准备工作的全面落实
        从本质上而言,文物建筑修缮施工,主要是针对已经受到伤害的文物建筑进行针对性的修补与还原,但是文物建筑的病害存在隐蔽性特点和不断变化的特点,所以文物建筑修缮施工方案以及工程的预算清单根本无法精准的显示出实际工程量,那么必将导致施工方案与实际修缮工作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为此,施工单位要重视文物修缮施工准备工作的全面落实,例如,在施工前落实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分析和勘察工作,系统收集各环节施工的相关资料,严格开展施工图纸的审核以及工程量的核对工作等等,确保以文物建筑的历史资料为引导开展实际修缮施工,提升文物建筑修缮效果与历史样貌的相似性。
        2.4明确各环节的施工要求
        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的环节较多,例如地面施工,墙面施工,木构件施工,屋面与屋脊施工等等,每个环节的施工要求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要对各环节的施工要求进行明确,才能保障整体修缮施工管理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例如,地面环节的修缮施工,如果是三合土地面,则要选择与原地面相似的颜色,并且地面的强度也要符合相关标准。如果是卵石地面,修缮时则要尽可能的选择本地石头,并且对石头的大小,颜色,铺设方式,铺设密度等等情况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修缮效果与原地貌的相似性。墙面修缮方面,不仅要保障修补颜色同原有的颜色相接近,还要保障修缮工艺同古建筑的原有工艺相一致。木构件修缮方面,以旧木料为修缮首选原料,同时对木料的含水率进行专业检测,保障含水率符合选材标准之后再应用在具体修缮施工中。此外,木构件的修缮时还要重视修缮的颜色,边缘等细节方面的处理,从而提升整体修缮效果。
        2.5保障采购原料的整体质量
        修缮时选用的材料是影响文物建筑修缮效果的直接因素。所以,要高度重视并科学落实材料的质量把控。要保障采购原料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要确保所有的进场材料均得到严格的质量检测,施工监理单位还要结合施工要求与施工图纸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针对性的检测与验收,确保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之后再进行签字确认,并应用在具体修缮施工之中。在文物建筑修缮原料的采购过程中,木质材料的质量把控难度最大,大部分的修缮操作都是选用的集木料,不仅含水率较高,并且还会增大后期修缮施工的质量把控难度,同时含水率过高的木料出现开裂现象或腐烂现象的概率较高,这必将提升二次维修的概率。
        2.6重视工程资料的全面整体
        文物建筑修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设单位要结合修缮施工的进度开展资料收集工作与归类整理工作。文物建筑修缮的建设单位要积极开展修缮工程档案的建立工作,例如修缮工程的立项,工程招标与施工管理,预算与预算审核,以及验收等方面的档案材料收集与建立。施工单位方面,则主要是针对施工文件,合同,以及施工计划,施工日志,各环节的施工影像等,同时还要对修缮工程的各类联系单,会议记录情况以及签证单,材料的验收与使用等情况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监理单位方面,则要对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的监理方案,施工设计的变更情况,施工进度与质量等各环节的资料进行收集归档处理。
        2.7确保后续防治与保护的有效落实
        通常情况下,文物建筑的原材料都是木材或者石块,但是文物建筑在当时修建时会受到工期因素或资金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材料的供应水平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此外,针对部分文物建筑的壁画,砖瓦质量等方面,是修缮工作的难点,这对当时修建人员的专业技术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这些无法进行规模性的生产,同时也对后期的修缮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较高的成本。为此,在开展文物建筑修缮工作时,要对其可持续性进行重点考虑,通过对古代修建技术与现代化技术的充分结合,实现修缮与保护的根本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建筑的修缮与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复杂性。所以在开展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管理时,要以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的基本原则为指导,结合文物建筑的特点与现状,制定科学可行的修缮管理措施,由此提升文物建筑的修缮效率与质量,增强整体管理水平,确保文物建筑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马炳坚,李永革.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机制需要调整[J].古建园林技术,2010.(01):49-51.
[2]屠娴美.仿古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建筑施工,2006,10.
[3]宁艳,许幼生.古建工程科学的施工管理模式初探[J]南方建筑,2006,(08):92-94.
[4]余军.浅谈古建筑修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6.
[5]闫凤珍.基于文物古建筑保护和开发的几点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7):84-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