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张亮亮,朱磊博,李凡
[导读]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张亮亮,朱磊博,李凡
        九冶建设有限公司第五工程公司,陕西省宝鸡市,721000

        摘要: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对建筑的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装修阶段、验收阶段、管理阶段,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解决建筑业现有问题,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同时这也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提高建筑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及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路径
        
        1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目前新型建筑工业化影响迅速扩大,也加大了如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等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张。近两年装配式建筑的人才需求尤其强烈。不仅是装配式的人才紧缺,当前整个建筑业仍然存在有劳动力短缺问题。如果未来实现了转型升级,传统农民工将不复存在,而是成为了产业工人,从而也推进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部分地区纷纷出台人才培养措施,包括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广泛开展技术讲座、专家研讨会、技术竞赛等培训活动,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装配式建筑建设需求。当今世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逐渐改变我们的生产、消费及生活方式。从未来的发展看,建筑工业化务必要从信息技术的革新入手,并且有别于旧的概念,一定是要进行创新和改造,甚至升级至新的篇章。工程建设全过程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在于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平台。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平台是一个工作协同、交互,并且能整合各项资源、实现不同子目标,并最后达成最终目标的过程。在这个平台里,同时又存在不同的认知和冲突,但可以协调合作去解决。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项目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及时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各方的要求,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冲突,并通过实施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子目标的统筹管理,使项目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整体。虽然目前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迅猛,但由于建设模式创新不足、以及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程度较低、信息化发展滞后等原因,也导致了通用化生产水平低,管理相对困难,生产效率低,建筑信息模型(BIM)总体推进缓慢等一系列问题,未能完全发挥装配式建筑优势,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工作不足,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2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路径
        (1)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重点是努力提升产业的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协同水平。当前建筑业发展的短板是产业基础性问题。产业大而不强、产业碎片化、产业链脱节、价值链断裂是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瓶颈。(2)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不单纯是项目承包方式,更重要的是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它在经营理念、组织内涵和核心能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革。(3)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要大力推行以工程总承包为龙头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要从市场和企业实际出发,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协同发展的路径。(4)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要明确核心业务定位、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打通企业信息孤岛、形成企业数据平台,形成基于互联网、数字化的企业软件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平台。(5)形成协同高效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以“建筑”为产品,形成标准设计、工厂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配置,使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机制得到有序发展,形成大型建筑产业集团引领,专业化中小企业协同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6)创新管理机制,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保障性住房中实施装配式建筑两个100%,即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落实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交房要求,鼓励实施装配式装修。全面落实样板间和预验房制度,针对群众信访较为关注的窗洞尺寸、部件材料选型、储藏空间等问题,引导开发建设单位在搭建样板间时,按照高标准设计、装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正式交房一个月前组织现场开放日,邀请购房人分户检查建筑装修质量,让购房人充分“挑毛病”,进一步提升保障房品质。开展高标准商品住宅试点促进建筑品质提升。在高标准商品住宅项目管理中运用企业承诺加履约保函的市场机制,将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材等指标纳入其中,确保项目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受老百姓欢迎的好建筑。(7)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通过组织政务开放日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走“近”装配式建筑,体验新型建造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发挥传统培训优势,通过组织装配式建筑公益讲座、全市装配式建筑管理干部培训班等,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并提高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现场会、论坛、展会、专题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
        3未来建筑发展
        3.1零能耗建筑
        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路径有三方面:一是被动式技术:优异的保温隔热维护结构、高性能门窗、高气密性措施、无热桥设计,同时利用热工设计方法使得建筑对能量的需求降到最小;二是高效用能系统:集成高效空调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实现超低能耗;三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地源热栗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近零能耗,进一步实现零能耗。
        3.2智慧建筑
        未来建筑的智能系统就是一个楼宇虚拟管家,能全程主动对环境做出智能调节,适应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需求,是集合舒适、便捷的智慧大厦。未来建筑是利用计算机来控制和管理建筑物。将楼宇的通风、供暖给排水、内外通讯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用电子计算机控制,通过对建筑结构、设备系统、管理服务等基本要素以及内在联系的优化组合,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经营高效、办公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满足商、住、娱乐、办公等多功能,最终通过“互联网+”实现在任何地点都可以与未来建筑感知互动。
        3.3绿色生态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是建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它贯穿于建筑设计、建造、使用的整个周期中,综合考虑了建筑物+环境保护+高新技术+能源+相关联因素。绿色生态建筑进一步升级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不仅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符合了“资源有效利用”的环保要求。绿色生态建筑的实施途径。通过在未来建筑设计及施工中采用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室内声光热环境质量保障技术、场地绿色生态技术、节水节材技术等适合项目自身特点的技术措施,实现未来建筑的绿色、生态、健康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建筑工业化当前发展的特点是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已得到业界广泛共识、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但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可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由此,建议整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全产业链的资源,梳理主体是谁,分析各环节要素的功能。全过程各环节要素实现联动,同时解决传统模式下遗留的各项问题,使新型建筑工业化能够得到最优效率和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J].三井.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8)
        [2]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J].文林峰.建设科技.2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