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王伟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数量日益增多,但从很大程度上讲,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受限于土木工程建筑质量的影响。
       
        王伟
        陕西秦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数量日益增多,但从很大程度上讲,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受限于土木工程建筑质量的影响。当前土木工程建筑建设中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大难题,只有明确裂缝产生的原因,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做好施工过程管理,加强修补混凝土裂缝,才能保证土木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
        引言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施工环节增多,一旦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严重威胁到工程质量。建筑混凝土工程已成为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多重特殊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工艺等方面的不合理,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甚至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的正常使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裂缝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控制,长时间的施工会导致整个结构受损,破坏整个建筑。所以,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不断加强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有效处理和有效管理,施工前要做好充分、有效的准备,要仔细检查混凝土的种类是否合理,在配料过程中还要科学、细致、认真地进行检测,并根据周围环境气候温度的变化,动态地调整混凝土配料方案,避免施工后建筑结构出现裂缝。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成因
1.1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
        混凝土的配比是进行混凝土施工的必要先行措施,这项工作很重要,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现阶段,还是存在很多工程的施工现场在配制混凝土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混凝土的水灰在0.24~0.38之间为比较合理的标准,而在现场实际操作时为了浇筑成功,大多数情况会忽略比例多次加水。混凝土浇筑之后会有很多热量产生,这么多热量跟来的水分一般会留在有些建筑材料中变成一些小水泡,这些水泡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1.2设计问题
        在初始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土木工程混凝土的结构,那么将无法保证后期的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类型、参数、构件尺寸等方面,努力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其中,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土木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应当合理设置混凝土的等级、强度,避免产生裂缝。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合理配置钢筋、建筑构件,避免给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3地基沉降不均
        地基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承重结构,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没有对施工区域土质条件进行科学分析,所以在地基处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例如: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习惯性采用高挖低填施工技术,也就是将较高地区的土壤挖出并填入低洼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地基平整需求,但是却容易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具体来说,由于土壤密度不尽相同,导致工程在投入运行后,长时间受垂直作用力,使得地基结构中密度较小的位置不断下沉,导致整个建筑结构出现倾斜、变形等问题。一旦变形问题超出混凝土结构拉应力,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并且这类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会随着地基沉降不断增加。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
        2.1养护技术
        合理的养护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自身性能,尽量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养护阶段,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表面湿度情况。混凝土浇筑后,内外温差会先扩大后缩小,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温度监测设备监控混凝土的温度,将温差控制在25℃以内。如果外部温度过高,可以洒水降温;如果外部温度较低,可以采取覆盖草帘等方式进行保温处理。另外,湿度也是混凝土养护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混凝土浇筑后外部水分会快速散失,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养护措施就会出现干缩裂缝的现象。为了达到保湿的目的,可喷水或者覆盖塑料薄膜。当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可以拆除模板并且继续保湿养护,持续养护7d即可。
2.2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温度对混凝土建筑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如果刚好施工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直接产生的冷热交替现象严重,就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建筑质量。室内外产生的温差也会直接导致混凝土产生开裂现象。所以我们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分析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混凝土施工采用相应对策,避免温差大引起混凝土的裂缝出现,减少搅拌施工对固化土有不好的影响。有关部分在施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高温,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要求合理有效地减小室内外温差,如利用墙体厚度。在进行浇筑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降低浇筑温度来使混凝土在这个状态下很快形成混凝土结构,以创造更适合施工的条件。如果处在高温的环境下,还能用喷涂或者遮光的方式把物料的温度降低,接着用一些设备进行浇筑,如冷凝管。不管温度变化较大还是较小,都应该有相应的预防方法,及时降低温度变化对工程产生的负面影响。
        2.3加强施工现场防护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建筑混凝土材料的用量。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选择一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为了确保施工中选用的混凝土标号合理,水泥砂浆配制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试验,以确保水泥砂浆配合比均匀,无分层析出现象。另外,混凝土结构在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内外温度及环境温度。在浇注状态下要进行适当的洒水处理,降低骨料温度,控制结构温度,并且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模板工程的安装,确保模板结构安装科学合理,避免各模板间的变形和开裂。同时,混凝土结构工程在浇筑时,应尽量减少整个结构工程的裂缝,明确各部分结构的受力情况,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允许的范围内,避免各种材料和设备集中堆放、集中碾压。各类结构浇筑完毕后,要进行有效的养护处理,保证混凝土内外含水率达到有关要求,切实发挥养护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2.4开槽填补处理技术
        在混凝土裂缝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混凝土裂缝实际情况,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措施。如果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裂缝较大,则可以选择开槽填补处理技术。然而,这种技术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需要注意裂缝处理数量。如果数量过多,需要增加开槽面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选择该技术时,首先需要保证裂缝数量有限。在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专用的开槽器设备,在混凝土裂缝位置凿出3cm~5cm的“U”形或“V”形凹槽,而后将填充材料填入凹槽中,并抹平处理,常见的填充材料有:树脂砂浆材料、水泥砂浆材料、沥青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使用都能够很好地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进行处理,且处理效果较好、全部完毕后需要在表面在此涂抹一层聚合物,并对其进行科学养护,以此提高裂缝处理效果。
        结语
        我们想要有效保证现场混凝土工程的观感和质量,势必要对现场的施工工艺更高的技术要求。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和程序对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和养护,才能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避免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薛晓冬.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20(16).
        [2]王梦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4).
        [3]张栋梁.土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