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楠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摘要:为研究地下空间的功能作用、空间布局和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以某地下文化生活广场为背景,分析以地下空间为主要活动地区的产业园区开发设计。分别从地表建筑形态、性能对于地下轴网的影响、产业园区地下建筑空间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分析,为现代化办公场所提供新的思路,发掘地下空间的优越性,缓解我国当前的土地资源压力。
关键词: 产业园,地下空间,功能组织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员涌入城镇,造成生活空间不断缩小,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下,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舒适而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合理开发,将大大有助于扩大城市空间,不仅能够减少人员拥挤的情况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城市集中化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和变化,传统产业模式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对城市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原有的空间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高新产业的发展,产业园区的空间形态在此背景下产生,成为新城市功能的空间载体。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北京、上海、成都等长江三角洲沿海城市分布广泛。这些城市正是我国城市化比较快的城市,其土地价值严重不足,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所以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更为迫切,因此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更为必要。因此,本文以绿色动力汽车文化生活广场项目为基础,从地下空间设计的角度尝试提高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质量的一些方法和方向。针对后期产业园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对策。
一、现代产业园建筑设计
1.1现代产业园的建筑发展趋势
近年来,产业园建筑从最初的旨在解决大规模生产诉求的集中国工业建筑逐渐进步。今天的现代型产业园已经经历了四代的变革。建筑的空间形式由大规模建筑、单一功能转变为目前的舒适尺度及复合功能。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各城市都以现代新兴产业园为城市名片,刺激和满足当地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和产业水平提高等社会需求。
1.2现代产业园建筑的地下空间需求
我国人口众多,宜居土地资源远远难以满足认可居住的需要,给城市土地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因此,现行的国家政策特别重视建筑设计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代化产业园区作为城市新型产业和资本的聚集场所,对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及使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的诉求更为迫切,完善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可以解决土地资源问题,营造更好的地上地下生活环境。地下空间在提供传统停车空间、设备空间、存储空间的同时,需要更好地融入休闲、商业、景观等,需要提高产业园使用感和效益价值的设计要素。
二、项目背景
2.1项目位置
总用地规模约15万m2,项目位于北京市某地。
2.2项目概要
项目占地面积约19.6万平方米。业态包括商业及事务。其中:地块北侧为商业及部分事务所,面积15.2万m2。用地南侧是产品开发事务所,面积为89700 m2。项目地下建筑面积13万m2,其中场地北侧地下一层为地下商业街、套间和地下车库。地下一层通常是车库,战时是人防物资库。大楼下面设有夹层。功能是地下自行车,车库。用地南侧地下一层为办公室、设备室、厕所等。地下2层是地下车库,局部为战时人掩地区。
三、地面建筑形态、性能对地下轴网的影响
3.1地下轴网和核心筒的设置
在现代产业园区规划中,为了提高办公空间质量和产品溢价,建筑单体经常具有分散化、独立化、小体量化和高质量景观布局的特点。国外有许多公园化产业园的事例,建筑物单体在园区中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整体图的底部关系呈现出自由开放的形式。在中国,根据中国国情,过剩的自由空间和不规则的建筑分布形式会带来令人不适的园区环境,同时地下空间的开发效率会大幅降低。非标准化的建筑间隔和核心筒型数量,一定会对地下停车空间和设备空间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本项目中,为了保证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重点整理了地面建筑的间距、景观空间以及核心筒的布置位置。保证场地南北呈直线状配置核心筒,同时东西方确保核心筒有奇数间隔。这样可以保证地下车库的行驶空间配置达到最高效率。
3.2产业园用地断面设计
本项目场地基本平坦,南北空间布局高差在1 m以内,所以本项目没有因场地高差而出现的特殊截面设计。但是,由于本项目位于北京,所以绿化要求很高。另外,基于北京市园林绿化的要求。地下室屋顶板上的覆盖厚度只有达到3 m,才能将全部的实际土壤绿化纳入绿化面积统计。因此,本项目地下室的天花板高程必须在-3.000以下。基于这个条件,本项目提出双层概念,建筑单体的第一层和地下1层之间利用3 m左右的高差形成隔层,再配合用地中心设置下沉景观广场,营造优质的下沉型休闲景观空间。对提高工业建筑空间的使用质量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四、优化产业园地下空间的功能构成
4.1功能空间设定和构成
在传统创业园区的设计中,园区的功能主要是办公空间,功能比较单一,园区面临新时期新发展的开拓点很少。在现代新兴产业园的设计中,除了最主要的办公空间以外,需要融合更多的商业、休闲、会议、餐饮、娱乐等空间。为了达到产业园区完全生态平衡的功能需求。以往的建筑设计中,如此多的功能主要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实现。绿色动力汽车文化生活广场项目将打破现有同层布局功能的惯性思维。采用“共享与合作”的理念,建设集中和互动的共享下沉场所。以办公室功能和其他复合功能为中心结合下沉广场组织成纵向多级空间。
4.2地下式空间设计
地下空间的设计,特别是车库的质量设计,是建筑师容易忽略的地方。虽然现在很多地下车库都设置了丰富的标识和色彩系统,但地下空间往往给人一种低级的感觉,不会对外来访客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在本项目中,由于与地面要求分流人车的交通工具的关系,地面的车流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是以地下停车为主要的停车方法。地下空间增加了地下迎宾厅的概念。配合每栋建筑的核心筒,设立地下迎宾门大厅,为后期入住的各公司建设坠落地下的客流量区,配合专属停车位,增加地下车库—地面办公空间这一主客流线前的仪式感。精致地营造客户入籍的空间感觉。
五、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业办公类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空间质量、功能复合性、产品附加值、功能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开发和开拓地下空间价值为出发点,是一种比较困难但效果显著的方法。以汽车文化生活广场工程为实践,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并总结为提高产业园区建筑质量的途径。(1)考虑地上建筑形态性能,结合地下核心筒布置,增加地下空间利用率。(2)增加地下空间功能的复合性,扩大功能集成的优点。(3)设置精致的地下空间节点,增加空间质量附加值。地下空间价值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此外,更好地照顾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和心理体验,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北京: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2009.
[2]李思思.设计类产业园区建筑设计[D].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2012.
[3]李颖贤.刍议现代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J]. 建材与装饰,2017( 50) : 30-31.
[4]方林,刘佳.浅析如何改善地下建筑心理环境[D]. 厦门: 厦门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