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造价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9期   作者:杨丹
[导读] 本文对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的因素和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可供参考。

        杨丹
        台州市建工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设施,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敷设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和地下空间的利用率,避免因管道维修而造成的道路修筑,有效降低交通流量受到的影响。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影响,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空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安装及配套等工程费用。由于资金压力较大,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有效控制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成本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对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的因素和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可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造价因素;控制措施

0.引言
        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设施,地下综合管廊不仅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整体承载能力,节约土地资源、减少道路开挖、延长管廊寿命等社会经济效益的特点,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综合管廊为地下空间结构,常期受土壤侵蚀、建设过程中各地物料价格差异、地区定额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相应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和安装费用也随着材之变化。其中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造造价中,综合管廊投资的初步预算,可直接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1.加强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意义
        因为地下综合管廊的种类众多、性质不同,地下综合管廊的覆盖面积大,施工面积复杂,容易干扰原有的城市管网,安全隐患大。地下综合管廊长度长、受政性影响大、受跨地区建设影响较大,工期长、分期建设存在普遍不方便,这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转包项目较多,项目参与者共享各种规则,交流施工过程的信息,各学科机电一体化管理也比较复杂。管廊工程造价评估中,实际上就是对工程投资预算的评估。它主要是对工程承包单位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的考验。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合理控制成本、进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确保在达到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和进度基础上,施工成本不超预算。保证工程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

2.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造价水平的因素分析
        在管廊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的程度、规模、总面积、具体地理位置、土壤成分、整体建筑设计方案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影响整个管廊建设的重要因素。对管廊施工项目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计量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整个综合管廊工程的成本构成,有效落实工程造价控制意识,在设计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地控制管廊工程的施工和预算,并取得相应的效果。文章主要对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条件、施工影响因素、施工方式及老旧管廊的迁移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1项目建设的必须因素
        管廊施工项目属于线性的施工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几十公里以上。而管廊工程建设前,其工程地质条件、土质及周边生态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对附近的地质、土质等要做相应的检查和调查。有些地质、土壤质量差的地区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及施工方式,减轻不利于管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若基坑深度较大,当基坑周围坡度不能相对稳定、基坑边缘距离较短时,应对基坑采取防护措施;如果基坑承载力不够,则应采用地基处理技术:假定某些高水位地区需要进行软基处理,如采用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等措施进行地基加固。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条件差、土壤质量不高的情况,像是地面裂缝和土洞等,有关部门也应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新审视,在相应的工程施工中进行合理的施工,在工程施工前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并根据当前的施工方案对整个工程的投资金额进行预算。基础处理、工程施工降水等是其基坑开挖前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管廊工程施工造价难以控制的一部分。
2.2地下工程的协调建设
        政府对各城市、地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新建道路必须与地下管廊工程施工同步,老旧的城区也要和目前的地铁建设相结合,河道的有效治理,道路的合理布局,对旧城区的建设,与地下管廊工程的建设要相匹配。当前一些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新建城区,在新建城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相关建设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对轨道建设、道路建设、城市管廊改造、高压线地下空间等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开发,不断地对管廊施工项目和其他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实施,降低实施独立支护项目和基坑二次填挖资金的支出,并不断减轻目前环境对管道工程的影响程度。
2.3断面尺寸
        对于管廊的断面尺寸,应根据管廊的通流量,确定哪些管线需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统一管理,从而再确认采用一仓、二仓、还是三仓或更多,仓数多少、仓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综管廊的总造价。同时不同的交叉口、分流疏散口、通风口、分支口、倒虹段采用的断面形式均不同,相应的施工难度、施工工艺均不同,也直接影响着管廊工程总体造价。应依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南》,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因素、周边人为因素、廊的流通量、相关政策等因素,确定管廊断面尺寸,并对每米管廊造价进行分析测算,使管廊工程的投资控制在概算范围内。
2.4管廊埋深
        一般而言,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的埋深较高,但埋藏深度主要取决于路段状况。道路结构、排水管线布置、原有管线位置及某些交叉口是重要考虑因素。如机动车道下设置综合管廊施工项目,埋深需要对车辆载重进行考虑,应在保障安全的深度下,合理采用施工方案,控制施工成本。管廊的埋置深度的大小与周边环境密切相关,有些虽然浅埋深降低了土方开挖成本、基坑保护及施工成本,但也会增加管廊设计的难度,且建设技术难度大,故需造价管理人员相互配合,结合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计量测算,选择最佳方案,控制管廊施工成本。
2.5老旧管线迁移
管廊工程的实施,由于后期建设、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当地地下管线交错进行管廊施工实施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应的管线迁移现象。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共管廊建设工程的正常运行,确保管廊的正常更换,有必要对上述工程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勘测。一些管线的使用超过了寿命,需要进行改动更换,但有些使用时间不长的,就可以采用悬吊的方式,工程结束后可恢复使用。调查拆迁过程中要分清迁移的管道和距离,实施悬吊的方案要切实可行、安全、省时省力,需要有关单位的协助与配合,使管线的迁移更加方便,更好地提升管廊施工项目的投资和控制。
2.6建筑方法
        在管廊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明挖现浇施工法、明挖预制拼装方法、盾构施工法、顶管施工法和浅埋暗挖施工法。
        (1)明挖现浇施工法:根据目前的施工技术和支护技术,采用地下基坑地面施工方法,其施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虽然比较方便,但是由于施工时间长,所以明挖现浇施工方法比较适合机械化的施工,工程造价也相对较低。
        (2)明挖预制拼装方法:这种施工方法需要大型机械和大型吊车实施,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实施方法。全过程施工速度较快,施工质量较易控制,模具可反复使用,施工成本较高,但施工工艺较高。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标准化后,模块化规模将大大增加,可以限制整个建设项目的整体预制装配方式和设备使用范围,降低施工成本,对整个预制拼装的应用施工技术有着良好的宣传效果。
        (3)盾构施工法:这种方法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用盾构法施工,施工速度较快,不受天气影响。该工程在开挖过程中,可有效地控制沉降,并从整体上减少对施工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相对繁忙的市区,盾构施工可以使用。使得整体施工更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盾构施工的整体效率,但施工成本较高。
        (4)顶管法:在管廊建设工程中实施穿越铁路、公路和部分障碍物时,应采用相应的地下开挖施工方法。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地面的影响。建设过程快速简便。快速且低成本。该项目主要适用于软土施工,但施工方法复杂,不宜进行长距离施工。
        (5)暗挖施工法:在施工过程中,这种方法机械化程度低,对地下管廊影响不大。将管廊施工项目实施的工程断面形状做成各种形状,并根据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进行相应的转换。因整个工程适应能力强,从一些不同的地质基础出发,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调整。建筑参数小,对周围居民影响小。对于环境影响不大,因此可以在新城区和老城区都可以实施。但是地下开挖施工方法难度大,施工进度缓慢,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难以控制。下因明挖和盾构这两种施工方式不适应,所以暗挖施工的方法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
        当前,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很多,但由于环境和实际因素的不一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工程差异,使综合管廊施工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社会效益十分不同。有的新建市(区)可以同步实施综合管廊建设,采用更为经济的综合管廊建设方案。而在旧城区建设综合管廊时,应考虑环境因素和拆除费用的计算,宜采用盾构法、顶管法和暗挖法对其进行建设。因此可以根据目前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3.具体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地下综合管廊按功能布局能分为A区和B区。其中A区包含总长度7.4公里的综合管廊、3个标准区段、9.1m长3.75m、净尺寸7.8m(其内部燃气舱为1.9m3.0m;电力舱2.4m;综合舱3.5m)。B区综合管廊全长4.1km,标准三仓断面,外部尺寸为8.8m3.6m,净尺寸为7.8m(其中燃气舱:1.9m;水舱:1.9m/s)。
3.2难点分析
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必须百分之百地投入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中,只有设计出一份合理的施工方案,才能使工程经济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难度大、复杂、涉及面广,具有特殊性,合理安装通信、给排水、燃气、电力、广播、电视等市政管道,确定最合适、最经济的管廊截面尺寸。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管廊布局的合理性,以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干线各主管道与商业的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列问题:
(1)成本方、设计方、业主方应多沟通,了解业主对城市地下管廊的预算、功能要求、设计指导等。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新型工艺,工程造价没有准确的参照标准,因此工程造价只能由业主、造价、设计师等人员通过其它已完地下管廊工程成本来预测。
(2)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单位综合考虑省级财政层面,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功能和建设标准,从而对该项目进行控制。与此同时,要比较、筛选、设计方案,并专题讨论,保证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
(3)业主应与工程造价部门密切合作,保证图纸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注重弱电、水电、暖通等专业工程,在确保按规定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前提下,及时控制施工过程各种因素,控制工程总造价。
3.3应对措施分析
(1)组织施工图联合评审,优化施工方案
已经制定好的方案可能会因为某些突发情况而需要做出改变。因此,要保证工程的整体效果,又必须合理控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需对设计图纸进行预审,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审查时,严格检查地面状况,对照地下空间规划验收所用的技术,仔细核对细节,提出书面意见,对不合格的部分进行协商纠正。同时,在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图纸进行审阅时,应针对工程的主要部位制订相应的模拟方案,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帮助施工单位高质量地完成施工。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合理、完善的建设计划,也与工期的长短有关。所以,在检验图纸与原计划管线是否一致时,应注意管道设计的完整性。
(2)严格审查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变更,减少工程变更
施工计划如有变更,有关人员应及时核算增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费用,并安排管理、建设、规划、施工等相关单位协商解决。并且尽快执行。尤其对于建设费用较高的部分,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对新制定的方案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验证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约建设费用。同时,也要深入探寻造成工程造价改变的根本原因,并确认应承担损失的部门。
(3)安装工程变更签证的管理和确认
强化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方案的管理,提前发现问题,修正方案,减少损失,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效果,控制工程造价。同时,要注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变更签证,及时梳理变更,计算变更金额,并书面报告造价人员,确保造价的合理性与真实度。审核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否有变,尤其要核实上报的变更信息与实际变更信息是否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道工程在原有的规划变更后仍能顺利实施,确保工程质量不影响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建筑部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改造方案的实施。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施工部门通过变更计划而获取过高利润,从而让成本支出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公开、更加透明。费用审核变更程序是否合理,提交的程序是否完备,负责人是否通过审核等,未经审核的变更要重新审核,考虑到各方利益。根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方案的变化与不足,加强对城市地下管廊工程的控制。
(4)正确处理安装工程索赔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承包过程中,经常遇到工程索赔,这是正常的现象。因天气因素、施工环境、工程进度、施工设备价格或规则、合同、文件、施工图等不可抗拒因素发生。从而出现工程索赔,而项目一旦提出索赔,势必改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原价。所以,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因各种因素而导致工程方案变化的准备,尽量将工程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减少事后索赔。
(5)安装工程设备和材料的价格
合理确定管道工程所需材料及设备的价格,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果遇到施工设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或需要再次采购时,采购人必须及时与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商讨合理的解决方案,力求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重新确认设备或物料价格,合理采购物料,及时记录成本变化,确保有据可查。防止市场浮动价格变动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建设单位在采购工程材料、施工设备时,要认真核对材料的质量与价格,加强自我监控和投标采购,力求以最合理的价格采购最多的优质设备和材料。

4.结束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当前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前期投资较多,管理费用较高,是城市未来运营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其建设成本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调整。因此本文对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造价的因素及控制措施作出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建昂.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J].工程造价管理,2020,31(1):47-51.
[2]刘闯.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J].招标采购管理,2018,7(8)49-52.
[3]夏同令,张世浪.综合管廊造价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能源建设,2017,4(S1)154-157.
[4]张圣山.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问题研究[J].中华建设,2019(12):66-67.
[5]郭振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与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49.
[6]吴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要点探讨[J].城市住宅,2018,26(08):147-148.
[7]王恒栋.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隧道建设,2017,37(05):523-528.
[8]毕建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03):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