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博
23020219880102****
摘要:随着“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的发展理念的发展,集中供热企业加强能源消耗管理,对于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有积极意义。本文阐述了能耗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而结合案例说明了强化集中供热企业能耗管理的有效措施,最后对能耗管理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关键词:集中供热企业;能耗管理;经济效益
一、集中供热企业进行能耗管理的应用价值
对集中供热企业进行能耗管理,不仅对热力站提升以及锅炉的运行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企业中的资源能源配置、控制节能成本以及热力系统的优化也有促进作用,能够创造巨大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二、强化集中供热企业能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对集中供热设备进行改造与升级
对供热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得在集中供热过程中能源消耗降低,减少能源耗用带来的环境污染,从而为集中供热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目前采用的技术有:多功能智能型锅炉系统节能控制装置、锅炉联动功能、气候补偿技术、分时分温分区供热技术、管网水力平衡调节技术等。例如融科.橄榄城小区一期供暖面积为20万㎡,采用2台德国布德鲁斯锅炉供热,于2017/18年供暖季,为锅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安装了新研发的供热节能控制系统HTXY-02/03,效果显著,从2018年1月投入使用。在室内温度保证在20℃的情况下,至2018年3月供暖季结束,仅49天,共节省燃气19万m3,节省燃气费37万元。一个冬季即可节省92万元。经北京市节能环保服务中心检测,其节气率为35.01%。
(二)优化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
单式泵系统,即在热源处安装一组大扬程循环水泵,水泵承负着热用户、热源和热网循环管路的损失。新系统优化设计是将这三种系统分割,设计成复式泵系统,依次设计一次、二次、三次泵系统,即为热用户循环水泵、热源循环水泵和热网循环水泵。在热电集中供热系统优化中推行双级泵系统是由于热电厂循环水流量要控制在不低于预期值70%,便于幅度调节,双极泵中一次泵和二次泵的流量是相同的,在扬程上的选择存在差别,针对运行状况不同,在改变均压管水流方向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双极泵循环流量捡的平衡。例如:泰安市东部区域集中供热工程,规划总供暖面积389.8万m2,采用了该设计方案,已于2009年11月末投入运行的6座换热站,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三)实行奖惩制度,调动员工节能积极性
对整个供暖系统而言,使用的能源(燃气或燃煤、电厂趸热等)、水量和电量是构成运行成本的三大主要部分,节能降耗需要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除了运行调节技术之外就要增加全员降能节耗意识,提高职工的节能降耗的主动性,采暖期之前制定本采暖期目标责任状,实行奖惩制度,在采暖期结束后考核,奖罚兑现。以秦皇岛建安里小区为例,供热建筑面积为27万㎡,由秦皇岛市热力总公司集中供热网,按循环水量的1%计算系统补水量为200吨/天,2016/17采暖期实际补水量最大为400吨/天,比计划超供1倍,通过奖惩制度,工作人员积极查漏、维修及夏季维修技改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2017/18采暖期平均失水量为160吨/天,节水6000吨,为公司节约3.6万元。
(四)集中供暖水利平衡改善及调整措施
水力失调是影响系统供热效果的重要原因,造成失调现象的原因有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循环水泵功率不足、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结构单一等。以天津市某热力站为例,此热力站以热电厂蒸汽为热源的汽水换热热交换站,2013年供热面积约为16.1万m2,最远供热距离约1500m,在各分支干线、分支线上安装平衡阀,并进行平衡调试。但随着供热面积的增长,出现了供热系统运行不可靠的现象。造成的原因是由于二次循环水泵选型不合理,使泵的运行点偏离高效区。泵的运行点指的是泵运行时的水流量和扬程,它是由泵的性能曲线和管路水力特性曲线两方面因素而确定的点。如图1:A点表示水泵处在高效运行区,此时管路阻力的设计值和实际管路阻力一致,G1、H1表示最低限的必要压力、水流量的“理想状况”。此时水泵的效率为高效率η1,功率为P1,说明水泵减少了无用的运行。B点表示该热力站二次水系统实际的管路特性曲线和水泵性能曲线的交点,此时的扬程为H2,流量为G2,任何一台水泵,其流量和扬程是一对互相制约的因素,H2〉H1,则G2〈G1,这就是形成该系统水流量偏小的原因。此时水泵运行效率为η2,实测的运行效率仅为40%,比铭牌效率低得多,说明水泵作了许多无用功,浪费能源。此时的轴功率为P2,实测P2仅为P1的80%,说明管路特性曲线向左偏移是降低电机工作电流的主要原因。
治理水力失调的方法,即在非采暖季时更换扬程大、功率大的水泵,在采暖季时,采用“附加压头平衡”方法,使各个环节实现阻力平衡。
三、集中供热企业的能耗管理创造的经济效益分析
(一)能耗管理创造的企业经济效益
有效的能耗管理措施能提高能源利用率、使供热系统全方位优化、提升运行效率。这对于集中供热企业的能源消耗成本、经营成本的降低有着显著的成效,从而为集中供热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企业经济效益。
以秦皇岛市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为例,在DN500及以上管道全部采用预热一次性补偿技术进行能耗管理。预热段长度为1.3-3.3km(管长),参加预热的管网长度为2×10.6 km,预热热源为附近供暖锅炉。2003-2004年度采暖期供热面积为533万㎡,一次网循环水量达到4500-5500 m3/h,按理论计算每个采暖期一次网设计补水量为20万吨(按循环水量的1%计算),而2003-2004年度采暖期一次网补水量为9600吨,平均每天补水量为63吨,整个采暖期实际补水量比设计补水量节约19万吨。一次网补水4元/吨,而水加热后,要增加成本6元/吨,即直接成本为10元/吨。仅一次网补水,节约人民币190万元/年。
此项目还通过对设备进行改造与升级进行能耗管理,采用LPM换热机组,该机组采用LONIX无线遥测自控技术,二次网实际供水温度与二次网理论设定温度值的平均偏差小于0.2℃。由于二次网控制精度高,实现了各热力站按需供热,按计划供热,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同时由于LPM换热机组结构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从建站投资上也节约了占地费及土建施工费。通过生产运行,此LPM换热机组单位面积耗电指标为1.7-2.3度/㎡,平均值为2.0度/㎡,原机组单位面积耗电指标为2.4-3.0度/㎡,平均值为2.6度/㎡,区域锅炉房单位面积耗电指标在3.5-4.5度/㎡,平均值为4.0度/㎡,电费按0.5元/度计算,利用LPM机组,现供热面积为400万㎡,比原机组耗电量节约资金120万元/采暖期,而与同面积区域供热相比可节约资金400万元。
(二)能耗管理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
强化集中供热企业能耗管理能使能源结构低碳化,促进产业机构调整,达到抑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进步、管理节能、文化理念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比如,2019年我国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通过能耗管理使能源强度从1.3倍再进步到1.0,就能节约30%的能源,即每年至少节约10亿吨标准煤,将减排几十亿吨的二氧化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集中供热企业采取能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坚持贯彻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这一国家号召,为集中供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方军.集中供热企业的能耗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No.526(4):162-162.
[2]徐昱.孙方军.集中供热企业的能耗管理与经济效益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No.537(15):29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