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伟
武汉绿茵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3
摘要:对于园林工程来讲,就是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打造出艺术性的风景区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开展园林工程建设就要从做好资源整合与优化出发,及时为人们提供休闲与娱乐场所,在帮助人们亲近自然的同时保持身心上的愉悦性。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
1新型园林施工技术的特点
1.1永久性
新的景观建设技术大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加入了新的建筑材料和创新技术,因此新的景观建设技术具有长远的效果。
1.2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大力推进人文建设的当今时代,园林工程建设也将人文建筑与绿色植物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园林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因此,新的景观建设技术也具有时代特征。
1.3便利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景观建设的日益重视,景观建设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许多新的、方便的施工技术取代了以往复杂的施工技术;另一方面,新的施工技术带动了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1.4预防性
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往往受到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在园林建设中应用新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气候、地域等自然条件对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促进园林绿化植物的高效生长。
2园林工程中新工艺的应用
2.1地热泵技术的应用
地热泵是随着科技发展而来的一种全新供暖技术,该项技术就是合理应用其浅土层的土壤形成的热量,进而为地表土壤提供热量。在园林工程中应用这种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保护园林工程的土壤,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而且可以为园林工程中的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2)具有良好节能效果,效率高,因此,可以将地热泵技术视作生态空调技术,能够为园林工程中的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植物健康成长。
2.2微灌溉技术的应用
微灌溉技术适合应用到园林工程中不同类型的花草树木,通过滴头调节,进而完成对水流流量的有效控制,能够直接对园林工程中花草树木的根部进行灌溉,使花草树木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保证花草树木健康成长。在园林工程中应用微灌溉技术,能够减少水源消耗量,同时,因为灌溉时的水流量小,不会导致肥料被水流冲走,肥料可以被花草树木充分吸收,这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2.3雨水回收技术
对于雨水回收技术来讲,已经成了现代化新型园林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运用雨水完成植物浇灌等工作,及时解决植物缺水等问题。随着我国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科学与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加之园林工程又是一项对水资源需耗量相对较大的项目,就需要从做好园林工程水资源研究工作入手。在园林工程中人工湖泊、蓄水池、动植物等都对水资源有着较大的需求,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可以将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以此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在使用雨水回收技术时,可以在人工湖、蓄水池、树木周边的排水系统中增加雨水吸附功能,从而实现对雨水的滞留,以直接的方式确保植物能够更好地吸收雨水。通过使用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回收,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也减轻了雨水针对地面所产生的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园林工程施工建设时,就需要运用好雨水回收技术,确保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实现节约水资源目标。
2.4高边坡防护技术
高边坡防护技术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会形成由土壤堆积而成的高边坡,进而针对高边坡采取的防护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高边坡出现防守不严的现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既影响了园林工程的正常施工,又影响了周围居民的居住安全、出行安全。因此,为保障园林工程的顺利施工及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等,应合理、高效地运用高边坡防护技术,做好高边坡地区防护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园林建筑的艺术性与创造性。
2.5塑山和假山技术的应用
塑山在园林工程中应用具有形象逼真、价格低、质量轻,方便运输,耐用等特点,因此,其在园林工程中有较好应用价值。在传统园林工程中经常采用钢塑山,因为其体积大,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塑山是由玻璃纤维与树脂组成的,将这2种材料混合在一起,使最终建设的假山具有较强的韧性,同时,通过设计人员根据园林工程情况对其进行设计与加工,最终建设的假山在感官上远超传统材料制造的假山,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
2.6太阳能灯的应用
太阳能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能源都来自太阳,太阳能灯内部有电池板,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对太阳能灯进行充电,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在夜间对太阳能灯进行供电。太阳能灯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点就是,不需要铺设一般的灯具线路,太阳能灯的应用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调整灯具的布局情况,这不仅环保节能,而且也确保了供电操作的安全性,能够减少维护费用。
2.7种植植物新方法的应用
目前,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方法更加合理,可以依据林、灌、草高低顺序,科学规划园林中种植的植物。目的就是促进植物叶子截流、根部截流、土壤截流等各项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渗水路面附近种植灌木丛,这些植物对路面压力小,种植这些植物能够起到在蓄水池上方吸水,对水进行净化的作用。同时,森林草丛、林木落叶等对雨水进行第一步截流,然后利用沙地,实现对雨水的二次截流,最后利用园林工程其他雨水排流方式,使雨水流入到蓄水池中,完成对雨水的净化。此外,在园林工程中进行植物种植时,要多种植常绿植物,进而在园林工程中营造自然氛围,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8做好施工技术管理
首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展园林工程施工以前,需要针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图纸设计重点与要点,明确施工思路,完成组织设计。在掌握图纸内容后,需要及时与建设方进行沟通,明确施工档案,做好全面管理。在完成植被种植工作以前,应当及时进行植被检查,从而提升植被种植质量。其次,做好现场管理。在开展施工工作时,应当提升对现场管理的重视度,明确所开展的管理措施对园林整体质量的影响。最后,提升对新技术的认识。在新时期发展下,园林工程建设创新度明显提升,且在现阶段发展中,就要从掌握人们对园林工程实际要求出发,在加大新技术引入力度的基础上提高运用效果,保证园林工程整体上的美观性。在使用新技术时应当避免对整体施工进度产生不利影响,且在筛选植物时,需要明确植物习性特点,从而提高成活率。
2.9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学习
园林工程施工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高水准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园林管理单位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有关新工艺的教育培训,保证园林管理技术人员能时刻学习到最新工艺,并且能将各种新工艺科学合理地运用。另外,还要培养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保障园林施工质量及园林艺术的创新性。
结论
将新技术和新工艺都合理地应用到园林工程建设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园林工程绿化效果,进而保证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时,要掌握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的重点内容,依据园林工程中地势地貌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优化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知土.浅析市政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24):134.
[2]王彬.浅析市政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3):118+120.
[3]朱燕燕.园林施工中的新工艺及其对园林工程的影响[J].居舍,2018(1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