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下)第9期   作者:程子豪
[导读]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桩基础技术进行应用,能促进建筑工程结构增强安全性和稳定性,并有助于从整体上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程子豪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桩基础技术进行应用,能促进建筑工程结构增强安全性和稳定性,并有助于从整体上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要注重科学应用桩基础技术。本文浅析了桩基础技术的概念、分类以及应用价值,探究了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技术;应用

        前言:对建筑工程涉及的各项施工技术而言,桩基础技术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良好应用,能形成稳定的建筑结构,并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和耐久性,能提升建筑工程的功能效益。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实践过程中,应契合工程实际,对桩基础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正确应用,有效保障桩基础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倾斜和沉降。
一、桩基础技术概述
1、桩基础技术概述
        桩基础作为整体,主要包括两大构成部分,一是基桩,二是桩顶承台。如果全部将桩身埋设在地下,承台地面与土面形成直接接触,这一类桩基,属于低承台桩基。如果桩身未全部埋在地上,地面露出一部分桩身,承台底面与地面未形成直接接触,这一类桩基属于高承台桩基。按受力原理不同,可将桩基分为两类,一类是端承桩,一类是摩擦桩。前者是指在承载层上坐落的基桩,能对构造物进行承载;后者是指利用基桩与地层形成的摩擦力,对构造物进行承载。摩擦桩又包括压力桩和拉力桩,通常适用于深度较大的承载层或者较为坚硬的承载层。根据施工方式,可将桩基础分为两类,一类是灌注桩,一类是预制桩。灌注桩,是指在施工现场,通过钻孔设备实施钻孔,成孔后,将制作的钢筋笼放置其中,再浇筑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难度相对较低,可同时开展多处桩基施工,但耗费较多材料,且承载力相对较小。预制桩,是指提前对桩基进行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利用打桩机将预制桩直接打入地下。预制桩具有较高的桩基强度,且耗费的材料较少,但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具有较高的施工难度[1]。
2、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建筑工程涉及的各项施工环节中,桩基础施工环节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只有保障桩基础施工质量,才能为后期各项施工环节奠定良好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对于土建施工的应用价值极为显著。桩基础能增强持力层具备的承载力,确保持力层有效承载建筑工程带来的竖向荷载。在桩基础中,竖向单桩具有较大刚度,受自身荷载等相关因素形成的约束作用,建筑地基能持续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在施工实际过程中,桩身从液化软基层中穿越,并在基岩上固定,在自然灾害影响下,极易发生沉降。在这种情况下,桩基础具备较强的抗压性,能形成较强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沉降。单桩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能有效抵御力矩荷载和水平荷载带来的威胁,能增强建筑结构具备的抗震性,防止建筑物出现倾斜、坍塌[2]。
二、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施工准备工作
        土建工程涉及诸多施工内容,且包含繁杂的工程工序。对土建工程而言,为良好开展后期施工,应在前期将各项施工准备做好,为桩基础涉及的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施工准备主要包含如下工作:一,对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勘察,将勘察结果作为依据,对潜在的施工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可能的不利影响,并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控制措施。二,综合考虑建筑工程的各项情况,对桩基础施工的具体方案进行科学确定,确保施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保障桩基础施工的良好开展[3]。


2、单桩施工技术流程
        单桩施工,主要包括如下技术流程:对泥浆坑进行开挖,对桩位实施测量,对护筒进行埋设,对桩位实施复测,安排钻机就位,实施钻进成孔,对钢筋笼进行制作,正确放置钢筋笼,搅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成桩等。在实际施工中,应对上述技术流程进行严格遵循,对各项施工环节加强细节处理,从整体上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桩位复核
        建筑工程在开展施工的实践过程中,对桩基础涉及的施工技术进行应用时,桩位极易出现偏差。对此,应对桩位进行复核,形成对桩位偏差的科学分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纠偏方案。对桩位进行复核,应重视复核已完成的桩基础,确保其建设要求良好契合基本的工程建设标准,形成规范施工,避免对后期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部分桩基础相应的土质较差,要对之进行重点复核,防止土质因素导致桩位偏差,有效控制桩基础施工质量。对桩位进行复核,应对专业的经纬仪等设备进行使用,保障精准测量[4]。
4、钻孔成孔
        在开展桩基础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应将施工现场具备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泥浆坑进行合理设置,并对泥浆进行制备。在制备泥浆的过程中,应对粉质黏土和外加剂进行使用,在配备过程中,应确保泥浆具有良好的黏性和流动性,有效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要求。对桩基开展施工之前,应准确对桩位点实施测量放线,当复测结果满足相关的工程施工要求之后,清除桩位点相应的土体。在此基础上,挖设规范的护筒坑,并在坑内重新对桩位进行设置,埋设桩径在200mm以上的钢护筒。在埋设钢护筒的过程中,应确保护筒中心对准桩位,并用黏土将护筒外壁与底部填牢,安排钻机就位。将钻机回转中心与桩位点对准,借助水平尺,合理调整钻头,实施规范的垂直下钻。在钻孔实施过程中,应回转钻孔,并从泥浆护壁通过,在钻进过程中,泥浆泵应对空心钻杆进行利用,将泥浆注入孔底,保证泥浆从桩孔上端流入泥浆坑内部,保障泥浆密度对工程施工各项具体要求的良好契合。钻机形成对岩层的钻进后,达到设计深度要求时,应对桩孔实施清渣和调浆,将存在于孔底的各类杂物,诸如沉渣、碎石等有效清除[5]。
5、制作并放置钢筋笼
        对钢筋笼进行制作,应通过直流电焊设备开展人工制作,确保制作精度。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双面同心搭设焊接方式,对主筋进行处理。实施螺旋渐进,有效处理箍筋,通过镀锌铁线对钢筋进行绑扎,在实施焊接的具体过程中,对超长钢筋笼进行焊接。利用吊车,吊装制作好的钢筋笼,在实施吊装的具体过程中,应将钢筋笼轴心与孔轴心对准。在放置钢筋笼的过程中,以人工方式对之进行调直,保持缓慢下沉。将钢筋笼放置妥当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6、搅拌、灌注混凝土并成桩
        对混凝土实施现场搅拌,对混凝土配比进行科学设计,确保高质量的混凝土施工。通过水下连续性灌注法对混凝土进行灌注,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将灌注导管深入孔底50cm,确保通过导管将混凝土全部灌注至孔底,确保混凝土面将泥浆挤出。在首次实施下料的过程中,应在混凝土以下至少80cm处埋设导管,再对导管逐渐提高,在此过程中,应确保导管底部距离混凝土面始终小于2m。灌注混凝土应保障连续性,发生特殊情况后,应立即停止对混凝土的灌注,但应将混凝土灌注的间隔时间控制在45分钟之内。灌注混凝土完成后,将导管拔出,并对桩顶表面存在的浮浆清除。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桩基础技术进行正确应用,能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应用桩基础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状况,遵循桩基础技术施工流程,开展规范施工,有效保障桩基础施工质量,进而从整体上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娄虹玉.浅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居业,2021(03):89-90.
[2]徐桂昌.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技术应用[J].房地产世界,2021(05):94-96.
[3]卢成伟.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中华建设,2021(02):138-139.
[4]虎良进.试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1(01):103-104.
[5]陈红标.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11):167+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