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文
身份证号:41232719610614****
摘要: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成果数量很多,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却非常低,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要提高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则取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能否选择正确、合适的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前言: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的模式、评价体系和转化效率进行了相关研究。演化出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概念证明中心,这一案例对促进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有重要启示: 大学内部不仅要通过组织模式创新与制度设计,构建和谐的创新生态系统,而且还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因果关联性,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在全面树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各类科技成果的一系列转化过程,并根据其转化过程的差别提出了一套动态监测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的指标体系。从纵向视角对我国技术转移体系进行解析,将其分为五个子系统,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内部演化状态进行测度。研究发现: 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呈现良好的演化态势,但总体水平较低,其薄弱环节为技术中介和扩散系统。利用中国24国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地区禀赋、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但金融发展程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从专利交易、专利一体化、专利诉讼和专利的市场化特性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和专利一体化能力与高校专利利用率分别呈正相关; 财政资助比例和交易平台依赖度与高校专利利用率分别呈负相关。通过借助多方程时间序列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研究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结果表
明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较低,并且认为在短期调整中,我国产学研合作对技术创新能力虽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幅度较低,长期效果比短期明显。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因科技成果的准公共物品的属性,我国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现实中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涉及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宏观层面上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中观层面上我国科技成果中介服务体系专业化程度仍然不高; 微观层面上科技成果市场转化供需双方的信息交互渠道不够畅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职责缺位,没有专门机构负责转化工作,人员精力不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与人员绩效没有直接关系等。总体来看,我国科技成果市场转化不畅的主要问题是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举措,结合科技成果的不同属性来完善我国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模式,提高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效率。
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二、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因素
1. 主体因素。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有不同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也不相同。
企业追求利润的特点决定了其模式选择主要通过权衡风险与收益情况; 高校受自身组织特性影响,不可能实行完全自主产业化模式,而更多地选择自主创办经济实体或与企业联合共建经济实体的模式; 科研院所则受管理体制影响,市场敏感性较低,在模式选择中主要考虑经营管理风险的降低,以及资金、技术等资源能否满足技术创新与后续生产、营销需要。
2. 技术因素。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因素包括技术风险和技术效益两个方面。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只有在客观评估自身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对主体来说技术风险较小或技术效益较高的成果转化途径,避免选择一些技术要求较高、风险较大或者效益不高的成果转化模式。
3. 环境因素。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程度和政策的符合程度。市场需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动力; 市场繁荣程度反映各种转化途径的成熟度,是影响转化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同时,稳定有利的政策环境也是选择转化模型的重要依据。
4. 成本和预期收益因素。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是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体表现为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商品化通过有偿转让等方式实现其价值; 产业化是进行科技成果的生产,以追求规模效益。科技成果转化要求选择低成本、高收益的科技成果和转化途径,而预期效益主要取决于该成果的市场前景
三、促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1.科技成果按社会功能不同分为基础公益类、共性技术类和专有技术类三类。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别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结果表明基础公益类科技成果转化多采用政府主导转化模式,共性技术类科技成果多采用介于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化模式的一种混合转化模式,专有技术类科技成果转化为私人标准多采用市场转化模式。然后,基于委托代理模型进行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分析,表明成果生产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处于信息劣势,利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最后,利用SFA 模型对江苏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证实目前江苏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效率普遍不高,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2.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中国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应用经济、法规和行政手段,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有效扶植、引导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建立以市场化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转化秩序,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实现。促进科研导向市场化。偏离市场化导向、与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全吻合的科技成果是缺少实际意义的,在科技成果的立项和研制阶段,就要求科技项目的立项要符合市场的需要,不单要追求学术上的价值,更要增强科研人员对于科技成果的市场前景、产业化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的重视程度。增大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扩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需求是促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首先,要不断增强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强调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加强技术进步,让各转化主体能够达到实现转化的具体要求; 其次,要不断刺激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增加各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鼓励科技成果进行市场转化应用,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创新文化和氛围。
结束语:要解决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问题,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彻底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学界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职能与市场体系之间的关系,建立市场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李孔岳. 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1) : 91 - 92.
[2] 周亚庆,许为民.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J]. 中国软科学, 2019,( 10) : 62.
[3] 万金荣. 张庆海. 中外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的比较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19,( 3) :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