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528400
摘要:本文立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阐述此类建筑的设计流程与重难点。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首先要制定技术方案,其次开展初步设计,最后完善施工设计内容,并要严格把控平面设计、立面设计、预制构件设计的要点,依靠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达到绿色健康施工的目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设计要点
引言:在科技飞速发展之下,建筑工程技术也不断更新完善,朝着工厂化、集约化、装配化的方向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特点,已经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在实际工程中,此类建筑可避免对环境的影响,无需大量人员便可对空间自由组合,因此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1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在我国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施工规划》中指出,建筑行业应积极构建预制装配、钢结构等建筑体系,该体系适宜工业化生产,可加快项目装配与预制技术的发展。当前,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预制装配技术,结构构件大多是在标准化、工业化模式下由工厂加工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完成装配式建设。此类建筑可有效克服传统分散、技术水平低、施工效率低等缺陷,具有建设周期短、施工速度快、工艺简单、材料浪费少、绿色环保等特点,与我国当前推行的建筑发展政策相符合,可对构件、材料与技术进行充分整合,在确保建筑结构性能的同时,使建筑工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流程
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住房模式与建设方式发生改变,装配式建筑逐渐普及。在实际设计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流程实施,使建筑设计更加标准规范。
2.1制定技术方案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中,要制定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管理模式、生产水平、建设周期以及运输条件等等,使项目得到准确定位,针对投资成本、外部条件、生产目标、技术路径等方面提供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建筑设计提供有利的设计参考。
2.2完善设计方案
以技术方案为依据,对平面与立面的设计方案进行制定和完善。在平面设计方面,应坚持“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与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空间组合量,减少对不同规格预制件的应用,使建筑设计更加系统标准。在立面设计方面,应结合装配建筑特点,综合分析构件生产加工的可行性,使设计的立面更加灵活多样。在初步设计时,需要明确建筑底部现浇层数,提前做好各类设备与管线的预留工作,确保预制构件合适;针对项目的经济性、可靠性进行评估,全面挖掘对施工进度、质量与成本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严格把控各专业的技术要点,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设计。
2.3优化施工图设计
在装配式施工中,施工图作为建筑施工的主要参照,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施工图时做好整体上的把握,注意施工期间的细节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使各类突发状况得到有效应对。例如,针对底部现浇加强区域、设备管线与预制件类型等,均要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采取与之对应的施工技术,并做好防水、防噪处理工作。此外,设计者还应根据生产商的实际情况,结合设备设施的各项参数,使各专业均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实施。
3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难点
3.1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中的难点在于将设计方案过渡到施工图纸的深化设计过程,通过相应的技术,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片,在其中体现出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各种细节构造。不同建筑中的装配式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为提升整体的转化效果,设计单位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工程的实际需求,对预制构件的设计方案进行深化设计,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制作相应的设计图纸。在设计图纸时,应根据实际的方案对不同预制构件和建筑中的各种管线等进行计算和规划,将其具体位置和形态利用图纸的方式展示出来。
在装配式平面设计中,设计者应坚持模数协调性原则。在平面设计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模块尺寸与类型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室内采用的装修元素与预制构件更加标准规范,并可实现构件通用,通过强化应用型技术,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投资量,提高施工效率。在布局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应对建筑大空间进行布局,科学设置管径、承重墙等位置,使室内空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满足业主的功能性需求。
3.2立面设计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立面设计主要涉及对预制构件的组合,在设计时应注意使不同配件保持统一性,从而能够有效简化立面墙体结构。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保持建筑立面的外部设计,一方面,保持立面规整,减少不必要的装饰,保持整体构成构件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立面墙体受力较多,为提高建筑安全性,应简化外墙设计。保持外墙无明显凹凸情况,并且不同开口的规格应保持一致,使立面受力状态较为均匀,确保整体建筑设计风格简洁大方。
为保障整体建筑立面的质量,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材料和立面的分格设计。选择材料时,可以使用混凝土或者面砖等材料,根据对建筑外墙装饰设计的需求选择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混凝土材料等,搭配具有较强耐用性且易于维护保养的材料,使整体建筑立面的设计质量更加良好。在对分格进行设计时,应保障整体的协调和一致,分格处使用预制板来进行划分,通过合理拼接,使整体墙板的结构保持统一,并使用节点加固技术,提升整体建筑设计效果。
3.3预制构件设计
在装配建筑中,预制构件属于重要内容,预制构件的质量关系到整体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不少设计单位对于预制构件的设计有所忽视,只图建筑施工简单化,对构件内部的质量和相关的设备细节等部位不够重视,并且缺乏对当地环境和施工过程的了解,导致预制构件的设计无法通过标准审核,或者与实际的工程施工不相符,影响整体工程的进程。应对构件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在保障构件质量的基础上,尽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此,设计者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准备工作。在预制件设计之前,设计者应亲临施工现场,对施工环境进行深入考察,综合全面的考虑预制件生产与运输问题,确保产品能够准时、安全的运送到施工现场;设计者在现场应对工程数据与图纸进行二次检测,针对与现场不符之处与建筑单位协商解决,使预制件的重量、尺寸、造型等得以统一;
二是设计预制外墙板。针对外墙板的作用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到保温与隔热双向功能。以承重墙为例,应深入分析该墙体的结构与质量,充分发挥抗震性效能,使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得到维护。对于非承重墙来说,应考虑该墙体的拆除与装修,采用隔音效果良好的材料;
三是卫生间设计。卫生间容易潮湿,在设计时应重点侧重于防潮、防水材料的使用。可站在楼板的角度考虑,采用质量优良的浇筑楼板,减少墙体衔接处的缝隙,提高楼板的契合度;
四是公共区域设计。该区域具有较强的功能性特点,为了使功能更加丰富,在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区域内的设备交叉,使空间利用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例如,供暖系统应独立设计,使供暖系统能够自我循环,降低其他设备对其的干扰。在室内空调安装位置,可接近外墙空调架,为打孔和排水提供便利。对于厨卫区域来说,在通风口与线路设计时,应尽量靠近配电箱,以此缩短供电距离,为后期维护提供诸多便利。
3.4构造节点设计
装配式建筑中的构造节点对于整体建筑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作为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设计单位应加强对建筑结构的优化和设计,通过提升节点的设计效果来使建筑质量得到提升。不少建筑设计单位忽视节点的作用,在设计时未对其性能进行增强,导致整体建筑的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
为加强对构造节点的设计,首先,应了解建筑对功能实际需求,如想要提升节点的防水性,在设计选材时,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材料来进行设计,若节点受到的力较大,可以出选择具有较强耐久性和耐磨性的材料。其次,根据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环境条件来对设计进行优化,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影响因素等,使节点与当地的实际环境相符合,同时考虑当地的地震发生概率和强度以及建筑受风载荷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节点设计方式,通过节点使整体建筑的稳定性不断提升。最后,为确保建筑节点的实际效果,应对节点设计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检验。如使用BIM技术来对节点设计进行三维模拟,构建出装配式建筑的三维立体图像,模拟建筑所在区域的环境,并对设计进行检测,了解其实际的设计质量,以及其中是否存在误差等。
4结语: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之下,装配建筑已经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作为设计者,在建筑设计时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与标准,对此类建筑的节能、环保、防水、防火等性能进行分析,并做好平面、立面与预制件等多项设计工作,使各项资源得以优化,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90.
[2]董继松.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7(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