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培彪
昆明臻盟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涉及范围多包含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在对其予以检测时,若检测结果符合预期要求,则视为工程建设质量达标。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五种具体的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类型,并对其未来发展特点进行讨论。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将趋于完善化、规范化方向不断发展,以此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技术;雷达
前言:建筑工程因性质不同而划分为路桥工程、园林工程、商用住宅等。而对其建筑质量要求也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还需要灵活选用检测技术,以此准确判定建筑质量是否满足建设需求。对此,建筑工程检测人员应从多样检测技术中进行优选,以供检测人员借鉴先进的检测经验,维护建筑业稳定发展。
一、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类型
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故而应充分应用工程检测技术,以此消除建筑结构不良隐患,结合以往工程检测经验,本文主要针对五种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深度论述,以此为建筑工程实现高质量建设目标给予保障。
(一)红外热像技术,此项检测技术是通过对建筑物发送红外辐射,从而在建筑结构受到低温冷却后,可判定建筑结构中是否存在分子运动。若建筑结构不完整或者存在缺陷,此时反馈的温度数值将处于不均匀分布状态。检测人员可利用红外成像检测仪判定其温度,以此了解建筑质量。其中建筑材料温度(T)可参照下列公式分析红外辐射功率(M)的关联,即“”,其中ε、σ分别指代的是发射率与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例如混凝土材料在其出现开裂等情况时,经过此项技术检测后形成的红外热图像将呈现不规律现象。经由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实现建筑结构的准确检测。
(二)频谱分析检测技术,在检测人员应用频谱分析检测方式时,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工程材料介质差异,使其从不同的反馈波中判定建筑质量。检测人员可对建筑结构进行施压,随着振动波的扩散,可按照振动波与频率的对应关系确定建筑结构内部质量。检测人员可使用频谱分析仪,通过对建筑工程领域质量检测部分进行全方位检测,便于在高端仪器参与下,能够获取精准的检测数据,之后可将其作为施工质量的衡量标准,用于指导下一步工序。
(三)超声波无损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是运用超声波作为质量检测辅助力量,面对不同介质反馈的超声波结果将不一致,这就导致检测人员能够通过对建筑结构发送超声波,由此依靠反射波获取检测详情。一般而言,检测人员可根据反射波的反馈时间等元素获取检测结果。因其不会对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产生损坏,故而它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建筑结构完整性有着积极影响,而且整体检测效率更高。结合相关检测经验,此种技术在钢筋材料、板材以及管材中的应用具有突出价值,若能联合自动化检测装置,还可在现有基础上趋于信息化发展。所以,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改进具有现实意义。
(四)雷达检测技术,雷达检测是以电磁波为主要检测力量,随着电磁波的深入,将对不同材料产生不同的反馈结果,经由脉冲波反馈结果可了解材料质量。它在路面结构的检测中效用显著。它能够针对混凝土结构内部均匀分布的钢筋材料以及其它混合料的质量进行判断,以此知晓内部是否存在裂缝、疏松问题,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判断建筑质量的达标率。
(五)磁粉探伤技术,在不同检测技术下所使用的检测仪器与检测材料常有不同。
而磁粉探伤检测也是一项无损检测技术,是运用磁粉探伤机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其中可将此项技术应用在板材、钢件等材料的质量检测作业中,可按照磁痕差异判定工程质量[1]。
基于此,检测人员可从上述工程检测主要技术中灵活选用,既要考虑其便捷性,又要分析经济成本,以此运用最可靠的工程检测技术,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给予助力。同时,还应明确检测步骤,便于每一种检测技术均能发挥出真正效用。
二、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
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将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所突破。而随着检测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将呈现出下述四项显著特点:
(1)便捷性,无论是超声波检测还是磁粉探伤检测,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便捷性,由此帮助检测人员舒缓工作压力,避免在频繁检测中因操作问题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由于我国推行的工程检测技术除了有损检测外还包含无损检测。在选择检测技术时,检测人员需要判定所采用的检测手段是否足够便捷,防止在检测环节投入过多人力物力,延缓工程进度。尤其是有损检测,常需要先行破坏建筑结构,使其处于裸露状态,之后才能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虽然能够获取一定准确度的检测结果,但便捷性较差。所以,在其未来发展中,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将优化它的可操作性,促使检测人员能够更便捷的使用检测工具。就现下建筑工程检测行业而言,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检测技术进行汇总,并从中选出简单便捷的检测技术;二要善于发现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例如磁粉探伤虽然能够实现无损检测,但它对待检测材料表面光滑度的要求较高。若将其应用于不光滑的材料检测环节,很难获取精准的检测结果。而超声波检测在其具备强穿透力的同时,也有着不适应状况。若将其用在粗晶粒铸铁材料检测环节,并不能获取可靠的检测数据。据此,在未来技术研发与发展中还需要严格控制其便捷性,由此保证建筑工程建筑过程中拥有更多可选择的实用技术[2]。
(2)更替性,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增,建筑工程检测技术也需要跟随建筑行业的发展有所创新。而对于以往有损检测技术,常因在检测中会对已经完成施工的建筑结构造成损坏,故而导致后续修复工作量有所增加。所以,对于不适合建筑行业的检测技术应进行替换。只有不断更替传统检测技术,才能为新技术的研发创造有利条件。正因为以往积攒了一定的有损检测经验,才能意识到检测技术经济性、完整度的重要性。因此,在检测技术发展阶段,需要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针对传统技术进行淘汰,便于新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形成广泛实践空间。与此同时,还需针对检测人员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使其有能力掌握新检测技术的操作技巧,便于满足新时代建筑工程检测需求。
(3)规范化,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远不及国外某些发达国家,一方面源于我国积攒的实践研究经验较少。另一方面在于我国关于建筑工程检测工作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标准,导致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据此,在未来发展中,建筑检测技术将形成规范化管理机制,指引检测人员严格遵守管理要求应用检测技术,避免因检测方法不规范,削弱检测效果。
(4)完善化,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对于有损检测,还可根据破损程度进行细化分类,如微破损、破损等。我国在检测技术研发中,既要注重检测工具性能的调节,又要不断弥补检测技术的缺陷,使其趋于完善化转变。正如磁粉探伤技术,应根据它适应面不广泛的劣势,找到完善方法,便于增加此项技术的适应性。同时,还可联合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保证检测技术有效改善建筑工程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建筑质量。据此,应充分应用红外热像技术、频谱分析、超声波无损检测、雷达波检测、磁粉探伤等检测技术,并结合建筑检测需求,不断创新工程检测技术,使其逐步实现无损检测,这样不但能够维护建筑结构的完整度,而且还能更精准的分析工程质量,从而根据工况条件,保证经过检测后的建筑质量更大程度上符合工程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廖华忠.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150-151.
[2]罗铭芬.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