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协同研究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0期   作者:   李尧
[导读] 我国铁路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到沿线生态环境的安全,这与当前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理念相违背。

        李尧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我国铁路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到沿线生态环境的安全,这与当前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理念相违背。因此,在铁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应积极制定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在实际施工中将生态保护理念以及措施落实到位,以促进铁路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从铁路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铁路建设与区域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措施,以推动绿色铁路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铁路建设;区域环境保护;协同研究
        铁路在我国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但是铁路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多少均会对沿线生态环境,包括植被、水资源、野生动物等造成破坏,与当地区域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有矛盾。因此,铁路建设应与区域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规划机制,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措施,以更好地完成专项环境保护工作,进而从根源上解决铁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问题。
一、铁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铁路工程建设施工以及后期正式投入运营均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铁路建设工程量越大,保护沿线生态系统的规模就越大,长期施工作业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不容小觑。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植被的影响。铁路工程建设可能要永久性征用土地,这会直接影响到沿线植被的生长状态。同时,铁路工程在建设施工中需要搭建临时用地,也会对周边植被造成破坏,尤其是施工人员开展物料运输、机械碾压等作业时,甚至可能会威胁到稀有植物的生长,造成种群数量减少、物种退化[1]。
        (二)给沿线居民带来的噪声影响。我国实行运输高速化已经成为铁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铁路在建设和列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噪声和振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沿线居民住宅、学校社区的正常工作、生活。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沿线居民对铁路噪音的投诉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系统趋于恶化的直接表现,在铁路建设和施工过程中,开凿隧道、填挖路基、修筑高路堤等施工作业,均会对区域水资源造成不同程度地破坏,直接给地表水资源带来侵蚀的影响,如果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极有可能导致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等事故发生,不仅会导致地表植被和农田耕地被大量泥沙覆盖,还会造成附近水利设施、农田沟渠等出现堵塞,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二、铁路建设与区域环境保护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
        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持续且复杂变化,其贯穿了铁路建设的全周期,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验收阶段等。在铁路建设与区域环境保护协同研究的过程中,应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铁路建设规划、区域经济发展等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现阶段,我国铁路建设与区域环境保护协同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铁路行业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因为缺少针对性的声环境功能管理体系,导致铁路建设和运营对沿线环境的噪声污染引起了沿线公众的强烈反应,严重干扰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二)部分铁路建设规划区内尚未形成完善的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当前有很多中小型规模的铁路建设在距离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区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噪音污染的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关环境保护规划方案和生态环境长期适应性管理规划,铁路建设仍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三)现阶段,我国铁路建设仍采用沿线拆迁两侧30m的传统方案,缺少工程防护和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2]。
三、对铁路建设与区域环境保护协同方面的建议
        (一)植被保护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就是要尽量减少外界因素、人为因素等环境的扰动,(1)在正式开展铁路建设工作前,需安排相关人员对铁路建设沿线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数量进行统计,针对上述地区应及时制定避让线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安全。针对一些大型保护区实在无法避让的话,可以采用隧道或桥梁的建设方式,尽可能将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2)在满足技术条件、建设安全等基础上,尽量降低线路标高,减少线路、车站的挖填方数量,最大程度减小对区域地表的扰动。(3)在路基区段可以通过设置涵洞或桥梁的方式通过,尽量避免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4)对建设施工中已经扰动的地表进行表土剥离,并在铁路施工结束后回铺表土,给植被恢复创造一个有利条件。(5)在铁路工程建设结束后,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植物品种种植在铁路沿线两侧;路基边坡防护可以采用栽植灌草的防护措施。
        (二)噪声振动防护措施。改善铁路建设带来的噪声污染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绕避噪声振动敏感。尽量避开居民住宅、学校社区、医院等,从空间距离上消除噪声污染对沿线公众造成的影响。(2)做好噪声源的控制。在铁路工程建设施工期间,所用到的施工设备、车辆等均应严格按照《建筑是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对其所产生的施工噪声进行限制。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的限值情况如表1所示。(3)控制噪声的传播。针对居民区、学校等对噪声较为敏感的区域,可通过设置声屏障、防护林以及双层窗户等方式来阻挡噪声。(4)高噪声施工作业应距离居民住宅区200m以外;需要用到大型施工设备的施工活动尽量安排在白天;采取临时隔声措施尽量减小机械设备运行给周边公众带来的噪声影响[3]。
        表1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的限值情况

        (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保持是铁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特别是在地形复杂陡峭的山区,一定要采取合理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尽可能将水土流失影响降至最低。(1)在铁路选线之前,需对沿线施工区域的地质路段进行勘察,尽量避免易出现滑坡、流沙的地段。(2)合理控制土石方的施工周期,采用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土壤裸露的时间。同时还应在路面两侧区域安装排水系统,采用溢洪道设计方案,将排水引流至植被生长区域,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3)针对雨水充沛的地区,应及时在废弃土壤堆积的地段开挖排水沟和截水沟,防止在雨量增大时出现滑坡、崩塌事故。(4)考虑到延线铁路的地质地形以及气候条件,可利用现代三维空间技术对铁路建设线路进行设计、选择,并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对铁路沿线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结合监测数据制定水土保持措施,以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率。
总结: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铁路建设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和其它交通方式相比,铁路具有损耗少、运输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相对优势,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铁路正式投入建设前,有必要组织相关人员对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水文条件、地质地貌等进行勘察评估,采取合理路线设计来避让环境敏感目标,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结合相关防护措施来降低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促进铁路建设和区域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