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明
身份证号码:46003319920209**** 海南省海口市
570206
摘要:现代社会愈发重视城市化建设,我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加快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高层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施工单位为提升施工质量,开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仍然会出现施工裂缝现象。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技术应用问题制定优化措施,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的发展,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引言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为了满足施工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养护方式,以规避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提升土木工程的建设水平,促进我国建设行业的稳定发展,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结实、混凝土量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受环境和温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因此容易出现收缩导致的裂缝现象,会对混凝土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1.1混凝土原料需求量较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积较大,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使用的混凝土和建筑材料相比普通混凝土要多许多。尤其是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单位就需要加大对混凝土和原材料的应用力度。
1.2施工条件具有复杂性
大体积混凝土受到自身特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配合复杂的工程条件。施工现场主要采用的技术为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3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施工人员结合该施工技术的特点,通过施工实现结构厚度和稳定性的有效提升,确保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不会产生过多裂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多采用连续浇筑施工技术,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过多裂缝,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水泥的水化热状况
水泥的热状态是指水泥和水在固化过程中的作用。它包括水结晶、水解和水化。水化热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种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内的水化热慢慢向外部辐射,这就很大程度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弹性模具与强度,并逐渐增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和冷却功能。
2.2裂缝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包括许多方面,一是因水泥水加热造成的。在工程建设之前,要把水泥与水两者密切结合在一起,确保施工活动的有序进行。相比于普通的混凝土,由于水泥和水混合时的温升和热量较少,大体积结构的截面较厚。但由于表面系数不大,影响了水泥的冷却空间,会进一步蓄热,其有可能导致裂缝现象的出现。许多混凝土结构是利用20%水固化水泥的,其他的均是蒸发。若是实际的水泥蒸发量高于原有标准,水泥蒸发量就会产生更多的蒸汽量;若是超过收缩值,混凝土就会出现收缩,此时就会出现间隙。在建筑结构施工中,一般体积比较大,且会使用许多混凝土材料,在此过程中砌块与混凝土粘结力就更高。此外,在一部分建筑结构当中,结构基础既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外部黏结,也会因温度效应而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出现黏结现象。
2.3混凝土的收缩影响
一般来说,混凝土中的水泥需要用到大约五分之一的水来固化,其余的则作为热量释放到空气之中。为此操作人员必须适当保护混凝土,且对其温度进行适当控制。要想促使混凝土体积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务必要注重收缩之后混凝土始终被水侵蚀,且处于饱和的状态下。但是若是混凝土体积出现膨胀或者收缩情况,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受到影响。同时,高振幅和高频率这两个因素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开裂。
2.4混凝土的运输
运输环节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具体一点来说混凝土通过长距离的运输,受到运输问题的制约会造成混凝土功能与性能发生变化。另外,运输过程中天气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变化。
3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优化措施
3.1科学配比
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要想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首先需要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性,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地进行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对混凝土的厚度和强度加以控制,加强水化热散热,减少混凝土裂缝。选择合适的矿渣水泥和粉煤灰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强度,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从而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3.2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所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对施工安全、工程稳定性等都具有较为不利的影响。要想减少混凝土裂缝,就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注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有效控制浇筑施工的速度,加强混凝土热量的发散,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出现的形变现象,以此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合理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会采用覆盖混凝土上表面或适当提升水温的方式,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温度的变化。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性,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尽量提升混凝土的运输速度,避免混凝土经历较长的运输时间而出现温度提升的现象。但是,相关人员要将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5h以上,并在浇筑过程中适当地降低整体浇筑的速度,以此来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的热量能够得到有效散发,降低水化热程度。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较高,会对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工程稳定性等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其内部温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为5~18℃,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
3.3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浇筑施工人员需要在浇筑过程中合理使用分层浇筑的方法,由底部不断向上进行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高度时移动设备,开始其他部分的浇筑。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还需要关注的就是拆模环节,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全面监控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并在决定拆模前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有效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拆模过程中需要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在拆模施工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效缩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以确保拆模质量,加快整个拆模的速度。
结束语
现代社会愈发重视城市化建设,我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加快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高层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施工单位为提升施工质量,开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仍然会出现施工裂缝现象。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技术应用问题制定优化措施,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的发展,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相.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J].居舍,2020(31):25-26+16.
[2]袁干.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0):74-75.
[3]张健峰.论述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J].四川水泥,2020(0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