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颖
13022519930706****
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中,建筑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对建筑结构、功能以及审美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积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科学高效的施工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就成为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文章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其主要是一种防裂缝施工处理技术。目前建筑结构大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但是在温度因素的影响下,该结构会出现变形、裂缝以及沉降等问题,对整体的建筑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加强建筑质量,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特点
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其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应用后浇带技术进行建筑施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建筑工程的模板消耗量降低,并且能够避免施工周期长造成的新旧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问题。其次,以往的建筑施工中,在结构联接施工时,大多采用普通的结构,但是这种结构的应用无法满足实际连接对强度的需求,而应用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连接强度,为建筑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最后,后浇带能够针对建筑结构的不同特点与要求,对填充材料进行合理、灵活的选择,因此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后浇带技术的类型
后浇带技术也被称为后浇缝技术,其主要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临时的具有特殊性的变形缝进行提前预留,同时该技术与结构的沉降和温度的变化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对后浇带进行一段时间的保留,然后通过混凝土填充的对其进行封闭处理,从而消除伸缩缝问题,实现整体的建筑结构。在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根据后浇带设置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温度后浇带:这种后浇带的设置,主要作用是预防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拉应力。
(2)收缩后浇带:在实际的施工中,温度是影响建筑结构的主要因素,而收缩后浇带设置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温度变化出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预防。
(3)沉降后浇带: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沉降后浇带的主要设定位置为高层的主楼和地层的裙楼,其主要作用在于避免因建筑结构变化以及高度变化而出现沉降差别问题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1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将后浇带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中,为更好付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与建筑的质量,需要在准备工作中投入相应的时间与精力。首先是模板的预设,这一项工作是施工图设计环节中的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需要在后浇带的施工前操作完成。在应用后浇带技术之前,对建筑结构中的钢丝网、格栅灯等进行提前布置,能够充分实现网络格局的均匀性与结构的完善性,从而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提高预设模板的抗剪强度、刚度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效防止因高低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横向跨度大而出现沉降现象。对后浇带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使钢丝网模板两侧的压力控制力度有效提高,以免压力过大或过小对质量造成影响。对于垂直方向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对振捣的时间以及频次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降低对钢筋以及钢丝网片造成的损害,同时也能够尽可能避免混凝土中水泥浆液的流失,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质量。
3.2严格控制后浇带断面以及浇筑时间
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中,要有效避免主体结构后浇带施工中直缝断面的出现,充分保证断面设计与混凝土断面设计的一致性,以有效分散主体结构受到的作用力,降低变形问题的出现几率,并对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主体施工中出现的直缝现象进行预防。在一般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断面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平直缝,需要将主体结构的墙体版面厚度设定在小于0.3m的范围内;第二种为阶梯缝,需要设定0.3~0.6m的结构墙体板面厚度;第三种为企口缝,需要设定大于0.6m的墙体板面厚度。在利用混凝土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后,还需要进行连接面的处理与冲洗工作,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结合程度。同时对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工作,还需要提高卡控的力度,一般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需要大概2个月的时间,而后浇带的施工工序会在其中穿插。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主体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的时间是工作人员无法预测的,但是裙楼的不均匀沉降时间要比主体晚,所以需要在主体和裙楼完全沉降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3.3合理把握作业面宽度以及施工步距
对于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要充分保证施工的流畅性与完整性,特别是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一次性完成工作内容,为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局部性能提供基本的保障。为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在后浇带施工作业中对其作业宽度以及施工流水步距进行严格的把控与合理的布置。对22层以下,并埋有预应力钢筋的建筑物,需要在施工中进行大跨度后浇带施工的布置,并且保证预应力钢筋的完整性,以更好地避免建筑因应力加持而出现下垂、弯曲、折断问题。
3.4选定后浇带的设置形式与条件
首先,后浇带的设置形式主要有阶梯缝、平直缝、凹形缝、凸形缝等,在实际的建筑中如果没有指定专门的设置形式,就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浇筑。如对于地下室的浇筑可以选择平直缝,并对钢板止水带进行安装。其次,在对后浇带条件进行设置时,需要对建筑物的温差率以及可能收缩力进行考虑,在充分计算的基础上,在对后浇带的具体间距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间距为21~31m,宽度范围在705~1005mm,将后浇带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有效连接,并保证钢筋接头的百分百连接,以有效预防混凝土出现开裂问题。
3.5对施工材料以及位置进行合理选择
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为更好地保证应用效果,还需要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的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材料的选择中,可以在混凝土中对膨胀剂进行适当的添加,使其成为无收缩性的微膨胀混凝土。同时在施工中还需要对建筑工程结构的裂缝和积水进行及时的清理,以保证后浇带施工结构表面的湿润度。另外,为了实现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良好效果,在进行浇筑之前,可以先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并保证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以加强振捣施工。在后浇带施工位置的选择中,要避开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构件受力比较小的位置,在剪力墙的施工中,要避开结构的中间位置,尽量选择大梁以及建筑模板的位置。
3.6垂直施工缝的处理与温度的控制
在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后,还需要利用压力水对垂直缝中的钢丝平面表面的污染物进行冲洗,冲洗至建筑结构内部的骨料充分暴露到表面,以保证其清洁度。在这一操作中还需要对温度进行合理的选择,以保证混凝土新老部分充分结合,提高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水平[6]。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后浇带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更好地提高建筑质量,推动建筑行业长久、稳定发展,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9):217.
[2]孙亚东.简析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居舍。2019(12):64.
[3]邹尤锋.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7(1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