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李俊
[导读] 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城市降水以及地表径流,要
        李俊   
        61042319900511****
        摘要: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城市降水以及地表径流,要求市政道路设计能够起到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净化城市水质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构建起雨水利用的良好格局。本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分析海绵城市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市政道路总体设计理念,优化市政道路路面材料选择,优化人行道与机动车道设计、市政广场路面设计,高架桥、立交桥以及绿化带设计等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城市道路建设水平,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应用研究
        1背景研究
        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道路排水设施的完善,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排水系统建立过程中,通过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不仅可以优化城市排水系统,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当城市遇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也可保障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运用能加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充分利用城市中紧缺的水资源,对人们日常生活、城市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传统市政道路建设采用的是沥青材料、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路面排水方式为路面横坡收集,通过雨水口输送至市政管网。这种建设方式的雨水渗透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而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建设中通过设计透水结构,能够充分收集雨水资源,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2传统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着排水、滞水、渗水、净水、补给地下水能力差等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城市道路建设管理部门在道路建设施工时的前期规划设计不合理,没有做到科学决策,具体表现如下。(1)规划层面上,道路网络规划与周边绿地不能有机衔接,雨水未能很好的下渗到周边绿地或引入周边的水池或湖泊中,造成雨水资源浪费和地下水补充不足的问题。(2)设计层面上,未能将协调道路纵断面设计和周边的用地,路面的标高比两侧用地的标高低,当地面有降雨时雨水会顺势流到道路排水系统中,不利于雨水的储存,同时经过绿化的雨水还会带走大量泥土进入排水系统,造成排水管网堵塞,雨水也会被污染。城市的河流、湖水资源被污染,进而加剧后期城市雨水规划的困难。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导致当经历集中暴雨时,造成部分地区水量过多,四周的降水会向地势较低的地方聚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很有必要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3市政道路中海绵城市要点
        3.1透水路面铺装
        透水路面铺装是利用高孔隙率的路面结构层,结合相应的排水系统,使天然雨水能较快的渗入路面铺装结构,并通过铺装结构层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和储存。透水路面铺装可在雨季对雨水进行暂时的保存,降低区域范围在雨季的水涝灾害,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透水路面铺装可广泛应用到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居民小区、室外的停车场等。透水路面铺装在市政道路工程主要用于道路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荷载较小的非机动车道等。其中,道路透水铺装是在机动车道路上使用透水沥青、透水水泥等材料来进行铺装,人行道主要以透水砖铺装。透水路面铺装具有透水、透气和质量轻的特点。透水混凝土作为环保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容重小、水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等特点;胶结材料用量少、施工简单、绿色环保的特点;透水效果良好,雨水收集充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3.2优化市政道路路面材料选择
        传统道路路面设计不仅不渗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危害与污染。

基于保护环境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要求加强市政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可以采用透水砖以及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透水材料需具有透水、降噪、抗滑等性能特征。
        3.3优化人行道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体系中,人行道对载荷要求较低且设计宽度较小,因此可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等透水材料。面层之下的地层包括透水基层、土基层、细砂找平层、透水垫层等,当雨水渗透进土层中后,可对地下水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而在人行道靠近绿化带的情况下,要求将绿化带标高设计得比人行道标高要低,从而使雨水能够继续渗透到绿化带中,以实现对雨水的利用。
        3.4优化机动车道设计
        机动车道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车流量大且有较高的载荷要求,建设过程中不适宜采用透水路面。设计方式为: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的上部位置铺设一层防水层,避免雨水下渗对路基造成损害,同时有效减少或者避免雨水对路边两侧绿化带的侵蚀作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这种设计方式较为常见,能够减少雨天中路面的水雾,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3.5城市居民区建筑
        城市居民区建筑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如今,许多新建住宅区都设置了封闭式住宅区、绿色道路、公共广场等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这些部分可以用来制备渗透材料。在居住景观方面,可采用减少工程,保证绿地略低于人行道面,以保持、维护和更好地吸收雨水。营造城市水系景观,改善城市景观。对建筑物可采取屋顶绿化措施,提高雨水的储存和维护。根据现状,可采用透水性土壤、绿化屋顶、凹形绿地等形式利用于海绵城市。
        3.6城市广场绿地
        广场绿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源,对雨水的收集、维护和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规划市场、建设城市区域和绿地时,还必须使用透水材料。在设计绿地时,必须充分考虑雨水吸收的可能性。例如,要保持城市的高度向心性和吸引力,无绿地区域的高度必须低于周边地区,并尽可能地建立完整的绿地体系和丰富的绿地类型,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形成,提高水循环的影响。
        3.7植物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是将植被区的地形设计成坡度较缓的型式,利用其上的植被拦截以及区域内土壤的下渗,对地表径流流速进行减缓,并分离掉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适用于居民区、公园、商业区或厂区、湖滨带,也可用于城市道路的周围,还可以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的预处理设施。植物缓冲带的建设成本与维护成本不高,它可以有效拦截和减少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污染物;植物缓冲带的植被还能降低土壤被雨水径流冲走的情况,有效降低或避免水土流失;另外,植物缓冲带还可以使海滨地区的水文特征少受影响,降低了地表径流汇集时对河道的侵蚀;植物缓冲带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区域,其始终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结语
        随着一些城市降雨量的增加,城市下水道系统的负担也在增加。雨水淹没了一些城市建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缺乏水资源,城市受到严重干旱和水灾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在当今城市道路设计中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传统道路的弊端,海绵城市理念下道路建设的优势,提出了在海绵城市城市道路设计中应从规划层面把控、设计层面把握、道路建设制度把关的策略,以期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煜,赵富旺,李扬.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某中学改造工程案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3):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