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 杨红星
[导读] 综合管理工程可为城市秩序化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并促使城市在发
        杨红星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7
        摘要:综合管理工程可为城市秩序化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并促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可针对其中的管线问题进行重点优化,统筹兼顾电力、通信、燃气以及供热等管线布置中的问题。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建设中的技术应用形式和应用办法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工程适应性更强,对城市综合治理的影响也更加深入。本文着眼于工程实际,分析了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应用办法,以此提高综合管廊工程的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综合管廊工程;市政工程;施工建设;案例分析;技术研究
        引言
        明挖现浇技术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此类技术的实际应用流程已经相对成熟,但从工程施工实际的角度分析,此类技术的具体应用办法也应适应综合管廊工程的具体施工环境。此处所指的施工环境包括工程建设自然环境以及城市区域经济环境等,而此类环境因素其实也与市政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相关。工程施工单位在应用此类工程技术之前,应明确在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解决此类问题为导向,规避综合管廊工程技术应用问题,严格控制管廊工程预算,确保技术应用切实可行的同时,也可符合综合管廊工程的经济效益要求。
        1、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1.1技术应用办法与实际的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之间存在适应性问题
        一般而言,综合管廊工程整体施工建设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为了促使各类工程管线可正确发挥出作用,综合管廊工程应为不同类型的管线设置不同的通行空间,其中的电力、燃气以及给排水工程管线之间应设置安全有效的隔离层,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单位不应直接使用填埋类型的施工方式,以免引起管线隔离失效。但在施工时,由于综合管廊施工的施工技术基础依旧为传统类型的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在应用此类技术时往往不能脱离传统管道施工技术的桎梏,在施工技术应用办法上存在工程适应性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综合管廊施工质量要求,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施工安全隐患。
        1.2技术应用成本管控措施应用效能不高
        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成本相对较高,此类成本一方面来源于管廊工程技术应用设计成本,另一方面与此类技术的应用材料、技术施工设备应用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相关。尤其是综合管廊工程的技术应用材料,此类材料的应用规格非常严格,实际的材料应用成本较高,并且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综合管廊工程的实际施工距离出现了变化,则此时,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成本将会以一种不确定的形式进入到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中,对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效能产生影响。另外,从市政工程的整体成本投入的角度分析,针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成本投入力度往往不大,一些中小型城市发展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需求极小,这也是综合管廊工程的技术应用相对滞后以及工程施工成本预算办法不够成熟的根本原因之一。
        2、工程案例
        2.1案例分析
        工程项目:勐卯大道(西二环路至温泉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起点为西二环路,止点为温泉路,全长约8670米。由于工程施工的管线布置与地线交通管道的电力管线布置存在重复施工情况,最终选择了综合性的管廊工程施工办法,以具体的管线功能为基础设置了不同的施工流程。本工程与地上交通线路的交汇情况也较为明显,起点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路口,终点位于城市外围的高速公路路口,整体施工区域跨度较大。


        2.2技术应用方法分析
        在本次施工中,由于城市中心施工区域的土质较软,含水率高,并且在初期设计规划之后,施工区域相对明朗,施工范围较大,施工障碍性不明显,为此,在施工初期,施工单位选择了明挖现浇类型的综合管网工程施工技术。。在应用这种施工技术时,首先,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区域的具体施工环境再次进行细致地勘测,勘测的内容包括土质情况、地下水位情况以及周围的基础设施布置情况等;其次,在整理了此类信息之后,施工单位即进行管道开挖工作,并同时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此间,为了确保管廊施工稳定性,施工单位对施工期间的开挖深度、基坑支护强度以及实际的基坑降水情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对此类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再者,为了确保综合管廊施工过程的整体安全性,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对基坑周围的土层进行了强化,具体的强化方式为应用了支架类型的防护网。期间,施工单位也对基坑中的积水进行了处理,处理的方法主要为定点降水以及集中降水方法。另外,为了确保综合管廊的整体施工强度满足实际的管线布置要求,施工单位对钢筋配置的具体形式进行了进一步地优化,主要采取的优化办法为测试钢筋结构受力情况以及对集中应力应变区域进行了加固处理。
        在进行明挖现浇施工中,常用的支护方式有:SMW工法桩支护和IV型拉森钢板桩。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的土层主要为填土、淤泥、粘土和粉砂,地质条件差,同时管廊基坑深度较大,且不同地段的基坑底地质条件不同,根据不同的形式采用相应的支护方式,本工程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地基处理方式及支护的不同,拉森钢板桩应用在非主城区无卵石层部位(基坑深度小于6m),工法桩主要应用于城内K3+600~K8+670段及城外卵石层分布区域:
        (1)SMW工法桩支护
        此技术首先要特别注意桩的垂直度以及间距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对型钢插打起拔能够顺利进行,且对墙体的防渗性能也有保障。在挖沟槽时,需注意槽宽保持在1.2米左右,深度大概在0.8-1.2米之间,并且将地下的一些障物清理干净。桩机安装前,相关技术人员先要用仪器进行校正,确保正常方可按管理人员的指挥将桩机就位,在移动桩机时要留意检查定位情况,有问题需及时纠正,以确保桩机的平稳度。在施工的时候还要注意桩身的强度及均匀性。
        (2)LV型拉森钢板桩
        拉森钢板桩通常有IV、V、VI型,LV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在施工中,钢板桩在插打时要注意每块桩的倾斜度,最好不要超出1%,如有偏差需要及时纠正,以确保钢板桩能够顺利合拢。合拢面的尺寸最为为15-20厘米最佳,避免合拢口的尺寸过小,合拢之后,再要将桩打至设计时的标准高度。
        LV拉森钢板桩具有止水性好,且可重复使用,很大程度上可节约钢材,这在工程造价上可有效降低成本,且对自然资源也产生环保效应。唯一的缺点,同SMW工法桩支护相比,其刚度要小些,变形稍大。因此在工程使中实,还是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采购更为经济实用且质量保证的技术方法
        3、结束语
        总之,综合管廊工程的实际施工形式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建设环境,更为关键的是,需要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此间,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管道施工的支撑防护工作,并选择合适的施工建设材料,严格控制施工建设成本,促使管廊施工可在符合成本预算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施工品质,可满足市政工程建设发展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长荣.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4):83-84.
        [2]徐江岑. 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研究[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11.
        [3]詹跃明.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3):22-23.
        [4]孙姚.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