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3期   作者:孟振
[导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逐渐加深,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孟振
        身份证号码:37131219870630****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逐渐加深,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坚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运用。
        关键词: 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1导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智能控制应用,可实现对电子工程技术产品的控制,促进工作系统安全性的提升,还能够降低人为失误时间的出现,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收益。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机电一体化设备性能,本文就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展开了论述,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的相关性分析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各项技术不断发展,各行业也正朝着创新和改革的方向发展,因此新技术和新理念可以不断推动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在突破当前发展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进行了有效集成,凸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智能制造技术通常采取技术集成的形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智能制造离不开机电技术的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通过接收相关信号和指令进行操作。因此,必须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智能制造过程中,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技术手段。要实现合理的创新升级,就必须整合智能创造技术。
        3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3.1机器人领域中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我国开始注重各个领域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创新,对机器人的研究从未停止。如能在机器人的研发中融入智能控制系统,那么对今后的研发工作一定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将智能控制技术与机器人的研发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数据对人类大脑的分析数据,进行机器人控制数据的编程,可以使机器人的行为更接近于人类,使机器人的性能得到更大空间的提升。例如,研发过程中在机器人行走方面融入智能控制,便能更准确的控制机器人的行走路线,对不平路面的避让,时刻关注到机器人行走的轨迹,并有效的下达操作指令。在研发过程中可以将智能控制融入到机器人的多传感器,这样在机器人运行状态下对下达的指令反应更加灵敏,确保机器人在收到指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机器人的动作控制上,可以使机器人的动作更趋近与人类,使其在行走过程中或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展现出更强的协调性。将智能技术应用到机器人的整体控制上,使机器人更加智能化,不仅可以做一些基础的肢体动作,还可以进行一部分人类很难完成的复杂工作,既节省了人力也节省了开支。总之,将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研究很好的结合到一起,可以促进机器人研发的快速发展,使机器人的系统更加智能化,提高机器人的使用价值,替代人类完成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工作。
        3.2交流伺服机
        交流伺服机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主要起到服务和控制的作用,也是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中一项较为复杂的环节。服务和控制时会涉及较大、较多的参数数据量,这些参数数据量在动态参数的影响下会导致机电一体化系统产生的不确定性。同时,在交流伺服机运行时经常会受到电控以及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进而降低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数据的准确性,容易引发系统故障产生。通过利用智能控制,可以对交流伺服机运行流程进行一定的简化,并且根据交流伺服机运行的规律以及特点,对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进行控制和服务,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外,智能控制在交流伺服机应用时可以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稳定动态参数,并且将数据库建模作为辅助,提升交流伺服机运行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

智能控制的应用可以根据交流伺服机的运行情况,对动态参数指标进行调整,确保交流伺服机的运行性能,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稳定运行生产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3.3传感器技术的运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技术,对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传统人工制造相比,智能制造不受劳动能力的限制,可以大大提高制造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因此在智能制造中,传感器技术的运用应充分发挥其精度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外部信号对机械设备的干扰 。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传感器也必须依靠无线传感器,通过高效的信息采集技术将信号传递给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技术人员,并利用信息技术对信号进行合理处理。该功能可以实现对整个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合理管理和优化。智能制造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又能提高传动的精度和效率。因此,将传感器技术运用到智能制造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数据传输壁垒,优化制造过程,促进智能企业制造业的顺利发展。目前,为了提高效率,系统传感器网络已在我国大部分机械制造行业得到广泛运用。
        3.4数字化柔性生产线
        在工业生产加工领域引进了比较多的加工设备,从实际运行发展情况来看,这些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处于一种独立的状态,不同设备之间的联系封闭,因而在工业化加工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信息孤岛问题,本来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加工就此就不得不使用一些人工辅助设备,最终会导致在机械设备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一些先进设备的使用性能无法有效发挥出来。在工业化生产加工初始设计过程中会充分考虑人工作业操作的方便快捷性,在工业产品生产加工中所遵照的思想理念是流水线设计理念,工业产品生产加工自动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对于一些机电设备的配电作业操作都需要依赖人工的方式来完成,生产效率低下,借助基于智能技术的柔性生产技术形式能够有效发挥出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在自动化生产线建设管理过程中会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考虑到产品生产装配作业是劳动密集工作模式,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服务于人工操作电子信息的推送、数字化物料的配送、产品生产加工信息的分析整理等,在综合整理这些信息之后实现装配工作的模块化、数字化生产,在工业领域打造出机电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
        3.5机床
        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运行生产时为了提升其准确性,确保加工精准度,将智能控制应用到其中,可以根据机床生产期间的实际情况以及生产参数等,对生产情况做出适宜的调整,避免在生产中产生较大的偏差,以此确保有效性。另外,智能控制在机床应用时可以有效缓解机电设备振动对产品所造成的影响,并且对机床实施一定的保护,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机床在生产时一旦发现异常或者故障,可以立即停止生产,并且做出相应的维护,不仅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且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了维护,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结束语
        总之, 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较为复杂,难免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引发各项生产问题。可以将智能控制应用到其中,通过自身的各项技术形式,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故障诊断,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其生产效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志伟.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77-78.
        [2]葛进生.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矿业装备,2019(03):154-155.
        [3]陈英.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技术研究[J]. 电子制作,2019(18):77-78+76.
        [4]吉庆. 试析机电一体化中的智能控制策略[J]. 轻工科技,2012,28(09):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