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0期   作者:许世威
[导读] 配网自动化技术主要指的是在社会电力系统中增加对先进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许世威
        江西饶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省 334000
        摘要:配网自动化技术主要指的是在社会电力系统中增加对先进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自动控制配电技术以及相关能源方面的分配,从而能够为社会生活提供优质的电源,以此实现社会电力系统方面的顺利发展。同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的研究发现,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更加专业合理的管理,还能够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社会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管理和创新,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技术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电力系统在时代的发展和转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1配电自动化概述
        1.1配电自动化概念
        配网自动化可以凭借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技术的加持,实现在线实时监管,实时收集配电网运行数据,掌握电网结构参数并构建自动化电力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建立智能的网络运行监管系统,对配网实现24小时全程监管,掌握配电网运行状态,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处于正常状态下,通过管理、监测、保护提升配网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在配网发生故障后,执行配电网管理与监测工作。
        1.2配电自动化意义
        配网自动化系统由配电子站、配电主站、配电远方终端、通信网络构成,图1为配网自动化系统示意图。配电主站在城市调度中心,完成配电装置内部各子站通信的传递工作,配电子站设置于配电站内分为35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配电子站在管辖区内,通过电力终端设备完成通信服务工作,配电子站对DTU/FTU/TTU等电力终端设备进行科学的管控,完成各子站通信工作,而配电远方终端以及通信网络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内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内部信息可以按照工作需要及时传递通信信息。

        2现代社会中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的主要类型
        2.1社会电力系统的集中智能模式
        现代社会的电力系统采用集中智能模式,主要指的是电力系统能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断路器,作为传输装置将电力系统在供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传输到主站系统中,主站人员利用专业的计算方式能够定位出现故障的位置,能够依靠配电网的拓扑结构用开关将故障位置进行有效隔离,然后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维修,从而体现出电力系统的集中化管理[1]。
        2.2社会电力系统的分布智能模式
        现代社会中电力系统采用的分布智能模式,主要指能够对特定场所中开关所反映的故障信息进行专业的传送和管理,利用电力系统的自主故障判定隔离度等功能,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高效的判断和管理,由于分布智能模式的成本降低,因此社会加强了对分布智能模式的应用。
        3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总线自动化管理技术应用
        电力工程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应用诸多自动化设备或者装置,只有将这些自动化设备或装置与配电网以及自动化控制程序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实现对配电网关键节点的自动化控制。所以,在配电网自动化管理模式下采用总线技术可以对电力分配数据及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特别是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施工现场也可应用总线技术,在施工中就可以进行电力分配试验及数据收集,这样在电力工程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实现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如果日后电力工程接入的电网在配电方面需要进行调整,也可应用总线技术来实现配电调节处理。总线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模式中的应用十分便利,且技术原理相对简单,操作便利、工作效率高,因此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中。
        3.2馈线系统自动化控制模式
        在电力工程中为了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模式的应用,还有一种专门的馈线技术,基于该技术可架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馈线技术的关键在于能够第一时间感知配电网线路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特定故障判定的过程中及时切断配电网的接口电源,同时将故障数据传输到配电网主站中,由主站系统对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处理得出结果之后再确定是进行自动化维护还是人工维护,如果可实现自动化电流、电压的调节,解除故障,还可自动实现电源的连通。我国当前所采用的馈线技术是经过改良的FTU系统,FTU模块的应用可对异常信号进行识别和处理,实现了故障及信息数据联网,并可防控网络黑客的攻击。
        3.3利用GIS平台诊断配电网故障
        GIS平台诊断的技术核心在于能够实现远程故障位置的准确判定,GIS平台采用的拓扑结构,是可以实现立体化的点位判定,当配电网线路中开关状态发生改变时,就会触发配电网中的监控装置,基于GIS平台中的SCADA系统可发送信息指令,再由GIS系统平台中的GMS模块来接收信息,从而通过分析来实现配电网系统中开关的操作。GIS平台的关键就是对所有配电网中的电路及开关节点做出了相应的准确模型,模型中的每条线路及节点都与现实情况中的线路设计相同,只是从三维现实场景转换为了二维拓扑模型。每条线路和节点对应不同的数据,这样在进行故障诊断时就可十分便利。
        3.4基于遗传算法优化配电网多目标权重
        遗传算法是配电网自动化运行中的一种主要算法,通过遗传算法的应用可以实现配电网中多目标权重的自动化分配及优化设置。遗传算法的算式较为复杂,一般在确定好算法算式之后,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之后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计算得出相应的准确数据。在遗传算法的应用中最为关键的也是对配电网的各个结构进行编码,在进行数据运算时,采取了仿生学的选择操作,这样可以对配电网中的电流电压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确定及优化,以确定相应的权重值,对配电网中的负载符合进行优化,从而保障配电网运行的科学合理性和终端用电的安全。
        3.5配电网潮流计算及故障确定
        配电网潮流算法的应用可实现故障的定位,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中,潮流算法的模式有比较多,能够实现精确化计算的方法有前推回代法,该法基于配电网的层次结构来实现,先确定初始化节点的电压,然后根据配电网的树状结构层次,从最后一层节点进行前推计算,算出各节点的负荷电压值,由此可计算出相应的电压修正值。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ΔVi(1)为配电网中i节点的电压修正数据;Vi(1)为配电网中i节点的迭代电压新数据;Vi(0)为配电网中i节点的电压初始数据。
        之后在判断收敛条件时,可用公式如下:

        在判定结束后可输出最终结果,从而确定故障问题及得出相应的维修调节方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以及时代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内电力系统加强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现代社会电力系统的有效发展,实现国内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顺利应用。通过深入了解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加强对现代电力系统的优化、构建专业硬件支持系统、自我诊断功能、对旧设备的维护和更换以及专业规划电力配网自动化等方面,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电力系统的发展质量,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体劲.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农村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3):85.
        [2]?王岩.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4):452.
        [3]?梁世诚.刍议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8,(2):252.
[4]张毅,徐达.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8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