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529500
【摘要】:为解决能源系统发展的各种问题,让全社会安全稳定得到保障,本文以调度自动让系统主站结构及优势为例,对将人工智能引入电力运行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实行电源系统的现代化进行研究,提出分析现有影响系统主节点运行的因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调度控制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方便交通控制自动化主节点的运维系统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智能告警;运行分析
引言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和网络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自动化电力交通控制系统收集的信息量向海量化方向增加,这增加了调度员的负担。在台风等不利天气条件下,厂站发送的报文数量增加,导致网络信息调度控制复杂度显着增加。以调度站现有的预警系统,报警信息虽然是分类的,但是大电网上的大量设备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产生第一通知,相关信息量非常大,在同时,信息容易重叠,直接影响调度员对事件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当网络面临强台风等恶劣天气事件时,预警信息使用非常快的速度进行传播,预警信息直接进入事件窗口,调度人员被迫被动监控事件进展,严重影响在线事故分析的速度。因此,旧的告警功能不再满足有效监控的要求,需要对告警信息进行更快、更深、更智能的选择、分析、处理和综合,提高了对网络整体运行的敏感度和故障排除速度。在此背景下,智能通知技术应运而生。基于初级告警的潜在关联分析,识别电网故障或异常,创建简单易懂的智能告警信息,从大量告警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为设备操作人员提供有效、直观的告警信息和辅助决策基础,提高网络故障分析的准确性,加快网络故障的决策过程,节省宝贵的维修和维修时间。
1、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结构及优势
主控室自动化系统包括主动子系统、SCADA子系统等组件。其中,主动子系统作为实时数据输入输出中心,主要完成控制中心与相应站点之间、控制中心与其他系统之间以及辅助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处理功能。SCADA子系统对FES子系统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是调度员的可视化操作工具,用户进行遥感等实时监控和操作,依赖于SCADA强大而强大的功能子系统。
ASD作为电力调度控制与科技深度相结合的结果,由于电力系统无人值守站数量的增加,许多原本在厂站端处理,现在需要、总站调度员按照配合系统的实时运行模式,及时发现网络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安全威胁,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网络运行的成本效益。自动化系统的主站覆盖面更广,可以保证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分析研究和数据的实时交换。正确了解主站基础数据,掌握系统基本操作,快速响应,及时解决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需求
2.1、系统功能需求
2.1.1、人机界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电子调度交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人机界面可以执行与地图、建模、升级工具相关的基本调度功能,主要是实现相应图形和参数条件的自动化,从而直接连接其他厂商的界面为高效转换提供图形和参数化功能。整体自动化电动运动控制系统,机器界面设计能体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突破传统系统因功率限制,随时切换动态运动,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2.1.2、Web子系统模块也不可缺少
在自动化电源管理系统中,Web 服务器非常重要,它可以借助网络安全进行有效互连。特别是在自动化能源管理系统中,收集和处理的数据被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以多种方式提供这些数据,包括图表、工厂站调度和统计数据。整个系统可以随时获取调度站的信息,也便于后期使用,因此网络子系统对于整个自整定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2.2、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2.2.1、对相关性能的要求
作为自动化电力调度控制系统,其响应时间、系统稳定性和恢复能力至关重要。从系统整体的响应时间来看,响应请求的一般状态应该小于5秒,并且在操作平台上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响应时间应该小于1秒钟,分析统计数据的平均时间在10秒左右。同时,整个自动化电力调度控制系统(ASEI)必须进行大批量处理,因此其数据处理时间必须小于60秒。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要求及时恢复,平均故障持续时间每年应小于1天,而消除每个故障所需的时间应小于1小时。为避免电力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有必要在紧急情况发生后尽快恢复您的数据和服务,并创建备份系统以自动化电力交通管制以避免中断整个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作为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其主要的要求是高可靠性。因此,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非常有利于保证供电自动化系统的平稳运行。在设计自动化潮流控制系统时,通过允许内置的容错机制,可以解决系统内部的一些错误,保证系统中基本过程的正常运行。尤其是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整个系统因出现缺陷、电力交通控制(ACS)自动化系统过载以及整个系统的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故障,系统有着很大的数据量。因此,将系统内的数据备份到各种介质上,适当对其进行存储,避免数据丢失。
2.2.2、可扩展性的重要意义
在设计新时期电力运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时,必须使其更易于使用。尤其是由于新时期用户数量的增加和工作量的快速增加,系统整体需要一定的适应能力,以确保未来将要满足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在满足扩展的各种需求时,可采用模块化设计进行高效开发。
2.2.3、自动化系统易用性
电力输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该有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与其他系统的有效接口。而普通用户必须在第一阶段学习应用自动化能源管理系统,并在应用后期深入掌握其需求。因此,有必要本着简洁明了的原则开发电力交通控制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接口,以符合一般用户的使用习惯,特别是当用户不知道具体的工作方法时,整个系统及时给出适当的建议。
3、智能告警工程应用
电网已经在两级调度主站部署了智能告警功能。智能报警模块接收主机提供的模型、数据、报警信息平台作为推理的要素,在分析推理后,提供复杂的信息,调用通知窗口、图形视图等模块来展示推理的结果。推理规则存储的完整性是影响智能警报功能的关键因素。通过不同的网络发展建设经验,从智能通知规则库中检索,包含一百多条规则,规则内容涵盖线性紧急停机、重大紧急停机变化、总线断线事故、自我保护动作等停电或异常,从针警报过渡到提醒您特定事件。
4、智能告警运行分析
该网络已经对已经使用智能通知运行的本地调度站进行了长期运行分析。与调度日志对比,判断推测性通知结论的正确性,并分析错误通知的原因。恶意报告具体包括三种情况:错误通知、错误通知和结果异常。特别是,通知表明应该做出结果,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产生结果;错误通知是指不应该给出推理结果,而是实际给出推理结果;异常告警结果给出推理结果,但输出内容不正确。
4.1、 厂站端告警信号延时导致智能告警推理结果不正确
考虑到程序的稳定性,在协商智能通知规则时采用了时间窗口机制。从按照某种推理规则接收逻辑推理元素开始,开始一个时间窗口,倒计时结束后,以规则协商结束,给出推理结果,释放软件资源。如果工厂站延迟向控制站推送告警,那么逻辑元素之间的差异超过了推理时间,那么时间窗外的告警信息就不能正确地包含在规则协商过程中,从而导致智能报警器无法给出推理结果,或给出错误的推理结果。
4.2、误告警或未及时挂牌导致告警结果不正确
工厂站在调试和测试过程中向主站发送不规则的警告信号,不反映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正常情况下,当调度员在主站挂上调试和维修戳时,智能告警模块可以过滤设备调试以及维修时导致的报警条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调度员如果不及时挂牌或忘记挂上标识牌,调试以及维修信号将参与报警的智能推理过程,从而导致错误的推理结果的产生,阻止调度员判断网络的实际状态。
4.3、智能告警推理模型不完善导致告警结果不正确
准确的原始告警信息、改进的推理模型、稳定的规则协商过程是影响智能报警推理结果正确性的三个重要因素。错误的告警分类,错误的告警推理规则安排,直接导致智能告警搜索与对象不匹配,无法给出正确结果。由于这些原因而误报的问题相对容易识别,一旦得到纠正通常不会再次发生。
5、结语
由此可见,考虑到这一点,推理规则库是智能警报功能的核心,推理规则的开发高度依赖于专业知识。 随着操作经验的积累,推理规则会不断完善,智能预警输出更丰富,结果更准确,调度员控制压力更小。
参考文献
[1]孙吉波,辛拓,王延纬.广东电网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的经验及反思[J].广东电力,2014,27(12):80-83.
[2]杨洪耕,明娇,代海波.地区电网智能告警系统的实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23(2):105-109.
[3]张勇,张哲,严亚勤.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电网实时监控与智能告警技术及其应用[J].智能电网,2015(9): 85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