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坤
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摘要:现阶段,电网的配电系统不断发展,过去传统的配电网络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的电力需求。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主要趋势。尽管我国的电网配电自动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系统性能也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我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尚未实现全面覆盖。该系统可靠性不够强,当前的管理模式不适合电网配电自动化,这些问题对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继电保护;配电自动化;配电网;故障
引言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在满足人们用电需求上,提高配电线路的安全性,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对电网故障监督的重视。由于配电线路是电力事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负责电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再加上配电线路的分布和传输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为了避免各种故障的出现,需要加强对配电线监测装置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1简述我国配电保护及配电自动化
在我国电网自动化领域发展中,通过对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的配电自动化设备进行引进与应用,并借助于通信网络,以便于电网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配网情况,了解电力网络中不同电子元件的实际运行工况,以确保在出现电力故障之前,便可对故障隐患进行及时消除,从而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在此过程中,配网供电自动化水平也必将得到不断提高,真正实现对故障段的自动化隔离,而不会因故障段维修而影响到非故障段的正常供电。在对综合自动化配电系统运行方案进行选择时,需要确保该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能够和当地的配电条件相适应,通过在配电自动化工作中运用相应的监控配套设施,以确保电网运行状态得到优化的同时,使配电设备、用电负荷、开关动作次数、潮流动向等信息得到全面、实时的采集,通过网络化管理,对配电方案进行拟定优化,以此确保配网的供电可靠性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对于配电网络来说,其系统运行质量将会对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产生巨大影响,而采取继电保护措施,则可实时检测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和异常情况,并针对故障类型及表现来发出不同的报警信号,更重要的是能对故障点进行自动化隔离,防止故障进一步恶化给电力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害。
2配电线路运行中的问题
在对GIS和SCADA之间的模型和接口等内容进行设计时,为了提高工作效果,并没有制定细致周密的设计方案,这会导致后期的配电线路故障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实施。同时,在对GIS进行应用时,只对配网建模进行了深入研究,只能满足静态应用,并不能满足对相关技术的动态应用。因此,在对管理体制进行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清楚工作职责界定,加强对数据的整合。然而,在此过程中,开发厂商对供电企业中的配网管理结构和流程并不熟悉,严重影响了装置产品的适应性。再加上,一些技术对配电线路故障监测定位没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其应用主体也不明确,这会导致其后期应用中并没有具体的受益者,影响了对整个配网的科学化管理。
3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在供配电系统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自动化的集中监控。在供配电系统中,通过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让其监控系统更加完善和优化。而集中监控系统是供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同时,其也容易被干扰,如电缆线过长会影响监控效果。而引入电气自动化技术,就可以实现监控自动化,提高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和效果。
以某工程为例,把电气自动化系统引入供配电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的集中监控。第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的电缆监控中的应用,有利于合理开展电缆规划。不仅可以加大监控力度,还能提高经济效益。电缆线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供配电的安全稳定,在供配电系统中,设计电缆线时,需要通过一定的监控设备对电缆线的运行进行监督,保证电缆线的稳定。而电气自动化的引入,就可以选择出最佳电气监控设备,提高抗干扰能力,更好地发挥出监控的作用,实现对供配电系统中电缆与电缆的监控,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故障,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第三,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的变压电站中的应用。变压电站是一种常见设备,变压电站最为关键的就是电气设备的选择。而且电气设备直接关系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压电站中的应用和功能实现,所以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不仅要考虑供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还需要详细地分析各种电气设备的型号、参数、标准等,只有进行多方对比,才能选择最合适的设备。电气设备是电气自动化实现的关键,相关人员也需要加以注意。
在对终端进行选点的时候,需要清楚配电中的准则,突出业务中的应用目标,结合不同的供电区域和一次设备实际的情况,合理采用不同类型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优化电力结构系统。同时,还需要分析多种通信方式,加强对配电终端特点的分析,强化此设备自身的处理能力,在满足区域配电故障智能化处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情况,选择10kV电缆线路,或者是C类供电区域10kV电缆,主要应用“三遥”终端为主,最好在每回馈线设计2到4个“三遥”终端。在其他10kV电缆线路和节点,需要以故障指示器终端为主要内容,对其进行合理化建设,将配置断路器中的环网进行保护,合理采用电流级差的保护方式对配电网进行合理建设。在线监测装置自动化检测技术在电网运行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配电终端的可靠性,不断强化配电网的灵活性,对其中的配置进行升级,然后协调配合计量的自动化技术,对电网系统进行建设和改造,将其纳入到配变监测终端中的电流、功率和电能质量等内容中,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监测,不断扩展配电自动化采集的范围。此外,在对配电终端的主电源进行设计和优化时,需要采用单独安装电压方式取电,应用电流互感器取电。
结束语
我国的自动化配电技术起步较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公司应该积极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建立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的运行质量将对整个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要想确保配电网能够可靠、安全的运行,就必须要加强配电网运行故障的处理工作,结合故障处理实际需要,对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以此确保故障得到准确、及时的排除。在配电网故障处理工作中,通过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的紧密、高效配合,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处理与应对,能够极大提高配电网的安全管控水平,有效避免配电网运行问题的发生,防止配电网故障的进一步恶化。对于电力人员来说,必须要加强配电网故障的处理研究,争取为国家电力事业的持久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璐,赵森,李强.处理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故障的方法与措施[J].科技风,2019(26):193.
[2]廖鹉嘉.配电自动化与继电保护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探究[J].低碳世界,2019,9(06):79-80.
[3]荣旭东,张蓓,高伟,翁同洋,徐伟.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与继电保护配合的电网故障处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8):58+60.
[4]杨杰.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12):72-74.
[5]庄友淳,孙世杰.浅析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故障处理措施[J].时代农机,2018,45(09):194.
[6]王琨.浅议中国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建议[J].科技风,2018(02):89. 作者简介:尹建坤,男,1981年1月12,汉,安徽皖萧县,大专,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配电自动化及其自动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