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 钱秀青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钱秀青1 宋银淮2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时期,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深,城镇化建设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建设方式迎接未来,城市风景园林则是为了保障城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地域特色以及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新型建设方式,能够将地域特征寄于风景园林之上,通过对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来将地域特征进行展现,这样既满足了对本地域合理规划的要求,也实现了对风景园林的特色规划设计。
        1.身份证号码:33062119820917XXXX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2.身份证号码:33062119790208XXXX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时期,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深,城镇化建设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建设方式迎接未来,城市风景园林则是为了保障城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地域特色以及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新型建设方式,能够将地域特征寄于风景园林之上,通过对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来将地域特征进行展现,这样既满足了对本地域合理规划的要求,也实现了对风景园林的特色规划设计。此外,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地域以及人们的重视,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时,必须从自然规划设计与人文规划设计为出发点,结合本地域之间的特征进行合理有效规划,实现风景园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将风景园林融汇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特征
        引言
        在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当中,由于这项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点,因此需要充分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尤其是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地域性的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风景园林,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地域性的文化风俗。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
        1.1地域人文特征
        1.1.1人对环境的生理感知
        人对环境的生理感知可以从感觉与知觉入手分析,在人的感觉中,人以感觉器官为介质,对外在客观事物进行反映,根据感受作出主观的判断,将客观事物呈现在人脑海里形成主观映像;知觉则是当客观存在事物通过器官的综合分析,对人的感受进行深度加工而形成的人对事物的综合印象,是相对于感受更加深度、全面、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二者都为人文特征的重要构成因素。
        1.1.2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
        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是指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能力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与改造,但同时,环境的变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类,人类在早期生活中寻找食物而确定地域的范围与认知地图,从而在客观环境中积累经验。除此之外,不同区域之间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认同感,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时,还应当精确定位,营造出熟悉、舒适的园林环境,给人以情感享受。
        1.2地域自然特征
        1.2.1地质地貌特征
        由于各个地域所处板块之间不同,加之气候、温度、降水差异加大,因此地域之间的地质土壤存在差异,造就不同地域的不同地质特征。此外,在强烈的地质活动影响下,如火山、地震、台风等地质活动,会使得地质内部的构造产生变化,并在风力、水力等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地貌。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云贵川地区,其就处在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造成该地区地质凸起,形成高大陡峭的地形,山峰连绵不绝,广西十万大山就是最好的证明,并且此地受夏季风影响,所以在长期流水腐蚀以及风力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喀斯特地貌,即云贵川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
        1.2.2气候特征
        区域之间由于所处纬度存在差异,受光照时间有所不同,上部所形成的大气也各有差异,而大气是进行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地域内动植物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不同地域之间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域特征。在苏州园林中,由于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独特的亚热带动植物特征,再加上所处地域离海域较近,相较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更加湿润,就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即苏州园林气候特征。


        2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2.1植物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
        在整个风景园林方案设计中,植物品种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都会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所有的植物品质及设计效果产生影响,同样,每个不同的植物品种也会对风景园林整体的方案设计效果有所影响。在设计各种风景园林方案时,要正确选取植物品种。既要从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角度出发,还需要注重不同品种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能有效设计出各种类型的风景园林。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工作时,要综合分析风景园林所在地区的历史和地域特点,有效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大连山区的风景园林规划为例,大连由于山区人口众多,且地形复杂,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时会考虑到应用大量根系较为发达的乔木。比如选择适合的花卉和银杏树,在园林主道两侧种下,每到秋天时,高大的银杏树和美丽的花卉互相呼应,撒落的花瓣朵朵、金色的树叶片片,这一美丽景色映入眼帘,让花卉和园林更具有吸引力,提高了园林的观赏性。同时,树冠中高大而繁茂的小山乔木也能充分发挥其遮阳作用,避免行人在夏季遭受烈日和曝晒。此外,排列错落有致的花卉和植被还会增添一种园林之美,丰富了现代园林建设的创新性。
        2.2自然环境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
        自然因素是主要的地域特点之一,可以划分为环境因素与植被因素。同时,在自然环境中同样还有许多重要因素,如气候变化、水文地理、地势状况等。设计时应更加注重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及相互影响。以园林设计当中的气候特点为例,气候特点是园林在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一个影响因素,气候特点存在差异,对于园林内植被种类的影响也会各不相同。比如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在设计中宜采用抗寒耐旱的植物,而南方地区的气候多雨潮湿,宜采用喜阳喜湿的植物。同时,风景园林的规划还需依据当地不同的地形地貌类型来进行设计。如在平原、盆地和山地等地区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园内的植物配置及其建筑结构都应随地形特征而发生变化。园内的植物配置和建筑结构应根据地势特征发生改变。风景花卉园林的设计要想达到其设计的效果,并充分发挥其对园林设计的意义,就要在自然和环境中充分结合,实现其综合开发。
        2.3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2.3.1人文符号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
        人文符号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对一种文化进行创作与鉴赏的重要感受,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将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进行主观展示,但是主观展示中又存在有客观映像,就中国山水画来说,讲究的就是意境。意境是进行情与景的交融,在周总理故居中,将周总理日常办公与生活的环境进行还原,并将其作为一种规划人文符号;该园区的建筑风格采用20世纪农居风格,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生活状况;此外,再将整体园林的复杂结构进行剔除,呈现出大方简洁的风格,传输周总理勤劳工作的优良品质,将周总理倡导的人人平等观念进行贯彻,从整体结构上展示人文符号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体现人文特征的重要性。
        2.3.2民族民俗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
        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是我国实现民族大统一基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组成不同的地域民俗,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将当地民族风情与习俗进行融合,在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将民族文化以风景园林的形式进行保留。
        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会受到地域性差异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各地区的地域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利用这些特征对园林景观进行质量、功能上的提升,保证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充分展现出园林景观人文、历史、社会方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姜雪娜.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科技投资.2019(12).
        [2]蒙俊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装饰装修天地.2020(11).
        [3]沈岚,吴茜.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探究[J].商情.2020(20).
        [4]梁月桂.试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