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李传新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李传新
[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乌兰察布市规划技术与测量服务中心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时期下,城市与乡村融合进程持续增快,生态文明创建步入快车道,村庄空间的科学谋划是振兴乡村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形式的村庄规划重点主要是村庄交通、市政设施、用地布局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在实际的实施中执行效果不佳,不能满足村庄的发展需求。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编制
        引言
        长期以来,村庄规划虽然被列入了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之中,但其基本的思维逻辑是基于城市规划的理论、办法与体系,可以说是城市规划的精简版。当前我国的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明显的城市化意向。随着农村发展的日益壮大,传统村庄规划渐渐显现出来许多弊端。村庄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施用途管制和指导村庄建设的法定依据。加强对我国村庄规划的改革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1新背景下村庄规划的价值取向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村庄规划的价值取向,包括生态优先、统筹协调、特色传承、村民主体等理念。一是生态优先,强化管控。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划定各类保护红线,为生产、生活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二是协调统筹,重点突出。统筹安排村域内国土空间,优化用地布局和各类设施,突出解决生态保护与修复、土地用途管制、村民房屋建设等重点问题。三是传承特色,留住乡愁。村庄的特色建筑风貌、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必须加以保护传承,留住乡愁。四是以人为本,体现民意。应当对村民进行走访调查,召集村民共同讨论决策,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规划中的主体作用,切实维护村民权益。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
        2.1对村庄土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
        首先,完善管理体制。将村庄规划与村庄的土地规划进行合并,是实现村庄规划建设的重点。增大监督管理力度,增强和农民的协商,完善村庄土地流转体系,将一户一个宅基地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开展,防止村庄土地资源产生浪费问题。其次,规范技术图纸。村庄规划应一科学为指导,以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的数据为基准。对村庄土地的现状分类进行优化,能有效地解决工作底图不一致的问题,可以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但对村庄区域,第三次国土资源的调查数据的精准度还不能满足对居民点的详细规划布局。村庄的规划属于详细规划,由于村庄的空间尺度较小,所以在精度上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应将多规合一落实到位,实现一张蓝图,打破原来空间规划体系之间的壁垒,对技术底图进行统一。而村庄在进行规划时,以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的数据为基础,技术底图的比例不小于1∶2000,而在居民点的详细设计中,有条件的区域技术地图可采用1∶500的比例,精度较高的数据可通过外业调查获得。再次,对村庄的土地进行精确地分类及划分。对国土空间规划时应遵守三区三线的划定,节省村子的土地资源,构建农村留白制度,确保农村在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方面的土地使用需求得到满足,加大村庄空间的弹性利用,对村庄的土地进行科学的布局规划,促进村庄空间格局的不断优化。
        2.2多维分析,明确村庄问题与需求
        村庄规划应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指导,通过“问题、目标、民意”等多维导向分析,明确村庄发展的问题和导向。以“问题导向”来发现实际问题,以便针对问题因地施策;以“目标导向”来确定目标定位和发展规模等,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优化引导;以“为民导向”来顺应村民意愿,切实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筑造幸福人居。
        2.3村庄规划中制定用地的分类标准
        在原有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无论是城乡规划下的村庄规划,还是村庄土地规划都不能满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

村庄土地规划对建设用地缺乏有效地管理,不利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而城乡规划中侧重于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及农业用地没有重视起来,所以应制定用地分类标准。对村庄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要求,构建用地分类体系。首先应先落实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以及农业用地三大用地类别。再对各类用地给予明确的含义,再与第三次国土调查的数据相衔接。此外对于历史文化名村和名镇,具备浓厚的农耕文明风貌,这也是村庄的发展历史和风貌的缩影,因此对于村庄的历史文化及风貌的保护用地,应予以法律保护。
        2.4挖掘村庄特色,保护传统风貌
        针对我国某些地区村庄传统风貌被破坏、“千村一面”的问题,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应的乡村规划政策,注重乡村内各类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在进行村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保护村庄传统建设风貌,新建设的房屋要和村庄的整体特征保持一致。同时,在充分尊重传统村落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有序引导村庄产业发展,发展能与之相融合的特色产业,丰富乡村社会的内涵和形态。
        2.5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彰显乡村特色优势
        在落实县、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上,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因地制宜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等管控边界。以“三调”为基础划好村庄建设边界,明确建筑高度等空间形态管控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和乡村风貌。
        2.6构建规划监测指标体系,注重规划管理
        在我国某些地区,村庄规划完成后没有足够重视实施效果,缺少对规划实施评估,这导致规划实施后出现的问题无法准确有效地及时修正,难以发挥其长久科学的指导意义,达不到规划的预期目标。因此,构建规划监测指标体系,可对已经实施的规划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此外,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完善法规和管理系统、推进乡村规划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在村庄规划管理方面,还应借助公众力量,发挥公众的力量,鼓励监督村庄规划的实施,引导民众对于居住环境的保护意识,从而增加乡村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2.7综合施策,强化土地综合整治
        应以地类为标准细化土地利用安排,并落实道路、公共设施等。将空间形态布局与土地用途边界相互校核,以土地整治实现空间要素的布局转换。规划编制中力求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升产出水平;促进农村三生融合、绿色发展。规划应综合施策,设立农村土地精细化综合整治工具箱,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规划编制中要树立“造田即造景”的思维,土地整治与环境整治、景观塑造相互融合,全过程管控每一寸土地,形成农田耕地、经济林果、渔塘水域等景观要素层次丰富的乡野景观。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对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对村庄土地规划布局上进行多规合一,建立农村用地分类体系,对村庄的产业进行科学地引导,并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村庄规划中村民的主体地位等在村庄规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村庄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进行合理的协调,为村民提高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林志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考与探究[J].建筑与装饰,2019(24):131.
        [2]张灵芝,曾毓隽.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考与探究[J].城市建筑,2019,16(19):136-139.
        [3]贾翠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J].华北自然资源,2020(3):105-106.
        [4]郑朝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设计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20,1(4).
        [5]侯淑珺,赵梅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