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蔡茂龙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蔡茂龙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多,农田水利工程逐渐扩大施工范围。
        广西汇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多,农田水利工程逐渐扩大施工范围。农业生产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作为国家经济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还作为重要的民生战略物资,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建设项目,对农业产量的增产增收、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应认真进行研究。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当前社会发展的针对性措施,以期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引言
        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灌溉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工作,而灌溉规划是灌溉工程实施的原则与方针。随着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资金投入的逐年加大,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特别是灌溉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牢牢地抓住灌溉规划设计的要点,认真落实贯彻到农田水利项目的灌溉规划设计中,才能保证整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灌溉取水方式进行阐述,并且提出灌溉规划方案的设计要点,对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田水利灌溉与工程的特点
        从当前农田灌溉的实际情况看,大规模的农田灌溉工程短期内无法实行,大多数都采用小型灌溉工程来满足最为基本的生产需要。随着我国农作物种类增加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利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是当前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当前形势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便民性与公共服务性两个方面:
        (1)便民性
        便民性指的是灌溉工程建设为农民群众带来的便利性。在农作物生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可以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农业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此外,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与农村供水系统的有机结合也能为村民生活用水带来诸多便利。
        (2)公共服务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让并未受到过高等教育的村民掌握足够的灌溉工程储备的相关知识,了解灌溉工程的特性以及好处,从而使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为村民提供更多的便利,让所有村民都能从中受益,这恰恰体现出了水利灌溉工程的公共服务性。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2.1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
        灌溉规划总体设计的核心是灌溉渠道规划。通道布置应充分考虑地形,因地制宜。在特殊的丘陵地区,必须充分考虑灌溉建成后,是否会受到洪水的影响。即使在具有良好地质条件的区域,也有必要避免溶解的岩石和破碎的岩带。由于地形不同,作物生长期间对水的需求也将改变。因此,应合理安排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因此,在灌溉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地形对灌溉工程的影响,并根据当地情况设计渠道布局规划。换句话说,灌溉项目必须遵循适应当地条件和安全的原则。
        2.2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
        农作物生长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积温,积温又受到地形地势的重要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积温条件会影响其对水的需求,所以在设计灌溉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积温条件,进而考虑影响积温的地势地形。此时在设计时要满足最大限度的合理性分布,并伴随着一些超前性的设计。基于此,工作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地形地势,以此为基础进行布渠,尽可能的做到灌溉的渠道占地面积最小,灌溉面积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地势的高低作用也是影响布渠的重要自然因素。比如,在丘陵地区布渠时,将灌溉规划与水利发电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设计规划方案。结合当地的水资源,充分调动地表水和地下水,促进其合理循环,进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


        2.3综合利用原则
        综合利用原则主要是指,对于灌溉、水电等相关农业种植功能相关需求进行明确,并严格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统一规划和整理,从而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全面实现水资源整体利用率的提升。
        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措施
        3.1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用地的优先保障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就要首先从空间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让其具有足以发挥施展的空间。而随着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增速,空间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农村土地性质被变更转化为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并且新农村建设也同样面临着土地扩张以及土地性质变更等情况,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是不断地在发展之中的,往往还未规划建设好,城市建设的大军已临近,为此,要从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支持。第一,城市建设规划时要首先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建设用地,限制城市建设范围,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占地,在这方面,要采取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城市规划时注意审核把关;第二,在城市扩大规模、增建时要避开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区,同样要做好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建设规划用地时的审核把关,对一些公共设施用地,或涉及重要公共用地,需经上一级审批适当变更用地;第三,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时,应该把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范围提前规划,在此基础上再规划其他用地,严禁占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用地。在上述措施的保证下,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先权,才能使得其规划设计趋于合理性和有效性。
        3.2科学开展渠道防渗的设计工作
        节水灌溉重点在于利用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渠道渗流的情况,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而渠道防渗是全部节水灌溉措施中应用范围最广以及适用性较强的一项节水方式。实施渠道防渗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衬砌土渠的方式来进行,实际采取的衬砌材料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来进行确定,不过还应当要根据建设周期以及季节等条件来合理掺加外加剂,进而有效提高渠道的防渗能力。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避免在输水环节中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大幅提高水资源的输送效率,方便日后渠道的维护工作。
        3.3针对小型灌溉区域的设计要求
        小型罐区的设计,往往是因为水源不足,或农田面积有限所采用的一种灌溉设计。其规划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总体设计要以农田规模为基础,以农田灌溉的充分实现和发展当地经济建设为主,综合考虑其他配套设施功能、节水环保以及其他水利功能等因素,采取科学有效地设计模式。采取该种方案,就要考虑灌溉用地和经济建设用地的合理性,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为主,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主,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利工程;第二,充分考虑农田等浇灌区域的规模,以及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经济型及合理性,重点要对农田未来发展规模以及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不能目光短浅,导致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过早的失去作用;第三,除对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外,还要充分考虑水体资源的控制指标、使用情况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设计,形成水体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达到节水、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应用在农业发展和农村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而工程的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和环节。在对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考察地区灌溉水源、地形、作物品类等众多因素,选择恰当的汲水方案,切实发挥灌溉项目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罗茂泉.浅析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J].智能城市,2020(14):166-167.
        [2]王晓娟.浅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2):88-89.
        [3]刘幸.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55-58.
        [4]韩丽梅.浅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4):112-113.
        [5]高艺馨,尚波.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分析[J].山西农经,2019(23):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