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视角下的装配建造初探

发表时间:2021/8/6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郭明远1 钟圆圆2
[导读]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郭明远1  钟圆圆2
        身份证号码:61232319781123****
        身份证号码:42058219890725****
        摘 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种类及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得到了更多新理念及新技术的支持。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建筑的建造方法不同,其建设效率及质量也势必存在一定的不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中间媒介来实现对安装板工程的预定,使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消耗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可以降低施工场地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建筑学;装配建造;优化措施
        我国社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整体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态,传统现浇建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人们对居住条件的需求,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装配式建筑对环境效益的提升、劳动效率的提升、社会效益的提升以及材料成本支出的节约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装配建造与传统建造的区别
        装配建造(IndustrializedConstruction),又称预制建造、场外建造,装配建造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都是指在工厂预制建筑部件运往现场组装的建造方式。精益建造领域学者认为装配建造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系统,但同时他们也认为,装配建造本质上仍具有建造的特性:建造的一次性、现场生产性、临时的多组织性。工业技术的革新催生了工厂预制和现场机械装配的新型建造方式,这给传统建造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
        传统建造是以身体操作为主体,进而所使用的材料、工具都以身体的尺寸与肌肉运动机制密切相关,传统手工建造模式下,手工的不精确性与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传统建造中的身体操作被机械操作所替代,建筑构件也向工厂化预制生产的趋势发展,建筑被分解为构件单元进行工厂预制再运到现场进行组装连接,工业化建筑产品以建筑部件的形式出现并介入建造中。因此,装配建造与传统手工建造差异的关键点在于,前者利用机械操作构件部品,后者利用手工操作建筑材料;同时,传统建筑建造与设计环节分开的,而装配建造在建造前就考虑各部件的拆分与组合,因此方案设计与装配建造有着更高的关联度。在这些差异的背后反映了制造业向建筑业的渗透,建筑建造中工业化生产模式逐渐取代传统手工生产模式。
        2.建筑学视角下的装配建造要点
        2.1合理利用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是改进机制运行的基础,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将互联网技术、VR技术、AR技术、BIM技术、RFID技术具有的监督价值和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将每一个参加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单位有效组织起来,而且还能充分呈现其具有的集体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提高信息采集能力和处理效果,保证装配式建筑具有较高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性和安全性,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实现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2促进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的完善
        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必须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在相关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积极配合第三方机构对装配式建筑具体项目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这样的方式能使装配式建筑存在的质量问题从根源上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工作而言,其涉及的内容众多,包括对建筑企业提高施工质量的具体行为进行管理、建筑工程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工程结束后验收环节的管理。为了提高施工企业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相关工作的重视力度,不仅要加大完善市场机制的力度,理智评价对装配式施工项目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而且还要对项目的公开信息和诚信等级全面公开,使工程项目质量在社会共同监督的环境下,有效弥补政府监管存在的缺陷。
        2.3建立完善的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是改进机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运行检测系统主要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数据进行核实并上传检测结果。将采集到的信息与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便于施工方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每一个施工环节完成之后,都应该应用检测系统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只有保证该环节施工质量达到标准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施工环节。检测系统的设定应该符合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建造需求,当发现施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改进。全面落实改进机制,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装配式建筑建造中的质量问题。
        2.4构造的时间重组:横向拆解—纵向重组
        装配建筑有预先拆分的过程,当前的建筑拆分主要分为3类:功能构件、系统构成、制造部品。功能构件的拆分会把建筑构件分为6大类:基础、楼地面(梁板)、墙柱、屋顶、楼梯、门窗。另一種分类方式是将建筑划分为系统层次,如结构系统、维护系统、设备系统、内装系统等。显然这两种划分方式是从抽象角度出发,无法运用于预制生产。安德烈·德普拉泽斯在其著作《建筑建构手册》手册中将建造的物质要素从小到大进行了排列:原材料—模块—构件—结构—结构体。参考这种划分方式,笔者将装配建造物质要素单元划分为:材料—组件—部件—模块—建筑,组件、部件、模块可以概括为不同层次的预制部品。从组件到部件再到模块的预制,不仅是构件的集成化生产和装配技术的长足进步,现场建造的逻辑较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建筑拆分预制的意义在于拆分出的建筑部品的内部构造次序与其他部品的关联割裂了,传统建造的每一构造层级都受制建筑整体的建造顺序,如从下到上、从内到外等。部品的预先拆解是批量同时制造的前提,这也就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工厂预制速度。
        结束语
        装配建造利用工业化制造方式重组了建筑构造,使得建筑建造能够更加准确、快速与灵活,进而使得建造向制造转变,建筑向产品转变。而对于建筑师来说,装配建造使建筑构部件规模化生产,为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题材。但是如果这些素材只是用来实现历史风格与视觉图像追求,那么建筑师将错失装配建造所带来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胡子楠.诗意制作:现代建筑建造方式及其维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3.
        [2]李海清.实践逻辑:建造模式如何深度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6(10):7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