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1期   作者:余乐烯
[导读] 新时期,国有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余乐烯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新时期,国有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加强员工职业规划,助其编制职业生涯蓝图,加强长效激励机制,激发青年员工斗志,优化人才培训机制,推动青年员工综合素养提升。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青年人才的关键能力和素质,进一步介绍了国有企业青年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不同阶段培养的侧重点。
        关键词: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人才,是企业能够长足发展,国家能稳定繁荣的基石。“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国有企业应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引导和培养,在职业发展指引、项目培养、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支持青年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除了系统性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之外,还应注重让有潜质的优秀年轻员工承担安全生产、市场营销以及科研创新等重要职责,通过中心工作历练和项目制培养计划,锻炼青年人才独当一面的能力、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

2.青年人才的关键能力素质
        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青年人才的能力素质可以从四个层次去衡量:思想维度,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潜能维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挑战高目标的不懈动力。知识维度,精通所在行业、专业领域的知识、法规制度等。技能维度方面,熟练掌握所在专业领域的技能,能够沉下心苦练本领,善于总结,发现并解决日常工作问题,不断改进闭环。

3.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青年员工普遍具有高学历高知识的特点,但是在一线生产技能方面还需要持续打磨锻炼。企业应根据青年员工的年龄、学历、专业等特点,针对性设计标准化模式,经过有步骤的培养,帮助青年员工在入职前5年的黄金阶段更快成长成才,形成发现、培养、评估、储备优秀青年人才的链条式人才培养机制。具体来看,不同阶段应该各有侧重点:
3.1认同感培养
        在青年员工融入企业阶段,应侧重对新入企员工的身份转化、职业价值观、企业认同感培养,通过文化仪式、互动教学、情景模拟、素质拓展等方式,融入企业文化宣贯、规章制度学习、安全意识培养、职场心态培养,同时将所在专业领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技能培养贯穿这一阶段的培养。


3.2党性修养培养
        良好的政治素养是青年员工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要系好这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党性教育和廉洁教育,应贯穿青年员工整个职业发展生涯。企业应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定期谈心谈话等有效机制,持续加强对青年意识形态引领以及对于廉洁从业的纪律教育。
3.3专业能力培养
        在青年员工在企业工作步入正轨的第2-3年,应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实行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跟班实习等多种培养方式,在一线岗位苦练基本功,提升专业能力,帮助其在岗位胜任能力、技术技能等级等各方面实现逐步提升,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4创新潜力开发
        结合企业人才梯队建设需要,通过前期的培养沉淀,挖掘一些好苗子,纳入专项特训。落实课题研究型或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沙龙研讨、创新项目、专家工作室等渠道引入优秀青年员工,并给予经费支持孵化创新成果,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好平台,为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作用发挥提供精准支持和保障。
 3.5人才库管理
        坚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库,对于青年人才应做好日常的在库管理,并结合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跟踪,给与持续培养,帮助其在人才库中逐级进阶。

4.结语
        总之,在国有企业中,青年职工人数占比大,且文化程度高,占据大部分技术技能岗位。再者,青年职工学习能力强,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程度普遍较高,能够良好适应企业在发展变革过程中理念的转变、制度的改变、工作模式的创新,能够为国有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未来的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青年员工队伍成为国有企业长效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为其搭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平台,创造一个公开、公正的良性竞争环境,创建有朝气、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青年员工队伍,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37-158.
[2]陈国权,郑红平.组织学习影响因素学习能力与绩效[J].科学管理研究,2006,15(3):31-34
[3]余世好,龙超飚.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当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浅析
[J].中外企业家,2019(06):98-99.
[4]黄友利.新开发区国有企业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2):76-77.
[5]刘俊英,周晓新.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创新研究——以Y集团为案例[J].继续教育,2016,30(10):14-16.
[6]卢湘文.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问题分析——以潞安集团为例[J].经济师,2018(05):243-244.
[7]赵强.基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国有企业博士后培养机制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7(04):142-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