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莉
重庆市开州区白桥镇白桥中心小学 405400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一数学基础,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实际上,在小学阶段,若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则需教师在低学段教学中下更多功夫,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开始,就喜欢上数学计算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后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做铺垫。基于此,本篇文章将围绕“浅析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前言: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衡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标准,便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可以说,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教学任务,便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形成一定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在为低段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及学习能力,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计算兴趣、加强计算练习,巩固计算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提升计算效率等方式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以良好数学基础来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针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进入校园,第一次接触到系统性的数学教学,因而在学习初始往往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注意力也更加难以集中起来。针对这种情况,为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课堂,学习好数学计算知识,教师即可以计算知识为切入点,创设出一个极具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进入到数学计算学习课堂中。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计算知识时,教师即可创设一个以“分糖果”为主题的生活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糖果,为课上学生动手实践做准备。而后,教师即可进行创设:“同学们,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美味的糖果,大家想不想吃呀?”,学生回答:“想吃!”。教师继续引导:“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些糖果,就是想要分享给大家!,但是在分享之前,大家必须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好不好呀?”,学生回答:“好!”。教师提问:“如果我先给大家分享2块糖,再给大家分享3块糖,那么大家每个人可以分到几块糖呢?”,学生回答:“5块!”。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请问如果我先给大家分享8块糖,再给大家分享9块糖,那么大家每个人可以分到几块糖呢?”,学生思考,摇摇头。教师引出新课:“看来这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但是没关系,接下来老师要交给大家一个新的计算方法,大家学会以后,算出正确结果,就可以得到老师的糖果,好不好呀?”,学生回答:“好!”,而后教师即可为学生讲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加强计算练习,巩固计算知识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学习哪一学科,学习哪种类型的知识,若想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及时的巩固来实现。同理,在小学低段计算教学过程中,若想帮助学生掌握好计算知识,则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的练习,在练习中巩固计算知识,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这一计算知识时,教师即可在计算知识讲解完毕后,利用课堂练习时间,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计算练习。如此一来,在学生刚刚学习完计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学生计算学习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好计算方法与计算机巧。再如,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为学生布置相应计算练习。在布置课后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后练习分为一般难度、进阶难度、高级难度三个层次,让学生像做闯关游戏一样,在练习过程中一点点提升计算难度,最后掌握好这一计算知识。再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个以“计算大王”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将以往学习过得数学计算知识进行一个汇总,为学生出一张“大杂烩”计算试卷,在规定时间内算出最多答案的同学即可获得“计算大王”的称号。通过计算竞赛班会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以往学习过的计算知识,还可以通过称号、奖励等方式为学生计算学习提供动力和信心,以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养成良好习惯,提升计算效率
在小学低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具体来说,即是教师需要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之所以在小学低段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因为学习习惯的好坏可以对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可以说,若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再努力,学生再聪明,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低段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只有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使得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实现计算速度与计算准确率的提升。
例如,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在低段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及学生知道正确的计算方法,了解正确的计算流程,但常常会出现算错数的情况。究其原因,则是学生数字书写不规范、过于潦草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常会将“6”看成“0”,将“4”看成“9”。因此,教师需严格规范学生计算中的数字书写,以免出现看错数的情况,影响计算准确度。再如,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计算检查的好习惯。在计算过程中,一方面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一方面由于学生计算经验的欠缺,因而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意、马虎等情况。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计算完毕后,进行检查。实际上,检查的过程也是一个计算练习的过程。如此一来,在计算检查的习惯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会有所提升,计算知识的掌握也将更加扎实。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则需教师在低段数学教学中花费更多精力,在为学生讲解计算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保证数学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相信在良好的计算基础、学习习惯的帮助下,学生定能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胡金鱼.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290-291.
[2]陈碧娜.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