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手机管理应筑牢六道防线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兰 举 余永聪 尹大贵 魏军凯
[导读]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在极大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

        兰  举  余永聪  尹大贵  魏军凯
        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校  四川成都610399



        内容摘要: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在极大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未成年学生的影响很大,部分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控”,进而出现严重的“手机依赖症”而不能自拔,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为此,必须筑牢“六道防线”,切实加强校园手机管理。
        关键词:手机管理 六道防线 共育模式
        
        时间进入到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得以大面积普及,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到十多岁的未成年学生,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有人曾经戏言:现在出门只看两样东西是否在身(钥匙和手机)。钥匙管的是能否安全进出家门,手机管的是能否支付有效沟通和。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在极大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未成年学生的影响很大,部分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控”,进而出现严重的“手机依赖症”而不能自拔,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对未成年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成为学校的监管难题,而且让不少家长头疼。只是一味地禁止,带来的可能会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和亲子冲突。那么究竟怎样加强手机管理?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六位一体”共育模式,形成管理闭环,强化“家、校、社、政、网、司”六方配合,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引导他们合理、按需使用手机。
        一、未成年学生使用手机引发的系列问题
(一)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分场合滥用手机成为“手机控”
上课偷偷玩、下课大胆玩、自习玩、走路玩、吃饭玩、睡觉玩……
(二)分散学习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毫无节制地玩手机占用大量学习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导致学习任务完不成或者完成质量不佳。手机进校园与网吧进校园无异,导致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网络社交等,使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学习效果极差。此外,因手机可以查阅作业答案,许多学生在做作业时不再动脑筋,甚至在考试时都使用手机作弊,这些现象对学风、考风、班风、校风都产生不利影响。
(三)导致攀比之风蔓延,影响树立正确价值观
“手机攀比之风在校园里蔓延……”很多中小学生家长表示无奈。不同智能手机价格差异巨大,孩子互相攀比智能手机的好坏,追求物质享受,严重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压缩沟通空间,易造成社交障碍问题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压缩了中小学生相互交流空间,造成一些学生自我封闭,甚至对社交产生抗拒心理。“和别人说话纯属浪费时间,还不如玩一会游戏呢!”某中学初一男生坦言,自从去年生日时爸爸送给自己一部智能手机,无论是下课或在家时,他都是独自端着一个手机自娱自乐,与同学、父母的交流减少。
(五)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易受不良信息侵害
因网络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学生容易上当受骗,有些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财两失,已有不少相关案例。长期沉迷于使用手机,甚至会使他们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
(六)毫无节制使用手机,导致各类健康问题及人身安全问题
由于毫无节制地长期使用手机,对学生的视力产生较大影响,而长时间低头凝视电子屏幕,对颈椎也有极大危害,还会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低头族”呈现低龄化趋势,极其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二、国外一些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成为世界难题,其他国家如何处理?
(一)法国:通过新法案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
2018年7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这一禁令将于当年9月开学时生效。按照新规,在校小学生和初中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时均不得使用手机,除非出于教学目的,或是残疾儿童的特别需要。高中学校可自愿全部或部分执行此手机禁令。
(二)英国:要求睡前交手机
英国教育标准局于2012年宣布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如果学校未能遏制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发短信、接听电话或上网,学校将被教育督查部门记载并问责。
(三)德国:提倡使用“学生专用手机”
在德国,手机厂商开发“学生手机”,外观充满童趣且带有“酷味”,还分女孩手机和男孩手机。此类手机除具备常用的基本功能,还限制了一些应用的安装使用,既寓教于乐,又具备安全性。
(四)韩国:学校配备手机存放柜
大部分韩国学校实施早会收走手机、放学前归还的方法,由老师或专门的学生负责收发。为防止孩子沉迷于手机娱乐,不少韩国家长会选择给子女买只能拨打电话的“学生手机”,或者办理低流量、慢网速等手机套餐。
(五)美国:跟考试成绩挂钩
美国学校禁止课堂上使用手机是绝大部分老师的共识。有些老师发现有人违规,会要求该学生把手机装入纸袋,放在课桌明显位置;有些老师会没收手机,让家长来认领;有些老师比较严格,第一次违规,考试成绩降半个等级,第二次违规则会降一个等级,同时要求学生离开教室,如果学生不配合,则会请校警配合强制离开。
        三、加强校园手机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加快立法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效化解不敢管、不愿管问题
手机管理看似一个简单、单纯的问题,实际上与学业质量、充足睡眠、体质健康、价值观形成等密切相关。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和带手机上课。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授权必须为。许多老师怕惹麻烦,出现不愿管、不敢管现象。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保管、一旦发生纠纷如何解决,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仅凭相关领导一席讲话或者职能部门几个文件,我们认为力度不够,应通过相关立法加强校园手机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建议在《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相关条款,以明确各方法律责任,这样才能有效化解教师不敢管、不愿管问题。
(二)加强手机源头管控,发挥家庭保护的基础性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曾分享过他的观察结果:哪几种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他给出了三个样本家庭:(1)给孩子的肯定和认同太少的家庭;(2)陪伴和沟通太少,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3)家中父母经常吵架,家庭不和谐的家庭。

总结这三个样本家庭的问题特性,发现它们都共同指向这样一个现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质量的亲子互动,包括沟通、游戏、一起愉快地做某一件事情等。直白来讲,其实就是在这个家里没有人和孩子玩,也没有任何文化消遣能给孩子以精神寄托。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同龄玩伴、集体活动的需求度比成人高。但因为随父母去外地读书、搬迁、城市化等种种原因,现在的小孩大多都被关在家里缺少同龄玩伴。如果缺少同龄玩伴,他们只能将寻找玩伴的眼光看向父母,却又发现在父母那里难以找到慰藉,手机就成了唯一让他们接受的娱乐消遣。
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家庭教育应遵循“五要”
(1)善引导,重监督
家长须强化监护职责,养良善之德,树自卫之识,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的严重危害性,要让孩子增强自律意识。
(2)重表率,立榜样
家长须重视网瘾危害,懂预防之策,远网游之害,读有益之书,表示范之率。家长首先做到不沉迷网络和游戏,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家里备书,不仅有助于建设家庭文化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给孩子提供手机以外的文化消遣选择,有利于降低孩子的手机瘾。
(3)常陪伴,增亲情
家长须营造和美家庭,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丰富家庭活动,可以带孩子一起郊游、跳舞、跳绳、打球,甚至可以一起拍视频;可以带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的生活充实且富有蓬勃朝气,孩子自然不再依赖手机带来的虚无缥缈的满足感。
(4)导心理,促健康
家长须关注子女情绪,调其心理,坚其意志,勇于面对挫折,正确利用网络。创造丰富的生活环境,比如通过阅读、锻炼等将孩子的时间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父母用陪伴和爱填补孩子内心的空虚,孩子一定会回馈你想象不到的变化。
(5)多配合,常沟通
家长须主动配合学校,常通报情况,多交换信息,早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要把好手机源头关,不以学业成绩好坏、生日礼物等方式奖励未成年人购买和使用手机;也不因未成年孩子提出购买手机要求,就一味地迁就和溺爱,为其购买手机。过去已经购买的,还要配合学校做好引导工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学生在家玩手机,家长和孩子协商确定手机使用时间。既不能回噎废食、谈虎色变,强行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导致逆反心理和亲子冲突,也不能过分纵容孩子无限制玩手机。
(三)重视学校保护的主导作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相关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禁止未成年学生使用手机,明确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属于违规行为。有关部门要明确授权学校有权要求家长配合进行有效管控,对违规学生进行适当处分。学校在得到授权后要把好执行关,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发现学生携带手机可授权老师没收并进行统一管理,视情况对携带者进行处分。学校要建立手机统一管理制度,上交的手机要登记造册,设专柜妥善保管。
        据媒体报道,重庆某中学的一些班级在实际管理中自发诞生了新的班干部——手机管理员。每天早课前,手机管理员向登记有手机的同学收集手机,交到班主任处妥善保管,下午放学再从老师那里统一领回发还给同学们。
        学校有效管理学生手机,可通过管理、诊断、教育三步法。
        (1)管理:可以通过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共同制定一个手机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在学校、家庭都能遵守规定,慢慢养成良好习惯。还可以通过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方式,在班集体形成比较优秀的“朋辈文化”,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给孩子提供比较合适的宣泄压力渠道,这样就有利于让孩子慢慢地放下手机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
        (2)诊断:经过管理,一般还是会有些不能遵规守纪的学生,那就需要进行个案诊断,主要诊断“手机对这个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没办法放下手机背后的成长诉求是什么?”等问题,以便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育:现在不少家长甚至老师简单地用没收、砸毁的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这是激化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教育方法要入情入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有些办法可以让孩子慢慢远离手机,如增加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等。
(四)发挥社会保护的支撑作用,强化政府保护的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社会各职能部门,要配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营运商,要多做一些惠民工程,配合学校安装校园公用电话,满足在校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基本要求。各手机生产厂商,生产一些优质低价的“学生手机”,满足家长紧急情况下与子女通话的基本诉求。要做到:有限带入,加强引导,人文关怀,多方协同。
(五)加强网络保护,努力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机制
一是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对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害APP进行有效管控,防止有害APP进校园。二是对网吧、游戏厅加大督查力度,有效防止未成年人进网吧和游戏厅。三是对自媒体平台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宣传暴力色情、反动谣言等有害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心灵。四是有关手机营运商,加大对有害信息的过滤,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黄赌毒等信息,通过科技手段查源头,严监管,加大打击力度。概括为四句话:做好统筹规划,切实未雨绸缪。做好防微杜渐,尽早提示引导。做好亲子沟通,促进自觉自律。做好正面榜样,树立家长威信。
(六)加强自我教育,重视自省自律,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
        我们强调“六位一体”共育模式,但绝不能忽视学生的自我保护。上述六道防线都是通过外因起作用,真正要让手机进校园得到有效管控,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即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们一定要结合校情、班情多想办法,采取主题班会、典型案例、自律公约等形式,让学生明白加强手机管控的必要性、紧迫性,认清滥用手机的危害性,强化规则意识、纪律意识,真正从内心遵从相关纪律制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结语: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和工具。广大未成年学生是数字化时代的未来公民,更需要努力提升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恒柱《别让手机偷走孩子梦想》——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
【2】陆云泉《手机:拿得起 放得下 管得住 用得好》——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
【3】刘长海《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引导子女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兰举(1967年1月25日),性别(男),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荣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籍贯(四川三台),工作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校),研究方向(德育与心理健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