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贾雪尧
[导读] 德育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而学校是德育的关键

        贾雪尧
        贵阳市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德育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而学校是德育的关键,家庭是德育的基础,社会是德育的延伸,有效的德育必须做到三位一体、三方合力。本文带入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探讨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三位一体;教育策略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关乎到个人成长,所以全社会都非常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强化了道德品质教育,但只依靠学校“单打独斗”显然是不足够的,家庭、社会应该与学校形成密切配合,构建完善的德育网络,共同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塑造学生正确的品质道德,促进学生健康、阳光的成长。
        一、学校要完善德育教育形式与内容
        学校德育教育,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点:
        其一是系统的德育教育课程,比如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道德知识,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教师要创新道德教育的形式,多应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道德知识产生初步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行为和思想观念是否正确做出评价;
        其二是将德育融入到各学科教育之中,在语文、数学、音体美等课程中抓住时机,开展德育教育。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结合语文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精神和主旨。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品质教学,并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其三是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从书本中去了解道德品质,终归只能看到表象,而了解不到内涵。学校可以通过观影活动、志愿活动、文化活动等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志愿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的影响性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的影响性,家庭环境以及家人的行为举止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最为直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比较重视行为引导、语言教育。但家庭教育不是全部,小学生最喜欢模仿的对象还有教师和同学,因此学校也必须重视道德教育。但实际上,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还不完善,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大部分是围绕孩子的学习成绩所开展的,而关于品质道德的培养,双方都不是很重视。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学校与家庭必须认识到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性,实现家校合作。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造成学生认知偏差的因素也各有不同,虽然学校德育教育内容比较全面,但无法实现个性化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就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更加全面,因此德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家校合作通讯,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联系方式,教师要定期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打电话、微信等形式,和家长谈一谈最近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询问家长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比如是否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是否尊重父母长辈、是否爱惜粮食等等,这个环节可以促使学校和家庭调整教育方式,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实现德育的目的。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家校合作德育教育活动,邀请有时间的学生家长参与活动,并将活动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将视频内容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中,对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行为提出表扬,引起家长的重视。或者是利用网络途径号召家长一起参与德育教育中,通过家庭教育渗透德育内容,并由学校进行评价。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伟大精神,学校发起了一项“致敬最美医护工作者”的短视频征集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形式内容不限,反映出抗疫精神即可,这项活动由学校牵头,既拉进了亲子关系,也发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一些小奖励,让孩子和家长都觉得非常有趣味性。
        再次,学校要重视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提高家校合作德育的水平。很多家长虽然想要参与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但是苦于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学校有必要承担起教育指导的责任,通过组织家长会、开设家校微信公众平台、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教育方法,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育德的意识。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对一个人行为、思想、品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中的各项事件和各种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加深。但相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对学生品质道德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学校常常忽略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德育教育的内容也未能有效结合社会因素。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必须让家庭、社会、学校形成正向合理,既要保证家庭支持,又要获得社会配合,不断整合德育教育资源,拓展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途径。
    学校需要取得社会支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德育知识,感受美好的道德精神。比如与当地博物馆、展览馆合作,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文化特色,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参观红色主题展览,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很多地区开展了红色主题展览,带领学生参观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并感受和学习革命精神;与当地的司法部门合作,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让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学会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自己,形成法治精神,这对于构建法治社会有甚远意义。同时,学校、社会、家庭需要构建德育信息网络,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三方合力,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比如主流媒体可以开设“青少年德育网络课堂”,学生和家长、学校都能够观看网络课程,学习德育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三位一体”德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重要且必要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构建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的德育教育模式,塑造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与道德素养。唯有如此,才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国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彪.植根课堂  立德树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41).
[2]陈广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2021(12).
[3]智育海.做好德育和安全教育  提升小学校园管理效果[J].天津教育,202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