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班级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高玲
[导读] 德育教育作为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渠道,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玲
        广东省惠州市南坛小学,516001
        摘 要:德育教育作为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渠道,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够让小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上都能够获得良性发展。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可谓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与优化,才能够打造出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让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在传播上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这些特点也从不同程度上使得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不管是真还是假、也不管实际内容的正确与否都会使得其本身有比较强的传播性。这些对教育来说,都会使得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被无限的延伸。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小学班主任要有意识的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要利用创新性的思维去展开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更新班主任对德育教学的观念
        传统形式的小学德育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威关系上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班主任会通过其自身的权威性,利用上下关系的命令口吻去开展实际的小学德育教育。这种教学观念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等级和差别的基础上的,让小学生失去了应有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而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生因为受到了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其自身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小学班主任再用命令的口吻去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学生必然会感觉到厌烦,也会从心里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让小学德育教育失去了其原本的有效性。基于此,小学班主任要及时根据互联网思维来改变自身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
        首先,小学班主任要积极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用平等和平和的态度与学生展开沟通,在互联网时代下,平等和尊重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其次,小学班主任在实际德育教育工作中,要采取现代化的渗透式教学理念,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道德观;最后,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入即时观念,要及时为学生分享当前互联网上的热点事件,并在深入分析和探讨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通过互联网思维扩大德育教学视野
        小学班主任在实际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互联网为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困难,也要及时发现互联网为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优势。互联网中的信息庞大且复杂,对没有足够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很难辨别网络信息的优劣。很多家庭让学生过早接触网络,学生非常容易被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吸引,吸收其中的不良信息和负面信息,时间一长,非常容易形成扭曲的价值观与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对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与阻碍,教师一定要重视这种情况,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小学班主任在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有意识的融入互联网思维来综合性的思考教育的发展情况。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即时沟通的特性,通过多种互联网沟通形式,让德育教育在内容上能够无限延伸和扩大。
        与德育教育最相关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小学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执行者,而小学生则是德育教育的必备因素。小学班主任是决定着小学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有关师德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比较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而且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也同学习过程一样,是需要过程的,是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的。学生如果受到了来自教师的正确指引,道德素养自然就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当前社会,小学生普遍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不能仅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要从社会教育的综合性和本质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承担能力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一个榜样式的人物和引领性的示范者,例如,很多家长会使用各种借口和客观情况不兑换对学生的承诺,这对学生的成长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没有好处。所以,小学班主任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和建立,对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观点有着极其重要的的影响。
三、破旧迎新,打造新时期的德育管理课堂
         德育管理的工作要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新时期,对于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创新,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探寻学生喜欢的德育课堂和教导方式。打破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因此,教育工作者提高了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德育知识变得生动和具体化,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对学生日后思想品德的正确树立和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会、班会以及辩论会,以一种新的课堂形式,促进低年级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并以“我和家里人的一天”为主题,让低年级学生说一说,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和父母相处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讲述,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相应的评价,体会其中存在的“爱”与“尊重”,这是德育教育的基本。
        本文主要是针对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进行谈论和理解,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关于德育工作,它的有效性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备受人们的关注,不得不承认德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班主任肩上扛着的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担子,更肩负着帮助学生塑造优良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完善思维结构。班主任是班级的总管理者,因此班主任更能站在总体看局部,切实的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促进德育工作的实际开展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晓晨.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知识文库,2020(17):23+25.
[2]齐婧婧.优化班级管理  实施道德教育——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科普童话,2020(28):96.
[3]赵付花.优化班级管理,落实德育教育——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探究[J].学园,2020,13(08):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