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蔡旻
[导读] 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小学德育教学,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蔡旻
        贵阳市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小学德育教学,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校德育以及家庭德育还有社会德育呈现一体化的结构,三者相互合作,让小学生能够获得更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教育。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的措施,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德育
        引言:
        学校开展德育,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内容系统,而且方法多样,学校的德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发展,可是根据调查不难发现,学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相对较低,学生进行道德实践能力的锻炼机会比较少,很难让学生提升其道德自主能力以及经验。在新时代发展下,社会德育和学校德育相结合,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学校可以为学生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而社会可以让德育教育更具有实践性。所以,德育教育不能只是依靠学校,更是要不断的延伸,让学校,家庭及社会可以合力完成。
一、家庭德育及社会德育对校园德育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德育具有重要性
        每个人从小所接触到的就是家庭,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也正是展开早期德育教学的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具有连续性,在生活方面渗透德育教学也可以让德育更具有生活化的特征[1]。
        (二)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家庭教育
        在当前大多数的家庭都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对小学生日常的行为以及交友等各方面都予以了正确的引导,可是仍然有很多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不足,也不太了解学生的优点以及沟通的重要性。家庭对于学生进行教育,更多的是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家长更加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如此,家庭德育教学仍然存在着方向迷失、理论匮乏,还有方法非常单一等问题。
        (三)学校德育必然受社会影响
        人的行为和社会是分不开的,小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都离不开社会这个非常广泛的环境,小学生总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随着通信以及网络的普及力度变得越来越大,社会对小学生的影响变得更加显著。按照我国互联网中心所发布的数据不难发现,截至到2010年的12月底,我国的小学生互联网的渗透率就已经达到了60%左右,而在2011年,这个数据逐渐达到了64%左右,增加了4.3个百分点[2]。
        (四)社会德育与学校德育脱节
        社会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可是社会因素很难被控制。在目前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学校教育以及实际生活德育教育脱节现象比较严重,更加重视理论的德育教育,而对实践却较为忽视,课程的设置和社会之间存在脱节。不仅如此,学校的管理总是依靠政府部门来进行,学校的德育和社会之间的合作比较有限,这也让社会的德育和学校德育相互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为了让德育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尽量避免学校以及家庭,还有社会之间出现德育脱节的问题,要和学校的经验、社会的实践相结合,构建学校以及家庭还有社会之间一体化的模式。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3]。
        (一)学校-家庭合作
        首先,需要组建家访教师的队伍,要培训一批专业的教师,充分了解家长对于子女的态度,同时对家长的教育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指导家长建立一个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一旦发现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需要进行重点的帮助。其次,要组建家长联合会,并且定期召开家长会,将小学生的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理论和家长相互共享,让家长能够进行深入讨论,并且交流教育的经验,通过一些先进的家长群体来带动一些后进的家长群体。第三就是要构建教师以及家长相互之间交流的渠道,通过校讯通来进行及时沟通,利用博客可以让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充分地体现在网络上,通过qq群等平台也可以进行集体沟通。
        (二)学校-社会合作
        首先就是校外组织合作的常态化。这些年以来,我校组织消防安全的逃生演练,邀请了唐山消防支队警官共同参与,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因此这个合作可以常态化进行。其次就是要建立网络阵地,主动将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在实处,学校所组织的一些道德论坛,正是建立网络阵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尝试,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儿童网站。第三就是要对道德实践活动重视起来,社区作为载体可以建设爱国主义的基地,设立一个艺术教育类的课程,使学校以及社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同时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升学生品味,这也是帮助学生培养爱国情操,并且展开综合实践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亲自劳动,同时也可以完成社会考察的工作,进入到社区当中,照顾孤寡老人,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第四就是开放学校资源,学校的文化氛围是非常浓厚的,在对正常教学秩序不会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要尽量共享学校的资源,并且进行区域联动,实现学生共同发展和提高。
        (三)家庭-社会合作
        要充分的发挥出家长在进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当中的特殊作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家长需要履行其义务,要以身作则,通过比较良好的品行,给孩子做出一定的表率,需要尽量走出家教的误区,对自身家庭教育的情况进行实践探索,并且不断总结经验,不但要对孩子尽到抚养责任,同时也要将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位 [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看,不断地想,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表达,并且要解放头脑,解放双手,以及解放空间。要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当中充分地接触自然,使学生可以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教师需要协调学校以及家庭,还有社会等方面的德育力量,构建一个三位一体式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形成以学校的德育教学为主,以家庭德育教学为辅,以社会德育教学为依托的一种德育教学的新环境,促使小学生教学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蝶丽.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7):57-57.
        [2]杨妙方.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初探[J].好家长,2019(39):130-130.
        [3]陈慕华.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11):95.
        [4]莫秀萍.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08):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