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建筑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胡炜
[导读] 《建筑工程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胡炜
        百色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摘  要]《建筑工程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强调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忽视素质、素养教育,在思想政治、价值观方面涉及较少。根据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能效,德育协同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工程结构;教学改革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如何将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全育人,如何对《建筑工程结构》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需要进行探索。
        《建筑工程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建筑工程结构总体概念和基本设计原则,主要描述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提高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一门课程。《建筑工程结构》传统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的掌握,强调专业性,但是忽视了素质、素养教育,在思想政治、价值观等方面涉及的比较少。故在近几年的《建筑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作出以下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成立《建筑工程结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
        成立《建筑工程结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在团队中既有学识渊博的教授、副教授,也有年轻有为的博士、硕士,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职称结构合理。为了更好的将课程进行思政改革,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特别邀请思政课相关教师加入团队,进行帮助和指导,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能力。团队建立QQ交流群,在群里共享相关的思政文件及资料,方便交流学习,也经常开展线下研讨交流会,为课程思政建设添砖加瓦。
        二、确定《建筑工程结构》课程思政目标
        《建筑工程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组成。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该课程的思政目标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担当;结合百色精神及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国意识;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培植工程伦理[2] ;使学生具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思想道德、职业素养、科学素养、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制定《建筑工程结构》课程新的教学大纲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大纲中融入思政教
学,使“三全育人”理念贯彻教育始终[3] 。根据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接受能力及工程中的应用,课程团队将《建筑工程结构》课程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整合,并增加了部分能更好地体现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容,制定符合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新教学大纲。每学期鼓励教师更新教学课件、教学视频,鼓励教师建立自己课程的案例库、习题库,倡导以思政建设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完善实践环节的设计任务书等相关细节,使任务安排合理、目标要求程度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电子版材料归档,使档案、教学资源系统化、集约化、共享化。以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推进教学思政变革,努力培育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四、《建筑工程结构》教学内容中引入思政元素
团队成员结合《建筑工程结构》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中引入思政元素。


第1章建筑结构概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章一般是简单介绍建筑结构的组成,建筑结构的分类,建筑结构的发展史及趋势,但是建筑结构的发展史及趋势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故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扩展。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建筑结构的发展,引入建筑结构工程的名人故事、学科领域的优秀人物,剖析工程管理专业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观看山西应县木塔的视频,了解山西应县木塔如何能克服木材高度的限制建立高塔,并能在塞外风沙环境下如何能屹立千年而不倒。使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有所感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通过观看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和港珠澳大桥[4] ,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报效祖国的情怀,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综合素养。
第3章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在讲授混凝土材料养护时间及混凝土强度知识点时引入工程案例: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发生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元。经调查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在7号冷却塔第50节筒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违规拆除第50节模板,致使第50节筒壁混凝土失去模板支护,不足以承受上部荷载,从底部最薄弱处开始坍塌,造成第50节及以上筒壁混凝土和模架体系连续倾塌坠落。坠落物冲击与筒壁内侧连接的平桥附着拉索,导致平桥也整体倒塌。工程进度加快,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气温骤降,混凝土强度增长慢;施工单位违规拆模也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思政点映射为树立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和工程伦理,在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过程中,不少工程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不严格遵守国家规范、技术规程,工程伦理素质差而引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
第5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到第7章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是承载能力设计,主要确保结构的安全。通过增加课时讲授16G101图集的结构施工图识图,结合BIM软件以三维图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充分掌握结构构件钢筋的排布等。再结合各种受力构件计算过程要遵守的设计规范、技术规程等,启发学生认识到遵守规范、技术规程等要求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精益求精精神、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等素质。通过因少筋、漏筋等引起的工程事故视频及图片的展示,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责任的划分。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设计时由于所选用的材料不同,如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等级的选择不同,估算的截面尺寸不同,虽然设计结果不是唯一的,但要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也要满足构造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和优化设计理念。
        五、《建筑工程结构》教学方法中融入思政元素
《建筑工程结构》课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疫情期间,通过中国大学MOOC网建立异步MOOC,同时利用慕课堂进行签到点名,发布小组讨论、布置作业、单元测试学情分析等环节融入思政相关元素。另外再建立QQ学习交流群,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辅助,进行面对面交流,能实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利用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推动高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筑工程结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仿真的形式立体展示建筑工程中梁柱等实验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操作设备装配与实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掌握实验原理。
        结 语
        为了推进《建筑工程结构》校级核心教改工作,针对课程特点,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引入思政元素,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张国军,王英,梁本良.《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2019,(8):158-159+145.
[3]时晨,韩袆,贾生海,戚乐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7):93-96+118.
[4]刘建平,史萍.高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6):100-101+109.

基金项目:
百色学院2018年校级核心课程项目(建筑工程结构2018HXKC36)
作者简介:
胡炜(1988-),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岩土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等相关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