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于志文
[导读]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非一蹴而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形成发展也是如此。
        于志文
        中共新昌县委党校,浙江 新昌 312500
        内容摘要:任何理论的产生都非一蹴而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形成发展也是如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想有一个从孕育到成熟的过程。对于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逻辑。
        关键词:习近平 生态文明   自然
一、孕育期:梁家河建立沼气池
        1969年,17岁的习近平到陕西延川梁家河大队,做了七年插队知青。梁家河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农民生活贫困,虽名为“河”,但所谓的“河”仅是下雨才有一点泥水的小山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面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没有消沉,一方面与当地百姓一起投身生产,另一方面也开始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开始反思。1974年,习近平在报纸看到四川利用沼气池的消息,从中受到启发。之后,作为大队支书的习近平自费组织当地百姓亲临四川绵阳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回来后便利用当地的秸秆、家禽家畜粪便等组织百姓建立了十几口沼气池,梁家河也由此变为陕西的第一个沼气村。当时正值全国刚开始推行沼气池建设的初期,习近平的这一果敢尝试,无疑具有先进性。沼气池的建立一方面解决了百姓过去煤灯照明、砍柴做饭的问题,而将沼气池的沉积物作为庄稼提供肥料,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也是对资源利用理念的革新,改善了当地生态局面。习近平的这一生态实践经验也吸引了其他各大队的竞相学习,据统计,“全县15个公社在1974年至1975年建成沼气池3000多个”[ 曹谷溪.取火记[N].延安通讯,1975-09-20.],许多村也因此实现了沼气化,走上了循环发展之路。
         由此可见,习近平梁家河沼气池的建设既是他为当地谋求的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也是一次生态实践勇敢探索之路,为其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孕育了基础。
        二、萌发期:正定发展生态经济
        1982—1985年,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工作。正定县是农业产粮大县,却是“高产穷县”。部分领导过于重视粮食产粮,忽视其他经济作物种植,缺乏多样化经营,导致各领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习近平任职正定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大农业理论,发展立体农业与多样化经营,定位正定“半城郊型”发展之路。而习近平在正定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发现正定佛寺佛塔林立,城内保留了自唐朝至清朝相对完整的古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此为基础,再结合正定的区位优势,便提出“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1983年,恰逢央视《红楼梦》剧组要建“荣国府”拍摄的契机,习近平力邀到正定。带来的效果是仅“荣国府”门票收入就在电视播出的当年超过200万元,可见其眼光的精准。旅游业的繁荣也带动了餐饮、住宿等各行业的发展,加之其消耗和污染少,既给当地百姓提供了崭新的致富手段,也创造了著名的“正定旅游模式”,使正定走上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除此之外,习近平面对正定有大面积荒滩却长期荒废的实际,通过政策调整,让全体正定人民共同参与开发,将荒滩变林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取得了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
        正定期间,习近平的各项举措无一不是其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运用,在其主持制定的正定总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这是其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展现,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从这时期开始萌发。
        三、形成期:福建创建“生态省”
        1985—2002年,习近平分别在厦门、宁德、福州及福建省担任主要领导工作17年,这一时期福建在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快速发展时,衍生出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增多,习近平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整治。
        第一,任职厦门时,制定了新的厦门发展战略,并设立了关于生态整治的专题。尤其是以空前的力度对厦门筼筜湖常年水污染的问题进行了成功整治,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第二,任职宁德时,习近平在对宁德各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山川海洋资源丰富的特点,得出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08.]的结论。在得出“山海经”的发展思路后,习近平一方面强调要走大农业发展道路,并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力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多山的实际,提出将大力发展林业作为致富的重要手段,在习近平看来“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83.]。第三,任职福州时,编订了福州“3820”工程,在这里面首次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理论,并将福州未来发展定位为“生态环境基本恢复到良性循环”[ 习近平.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3:146.],这一定位为福州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四,任职福建省委省政府时,延续了其关注生态的思路,对一些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专项的严格整治,并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长汀县进行了治理,使当地的贫困和生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一个个生态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将福建建成“生态省”的规划,由此成为生态省建设第一批试点省。
        习近平在福建期间,任职地域多、时间长,由此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纵观整个福建时期,习近平的生态理念一直贯彻其中,尤其是其“生态省”的构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表达,所以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形成期。


        四、发展期:打造“绿色浙江”
        2002—2007年,习近平调任浙江主持工作。在浙江期间,习近平的生态理念进一步发展:
        第一,提出打造“绿色浙江”目标。这一目标是对福建工作思路的延续,其目的就是要将浙江建成一个生态省。为此习近平主持制定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这也使浙江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第二,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习近平来湖州安吉余村时,首次提出了这“两山理论”,这也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这一论断用最直观的语言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并非绝对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一种科学发展理念的体现,要求我们发展的时候“既要GDP,又要绿色GDP”[ 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7.]。第三,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这一论断将生态环保意义提高到关系人类文明的兴衰的地位,为实现“绿色浙江”目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第四,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习近平在浙江第七次环保大会上首提这一论断,并认为“保护环境也是政绩”[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86.]。这一论断打破了过去将生态环境单纯作为劳动对象的局限,将二者进行统一,点明了人与自然之间可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关系。第五,以系统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指向新发展方向。循环经济涉及各领域、各环节,习近平认为必须系统规划建设,贯穿各个层面,将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充分结合,并强调要建立系列制度来保障落实。
        综上可知,习近平浙江期间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新论断,已经成为相对完善的体系,为以后其思想的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尤其是“两山理论”,已成为当前最具影响力的生态名言,因而这一时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力发展期。
        五、成熟期:建设美丽中国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当选为总书记,习近平将以往执政地方的先进生态经验理念加以丰富完善应用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
        第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中。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指出“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 .],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确立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即2035年要基本建成和21世纪中叶完全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了新方向。
        第二,建立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整套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0.]给出了制度建设的主要框架;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下确立了利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的总基调,之后对新《环保法》的修订实施,为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提“绿色”理念,并纳入“十三五”规划,指导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为生态文明建设部署了新方案。十九大以后,不断重申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并在2018年全国人大上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实施,使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愈发明晰,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被建立。
        第三,强调以系统方式治理生态问题。习近平认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07.],因而对待生态问题要具备系统思维。十九大又调整为“山水林田湖草”,将生态系统的内涵进一步丰富,重新确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不仅如此,习近平的生态系统观还体现在将眼光拓展到世界,从全球视野角度提出共建“地球美好家园”[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2.]的倡议,广泛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生态问题会议,带头节能减排,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被正式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遵循。在此基础上,十九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无一不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论述,说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发展为成熟的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的最终确立与其个人从政生涯的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去认识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才能深刻理解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黄承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刘湘溶.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丛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