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曾樱
[导读] 对于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效果来说,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切入和定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曾樱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  400025
                                                        
        摘要:对于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效果来说,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切入和定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当前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研究着重对基于音乐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措施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音乐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切入
        
        所谓音乐核心素养是指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所形成的音乐学科素养,其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整体提升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关键在于对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定位以及教学过程的创新。
        
        一、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适当运用
        首先,课堂导入环节运用丰富且多元化的音乐或视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构建和谐的艺术氛围。教育工作者可以基于课堂学习内容对导入音乐进行合理选择,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其次,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丰富和高效性,一方面能够在课堂有效的时间空间中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够提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适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既能构建起良好的教学开端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能够在过程中不断勾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让课堂教学更形象化、生动化。
        比如在学习《百鸟朝凤》这一经典的民族器乐曲时,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使得这首经典作品呈现出从大喜到大哀的不同变化,特别是在探讨这部作品大哀的一面时就可以借助电影《百鸟朝凤》的相关情节对此种情感进行渗透,通过不同音乐主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以具备多层次的情感表达。对于课堂氛围的渲染和学生对于音乐深刻内涵的理解都有积极作用。
        又比如在讲授《祖国颂》这一作品时,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更加符合时代气息的纪录片片段,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见证大国崛起的磅礴气势,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更强烈的情感共鸣,此时若学生进一步学唱歌曲势必能够将深情壮美的音乐语言,化为更加强烈的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并且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二、巧设疑问情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假如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且有效地设问,无疑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主线、理解乐思和音乐特征,进而形成拓展,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和感悟音乐的能力。众所周知,情感活动和审美感知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实施音乐教学时,可以多用设置问题的方式联系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思考、参与其中。比如在讲授歌剧《卡门》这一教学内容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出类似于“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方式?卡门的故事背景?吉普赛民族的文化特征?音乐唱段的音乐要素和对应情绪表达?”等等这样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探究合作,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形象的相关想象、讨论、欣赏、创作中,进一步加深对音乐语言的感知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里更好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想象和感知音乐,更好地在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促使自身音乐素养的养成。
        又比如在讲授《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这一作品时,第四乐章的合唱《欢乐颂》正是重点之所在。如何设计问题才能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是值得广泛思考的问题。假如仅仅设计成“乐曲的名称和作者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的;如果说直接将问题设定为“音乐的旋律和情绪是怎样的?”又显得过于抽象…鉴于此,考虑到声乐作品既包含了音乐性又具备语言表达的特征,如果将问题设定为“创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艺术理想和思想境界?”,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通过歌词内容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的探究主动思考,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深刻意义。
        
        三、基于课堂实际,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很多时候会与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真正灵活的课堂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化的。实际上这样的生成、变化也可以看作是创新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教育工作者在主观上应当具备寓有形教案于无形动态的教学意识,对学生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在生成变化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创新课堂,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
        不同的课型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音乐鉴赏课,除了常规的聆听和欣赏,我们可以通过范奏或范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课堂转换为唱歌课时,课程中穿插唱歌以外的活动或用多媒体进行铺垫则能让课堂形式更加多元;如果面对综合课,可以运用的方式就更多也更灵活了。不管哪种课堂,多样化和善于变化始终是唤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鸣的绝佳途径,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对于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比如教育工作者在讲授《汉族民歌》这一章节时,即可以以作品鉴赏为依托,通过对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不同类型民歌体裁的音乐要素进行对比总结;或者也可以通过学唱不同体裁的民歌作品,在实践中体会民歌如何运用音乐语言表达出劳动人民在不同的劳动过程、生活环境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在整个章节中不断穿插不同的教学模式既能让课堂在变化中发展,也能让学生对于这种植根于劳动人民方方面面劳动生活的艺术形式理解得更全面。
        同时,音乐的欣赏除了重在讲授和赏析,体验的过程也是有必要的,甚至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意识上更加卓有成效。体验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聆听是体验,歌唱是体验,讨论是体验,课堂活动和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同样是体验的一种…适当丰富地设计教学活动,比如抢答、游戏、绘画、模仿、表演、创编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结语
        由于高中教育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基础和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注重思考和学生主体性的挖掘,引导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同时,用更丰富的角度和视野深层次认知音乐、表达音乐,用不拘一格的手段、多元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激发爱国热情、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真正良好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娟.音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8)
        [2]李永忠.论高中音乐教学师生互动“趣味化”教学模式[J].学周刊,2021(19)
        [3]张筱璐.关于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
        [4]牟晓丹.浅谈在高中音乐课堂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尝试[J].考试周刊,202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