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穆乃外尔阿卜杜合力力
[导读] 现阶段,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必行之路

        穆乃外尔阿卜杜合力力
        杭桂镇第一一贯制学校848203


        摘要:现阶段,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必行之路,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导向与推动作用,保证教学质量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为了切实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作用,需要立足信息化时代背景,实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基于此,本文对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小学生

引言: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塑造健康人格、建立正确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阶段。所以,必须要对此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相关教学工作提起重视,以确保小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为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基础。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抽象性和书面性,与小学生实际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有所冲突。对此,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知识的具象化、趣味化呈现,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概述
        所谓“多媒体”,即多种信息媒体形式的总称,如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将这些媒体相关的资源、技术、工具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便形成了当下热门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中单纯围绕书面文字开展的教学工作相比,多媒体教学可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例如,人在面对文字信息时,只能结合既有的认知经验,对信息所描述的事物或事件进行想象,这不仅提高了信息的获取难度,还很容易引发认知偏差、记忆混乱等负面问题。而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视域下,信息是多维化、立体化、可视化的,这大大增强了人的认知体验,其对信息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自然也处于较高水平。在工业4.0的新时代下,多媒体领域表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这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无论是对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来讲,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化价值
        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促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整体优化。具体来讲,其优化价值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抽象化、理论化特点,以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与经验阅历,很难对其实现高水平的理解、记忆与运用。同时,传统中拘泥于书本、文字的教学方式,也较为枯燥、僵化,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负面的学习情绪。对此,将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融入到教学当中,能显著提高课堂知识的趣味性与表现力,达到化静为动、化繁为简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更好地调动起来,形成积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避免其在课堂学习中出现溜号走神、畏学厌学等情况[1]。
        第二,有利于实现教学效率的充分提高。多媒体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提高,体现在师生两个角度上。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在很大程度上代替或简化其对文字信息的解释环节,从而降低简单教学工作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为拓展性、提升性教学活动预留更充足的课堂时间;对于学生而言,生动立体的图片、视频更加易于理解,其学习难度将大大降低,相应的学习效率也就会有所提升。
        第三,有利于营造生本交互的课堂氛围。现阶段,我国现代教育事业越来越倡导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学科整合等教学原则,多媒体教学正是践行这些原则的有效路径。

将多媒体机技术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教师、学生可在电脑、投影仪、智能黑板等设备的支持下完成人机交互,师生双方也能充分脱离书本教材的束缚,更加开放化地运用教学资源、交流课堂信息,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积极互动的良性氛围。在这种氛围当中,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教育等元素也能深层次地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2]。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建议
(一)运用趣味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上学习
        基于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兴趣与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爱上学习、跟上学习。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动画片《喜羊羊》的视频片段,鼓励学生思考喜羊羊、沸羊羊、暖羊羊等角色的优点和缺点,并在观看结束后分享给大家。在动画故事的动态呈现与情绪带动作用下,小学生能够带着课堂问题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观看体验中,并直观、自然地赞赏喜羊羊的聪慧、沸羊羊的勇敢与暖羊羊的温柔。相应的,学生也会感知到沸羊羊、暖羊羊表现出的鲁莽、内向等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讨论与分享,教师便可开展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细心处事等积极素养的教学培养,为学生正确人格的塑造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帮助。
(二)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理解效果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阅历尚浅,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此时,教师要想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知识准确、充分地传递给学生,就需要构建出相对完整的生活性情境或故事性情境,使学生在更完整的情感体验中达成相应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实现正确、深入的学习理解。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心中的110》这节课的课堂知识时,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警察、消防员、医生等角色分配给学生,并模仿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演练、了解拨打110、112、119等号码的用途。其后,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房屋失火、小偷入室、友人晕倒等短剧视频,并鼓励学生结合方才的教学内容,判断这种情境下拨打哪个紧急求救号码是正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能了解报警电话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有效应急措施,从而达到《心中的110》一课的课堂教学目的[3]。
(三)运用拓展化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受到教材篇幅、教学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传统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是相对有限的,进而导致学生只能在学习中接触到少量的知识信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储备与思维的发展。而在接触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工作的新形势下,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将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当中,从而有效地淡化传统教学中教材、场地等方面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讲解民族相关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有关藏族、蒙古族、傣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纪录片片段,带领学生从艺术、语言、饮食、服饰、地域等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真实化地了解少数民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依托触控式黑板、投影仪等工具,组织学生进行“你来比划我来猜”、“你画我猜”等课堂游戏,请学生通过相应的舞蹈动作、特色事物判断具体的民族类型。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书本基础上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课程知识产生更多了解。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互动式课堂氛围的充分营造,使学生逐渐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我爱学”的转变。
结论:总而言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具有高度的必要性与价值性。实践时,教师需要积极实现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完善与创新,借助多媒体技术资源,创设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模式,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原有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与拓展。这样一来,能促使学生更加高效、顺利地完成课程学习,并深层次地转化为自身的“精神食粮”,做到更透彻地理解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朱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27-228.
[2]刘仕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J].清风,2021(04):53.
[3]于保军.新媒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对策[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06):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