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政府践行校企合作和工匠精神培养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马骥
[导读] 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社会性人才,填补国家某些特殊职业人才缺口

        马骥
        乌审旗职业中学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300
        摘要: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社会性人才,填补国家某些特殊职业人才缺口,促进社会职业结构完善和进步。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促进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流畅衔接。基于以上情况,当地政府应当对职业学校办学过程采取适当措施以促进其成功。本文从社会与企业需要角度出发,探究当地政府针对校企合作以及工匠精神宣传思潮应当践行怎样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当地政府;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培养
前言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指引着我国职业人才不断前进,是每一个职业人才都应当具有的崇高精神。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此同时,职业学校主要为企业输送人才,因此职业教学内容应当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久而久之,校企合作也成为了其办学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以及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产生着重大作用,可以践行以下措施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一、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培养社会需要人才
        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大部分输出给当地企业,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开办过程中,政府要促使学校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为社会输出专业对口人才。根据中职学校以往的办学经验发现,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比例不高,对于教学的实际推动作用不大,同时通常也并未主动承担校企办学相关责任,这类问题都是阻碍中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问题,应当由政府出面进行解决,引导学校与企业形成平衡合作关系,促进中职教育发展。与此同时,中职学校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多偏向于理论性,虽然具有一定比例实践课程,但也难以让学生们达到适应企业需要的操作水平,因此政府在解决此方面问题时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政府可以要求企业安排具有匠人精神的技术型专家进入中职学校,该技术型专家即可以对教师的日常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提出指导性意见,以促进教师日常授课与实际需要相联系,增强学生们学到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该技术专家也可以直接为学生们进行授课,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们传递企业中所必备的职业技能,学生们对未来的职业环境、职业发展状况以及其他方面都有一个大致了解。通过企业的技术型专家进入中职学校进行授课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直接体会到“匠人”水平的职业知识以及实践技巧,同时还能近距离与“匠人”进行接触,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此专家除了可以向学生们进行职业技术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办讲座,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让学生们切实体会到“匠人精神”,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进步。


        二、调整人才引进政策,扶持职业学生就业
        工匠精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岗位上进行长久的磨练才能铸就的,因此若想培养中职教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就要让学生们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上去,经过社会实践和岗位的磨砺,才能真正培养出工匠精神。然而职业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社会上往往备受歧视,社会地位也并不高,造成了不少中职学生还没有步入工作岗位,就失去了就业机会,难以培养出工匠精神。就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就业择业阶段,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往往遭受歧视,很难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造成了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难以在社会以及企业中加以应用,而只能去寻求更低级岗位的现象。基于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及时调整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政策,同时要求企业反省自己的人才使用规章制度,为职业学生留有一定的岗位。
        例如,针对“工匠”这一职业来说,政府就可以要求企业适当放宽对招聘职位的各项要求,而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真功夫”。各种类的“工匠”往往出身于职业学校,在校期间就应当练就适合岗位要求的能力,而在应聘过程中,却往往会受到“学历”这个“敲门砖”的限制,让中职学生的本领无处施展,而企业也拘泥于“学历”条件,难以寻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相关人才。而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如今的社会潮流之下,各行各业的招聘条件往往会出现“虚高”现象,许多职位并不需要高学历,只要自身能力能够胜任职业要求即可,但不少企业仍然开出了不切实际的招聘条件,造成了拥有本领的人找不到工作,而达到条件的人不能胜任实际工作。针对这种现象,可以由政府出面加以整治,为职业学生的就业开辟道路,保证职业学生顺利就业,工作岗位上得到足够的锻炼和磨砺,在实践中促进自身工匠精神的培养,彰显大国风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给予适当财政支持,保证顺利稳健办学
        尽管我国采用分支制学制,理论上来讲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具有同等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中职学校的地位却明显落后于普通高中,而政府在财政支持上也有所倾斜,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普通高中的建设,而忽视了中职学校发展。为促进在中职教育中实现校企平等合作以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供条件,政府应当对过去教育资金分配方案进行反思,适当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支持,确保其办学稳健性,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从办学所需的必备条件来说,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条件高,需要大量设备,学生们只有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实践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职业所必需的技能,为培养匠人精神奠定坚实基础。然而政府拨款严重不足,造成了政治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只能通过缩减教学设备数量、减少学生实践教学频率的方式来维持学校运行,这大大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应当适度调整资金拨款比例,可以在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得到中职学校办学所必需的资金数额,并尽量对其给予资金支持。当地政府在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应当对职业教育学校地位进行适度调整,提升其社会声誉,促进其稳定办学。
总结
        基于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职业学校应当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社会性人才。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学校的关注,实时调整支持方案,保障其顺利办学、成功办学,从而促进当地人才结构优化、维持社会环境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引涛,陈会玲.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0):39-41.
[2]朱利.“工匠精神”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与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09):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