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机制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   作者:邬艳
[导读] 工匠精神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是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持续进步的活力源泉
        邬艳
        乌审旗职业中学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300
        摘要:工匠精神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是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持续进步的活力源泉,对于企业来说是在竞争中不断进步的不写动力,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制造业提高实力的必须条件,因此工匠精神是当今社会中一种不可缺乏的信念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员工有较强的思想觉悟,更是离不开从职业院校开始的思想培养,并且还与企业工作进程中的公司文化与工作氛围的熏陶息息相关。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最大程度上加强学生以及员工的工匠精神,使其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能够用负责、敬畏的态度对待工作。
关键字:中职;校企合作机制;工匠精神;培养
前言:
        由于当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在教育以及生产行业都越来越追求看得到的效益,学生的成绩与企业的收益被视为唯一用来衡量教育质量和生产水平的指标,这种环境下虽然各种数字指标会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浮躁与流于表面的目标与追求会导致社会中工匠精神的缺失,这样的环境下,上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企业的进步,下到员工的工作状态与学生的心态都会缺乏稳定和根本的动力。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企业与学校来说都已经成为非常有必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培养工匠精神的效率与效果呢?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由于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并不熟悉在真正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真正提高适用于真实生产情况的专业水平,因此增加教师对实际生产情况的了解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学校可以与企业达成合作,企业通过为教师提供实地考察与学习的机会提高未来员工的专业技能,学校通过对实际生产状况的进一步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际生产中产生各种问题的思考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好生产过程中各种问题是责任也是义务的观念,让学生对于工作不是仅有无尽的负担,更能拥有责任感等工匠精神。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耳濡目染就能形成工匠精神,在日后的工作中就能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
        比如,很多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并没有加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常常由于不了解在企业真正投入生产时会遇到那些问题而跳过相关内容的讲解。甚至由于教材的年代久远还会产生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的现象。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了与企业交流的机会,就能通过对生产现状的了解而为学生讲解更多解决生产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方法,无形之中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拥有更多经验,提高了工匠精神。
        二、提供学生实习机会
        很多学生从学校毕业就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马上变成了员工,一时之间无法顺利完成心态上的转变,会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产生不良情绪,第一时间排斥这些状况,而非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这是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给学生过渡的机会。如果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让他们熟悉工作的状态,并在这个实习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工匠精神,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过渡。学校通过合作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企业通过合作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一箭双雕的机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实习中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工作,企业也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其工作质量提高一定要求,并灌输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实习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对工匠精神的践行,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
        例如,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课程中很多学校提供的实习只是教学内容在实验室里的操作机会,与实际生产有较大差距,并不能为学生日后顺利融入工作提供帮助,更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形成工匠精神。如果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真正在生产流水线上操作生产设备,见识到各种操作失误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就能对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工作都产生更多的敬畏之心,工匠精神也随之而生。
        三、加强工匠精神教育
        工匠精神可以体现为对生产工作精益求精、永远更近一步的心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由于缺少对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与应用的机会而耽误提高生产质量的好时机。而高校教师的研究成果也可能由于缺乏应用的机会而无法充分证明相关新型理论的有效性。如果学校与企业达成长期合作的计划,企业定期去学校学习相关生产环节的最新理论,学校的教师定期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观察其对实际生产产生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环节的进步,更能提高学校的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适配性,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过程中,员工、教师、学生的工匠精神都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加强。长此以往,学校中的学习、科研氛围与企业的生产氛围都更加有利于工匠精神的践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政府可以出面承担部分交流学习的成本,不仅可以减轻学校与企业的负但,更能在社会中营造出更浓的工匠精神氛围。
        例如:在汽车行业,很多学校会研究各种新能源燃料电池,但是并没有投入生产的机会,也无从得知这些研究成果的实际性能;而在生产线上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最新的研究成果解决。如果学校与企业拥有了充足的合作与交流机会,以上两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的同时,交流过程中科研人员与企业员工都进一步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总结: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多管齐下。如果只是学校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企业却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产环节中的各种工作质量指标,工匠精神就没有落实的环境。如果只是企业注重工匠精神而学校却对其忽视,就会导致人才紧缺的发生,造成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后果。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并加强工匠精神的教育,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促进学生、教师、员工的工匠精神,还能增加企业与学校在专业方面的交流,相互促进,提高生产质量的同时提高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付玥.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0):47-49.
[2]窦建芝,葛军营.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