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欧阳建胜
[导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内容
        欧阳建胜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362000
        摘要: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知识难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了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文章围绕高中数学课程教学,首先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教学过程仍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在教学时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在实际教学时,上述问题仍旧存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未得到良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时只是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去思考,并未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过程中去,学习依赖性较为明显,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基于此,围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对于学生更好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传统的定势思维,在分析数学问题时能够从主观思想出发进行全方面的探究,主要体现在创造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学生这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期的思维训练和学习实践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不会只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进行思考,墨守成规。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面对数学问题和数学定理时,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透过知识点的表象深入数学本质,准确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实践教学时,学生是否对数学现象背后的问题进行敏锐的察觉,直接关系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效果。基于这一实际教学需求,在实践教学时,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并在思考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策略,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空间中两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主动的思考,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他们认为的位置关系都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问题驱动,学生可以在空间点与线、线与面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对面与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主动的思考。在学生回答出“平行”和“相交”两种关系之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的提出质疑:除了这两种关系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面面关系呢?借助教师的问题指引,使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对面与面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2、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助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问的方式来进一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行灵活的设问,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教学知识点,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以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为其创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过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理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习题的方式对知识重点进行巩固和掌握。如“直线a⊥平面a,b∥a,则a与b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样设问的方式,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观察,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a与b是相交的,但是并不能够确定是否垂直,而有的学生则通过图片演示的方式证明了二者是相互垂直的。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结合自身对数学定理的理解而得出的结果。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数学定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准确把握知识重点,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思维基础。
3、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向师性,教师的行为和思维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使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也能够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思维经验,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日常思维中去。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和具体,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部分知识时,由于空间集合的图形,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准确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课本,教学知识有了更加直观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学会和掌握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并将这种数学思想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空间。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大胆的质疑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的质疑,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生活化的问题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在学习过《统计》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人口普查问题进行探究,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新课程教学标准的重要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资料:
【1】汪圭.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 573(28):85-86.
【2】金远方.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赤子, 2017, (31):225.
【3】马彬.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下), 2018, (03):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