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神
平果市协力初级中学
摘要:数学是所有学科当中的基础学科,奠定着其他复杂学科的根基。数学不仅可以培养人的逻辑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还可以为学生在其他诸如物理、化学等学科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中正是学生智力思维开发的重要时期,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成为很多数学老师不得不思考的关键性问题。问题导学法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大进步,因此问题导学法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问题导学法又被称为“设问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其重点是设计问题进行导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中的“教”转变为“导”,侧重于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复杂的问题情境之中,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一、对教学问题展开科学设置
问题导学法和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内容的导入,科学设置教学问题.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教学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对这些问题展开科学化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说在讲解到单项式乘法相关问题时,教师的教学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已知气候监测卫星围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运动速度保持在7.8×105m/s,那么该卫星运行2×106s所运行的路程是多少?”教师在黑板中列出相关计算公式:7.8×105×2×106,此时可以抛出教学问题“对于这个公式可以通过何种方法求得最后的结果?”该算式中存在四个单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其理解为有理数,这也是之前教材中的知识,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将这个算式调整成(7.8×2)×(105×106),这种乘法属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也会更加轻松,并且这样的教学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把握投放时机,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之后需要把握问题的投放时机,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融入数学学习和探究中.这样一来,在课堂导入环节,多数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有效调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一个由大小一致的小方格组成的网状平面,在上方勾画出两个正方形,并将这两个正方形标注为黄色,分别标记为A、B.其次,由于A、B存在一个共同的顶点,教师可以将该顶点当成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以及A、B相邻的条件当成三角形的两条边,在上方勾画出一个三角形,将其标注为蓝色.最后,教师可以将三角形的另外一条边当成正方形的其中一条边,以此勾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将其标注为白色,标记为C.当完成上述操作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上述网格中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存在哪种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探究如何通过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以此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勾股定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呈现一个更为直观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践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而做出全面调整,通过采用全新的授课方法与指导思路唤起初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提供间接性的指导,使之在短时间内养成富有灵活性与创新性的数学思维,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不同层次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结合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条件与社会经历选择难度适中、容易理解的问题,避免多次提出难以理解的复杂问题,尽量降低对学生个人思维能力与理解力的要求,确保多数初中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与有效的答题方法,进一步深化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一领域的基本数学知识时,任课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播放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事物的图片,如蝴蝶的翅膀、飞机机翼等,并鼓励当代初中学生在此类涉及生活事物的图片中寻找潜在的对称结构,在多数初中学生基本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性后提出如“轴对称图形中被对称轴分为两个部分的图形是否呈全等关系?”的复杂问题,当代初中学生可根据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自发地设计多样性动手实践活动,观察并分析画在纸板或笔记本上的呈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四、注重整体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各个阶段实施问题导学法,其同一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拓展思维,以自身的思维方式学会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想象、思考和分析掌握。所以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不断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价值,让该教学方法可成为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助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开展教学评价。首先教师需要针对问题导学法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态度、思考问答的积极性、与教师及同学的互动程度、班级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度等。其次阶段性实施评价,结合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情况、课堂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及知识巩固效率等。还应邀请学生对教师教学及该方法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该方法的看法、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建议等。这样教师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该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评价,结合该方法的特点及要求,完善教学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由传统教学中的“教”转变为“导”。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具体的学情、教情,以问题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以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建构数学模型,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10):77.
[2]刘玲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求知导刊,2019(46):71-72.
[3]孙华.初中数学教学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中),2019(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