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思维训练方法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严加义
[导读]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成为学困生。
        严加义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石坎中心小学校       622553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成为学困生。本文依据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思维训练;
        纵观小学数学学困生,笔者发现,他们之所以会成为数学学困生,并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数学思维训练不到位。很多学生对数学问题不知道如何解答,不知道如何寻找突破口,如何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由于成绩不理想而成为学困生。本文借小学四年级“小数乘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谈一谈小学数学学困生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困境
        笔者总结了学困生在“小数乘法”的课后作业中经常错的题型或经常出错的地方,对这些经常失分的错误之处进行剖析,得出当前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小数乘法的概念理解不透
        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例如,3.5×10的含义就是把3.5扩大10倍。那3.5×3呢?如何理解这个算式的含义呢?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教师可赋予这些数据一定的含义,如:燕子风筝一个3.5元,买3个多少钱呢?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算式的含义,教师可让学生将3.5元看作3元5角,也就是35角,买3个风筝,就是35角× 3=105角。而105角就是10元5角,即10.5元。但这对学困生而言,理解起来困难重重。首先,3.5元等于3元5角。如果对一年级的“元角分”知识掌握得不牢,那么,这部分知识,学困生就不容易理解。其次,35×3。如果学困生对整数乘除法理解不透,或不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他们在这一步就也不能深刻理解。最后,105角=10元5角,即10.5元。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透,在教师讲解扩大3倍、扩大10倍时,他们就不会明白其代表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也就更无法理解了。
        (二)对整数乘法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小数乘法归根结底还是整数乘法的运算。对这部分知识,学生如果在三、四年级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学习时就容易出现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困生经常出现乘法口诀背得不熟练的问题。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他们年纪小、贪玩,很多时候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过的知识不常复习,导致前面学、后面忘。在学习两位乘以一位数的时候,他们对运算法则不熟悉,整数乘法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就导致学习小数乘法时困难较多。
        (三)小数点的位置容易出错
        在小数乘法部分,学困生还有一个易错点是小数点的位置,不是点错了,就是忘记点。

很多学困生反映,小数乘法运算出错的原因最多的就是不知道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特别是在应用题的计算中,学生很容易忘记确认小数点。他们常常会因为小数点出错而导致分数不高,就会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成为学困生。
        (四)对应用题的理解不透彻
        对应用题,学生最应该做的就是理清题意中的数量关系,知道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不仅在小数乘法应用题里很重要,而且对小学数学任何知识点的相关应用题都适用。学困生大多思维比较混乱,面对应用题或思考题常常一脑袋浆糊,不知道这些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数的关系,也就不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这种现象就是教师口中的“学生读不懂题”。其实,学生不是读不懂,而是不会处理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思维训练策略
        (一)抓好计算,培养学困生思维的敏捷性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最基本体现,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最重要的目标。口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迅速地口算是学生思维敏捷性的重要体现。在数学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口算技能具有巨大作用。高效的计算能力、快速的解题能力,都离不开学生的口算能力。因而,教师在小数乘法教学中要抓好口算基本训练,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每日一练,即每日练习20道口算题,是提升学生口算能力的基本途径。对学困生来说,培养其口算能力非常重要。为了激发学困生口算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学困生的口算训练。
        (二)巧算凑整,培养学困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提升学生对数的敏感程度,即人们常说的“数感”。数感强的学生可以快速发现对应的数量关系,思维比较灵活,计算能力也比较强。而数感不强的学生,对数之间的关系认识比较模糊,思维较缓慢,计算也比较低效。学困生就是数感不强的学生。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数感呢?教师应从最基本的巧算凑整做起,逐步培养学困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困生思维的发散性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并对相应的思维进行引申和推进,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逐渐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学困生思维的求异性不强,对知识不会举一反三,不能做到知识点的延伸和扩充。例如,小数乘法运算是建立在整数运算基础上的。很多学困生认为整数运算是整数运算,小数运算是小数运算,不能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就使许多知识变成了新知识,接收起来比较吃力。将小数算式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困生思维的发散性,对提升学困生的小学数学乘法运算能力有很大帮助。
        总之,培养学困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多角度、多方面下功夫。只要这样,学困生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庄国栋.基于学习风格的有效教学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