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玲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九小学校 152514
【摘要】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以问题为主线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能力。问题意识是教师教学的有益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关键词】多样化提问方式;提问能力;时间、空间;善待提问
新课程下的数学合作课堂促进了学生们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合作课堂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路径之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促进学生们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多加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汲取知识,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地方,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数学课程标准》也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到上述目标的有机结合,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养和激发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到师生平等。
学生已经适应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提问的权力在教师的手中,只有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来回答。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去问。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存在自卑和紧张心理,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对或者让老师不高兴。而教师,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知识,取得较好的成绩即可,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学生根本无法真正参与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给学生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的轻松、愉悦,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非常重要。
2、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教师
必须从教材特点和学情出发,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让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例如在学习除法时,干巴巴的数字真的是很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把除法编成一个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学生特别兴奋,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引领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要大胆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真正变得灵活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说,还可以以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说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然后各小组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出题,出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既巩固了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在课堂题解决的基础上,教师也要设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课后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将数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利于学生高效提问能力的培养
1、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简单,使学生乐于回答问题。2、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当老师,谈一谈自己是如何思考这道题的,或者说一说做出这道题后的感想。有的数学题有多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惯性,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3、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讲新知识点前要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点,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融合,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4、设置一些有梯度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通过在课堂上做数学题目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四、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弄懂、理解新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好奇,才有可能有问问题的意识和冲动。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训练,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对没懂的、好奇的、有兴趣的东西有问的冲动,有问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汲取营养。
2、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要让学生会问问题。真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让学生好问,必须经常性地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提问。例如,可从创设问题情景上问,从问题证明推理上问,从知识应用上问,……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筛选,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从而影响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给学生提出问题不仅仅是在学习新课前,也可以出现在对课文深入理解进行反思后。在数学学习中,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只有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去发现问题。
五、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让学生去品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例如:在处理习题长方形去掉一个角是几个角这个问题时,我把它设计成一道选择题,学生们选几个的都有,争辩的面红而赤。到底是几个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学生们兴奋极了,急于知道答案,纷纷拿出长方形纸折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发现这道题的答案。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故意留点疑问,露点小破绽,,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思考,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大胆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也需有“度”。的。
六、“善待”学生的提问。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或请其他学生帮助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如何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给予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