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莎 龚蜀宇 毛莉敏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工商管理系 四川省绵竹市6182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四川天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价值分析、实践现状,探索挖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思政元素,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善和优化,达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育德育能乃教育之本。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夯实专业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优良的品德,完善自己的人格。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必须在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各类专业的教学中,都要融入素质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实现对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德主要途径,更是对国家提出的高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社会主义接班的人的回答。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价值
(一)课程思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高等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另一个总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的三观塑造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要求高校要在当下的教育中达到“三全育人”的结果,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真正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仅靠思政课程难以达到德育效果
在“十九大”之前,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公共必修课程,而作为民办高职院校来说,由于课时紧张,这四门课程并未全部开设。[[[] 樊悦宁.论民办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217-218.]]因此,以往通过这四门课程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效果就打了部分折扣。同时,根据李丹阳等人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时,虽然出勤情况较好,但是依旧对于思政课程没有很强的认同感,认为思政课程枯燥且没有什么用,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 李丹阳, 汪翔, 戎美,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提升机制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19(003):68-73,82.]]
(三)民办学校生源质量较差,亟需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多年,而民办院校正是我国高校扩招后的产物,由于其本身的盈利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因此,为了民办高校为了生存,逐渐降低招生门槛,导致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不仅体现在学生成绩上,同时也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中。
我国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最终无法选择公办高校后不得已而选择了民办院校,同时民办高校的学费普遍较高,就读民办院校的同学们家境普遍不错;又或者学生来自于偏远地区,由于当地教学资源匮乏未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只能就读民办学校企图换取一个毕业证书而方便就业。因此,大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较差,得过且过,未能正确认识到读书的意义,由于他们的家庭影响,部分学生在大学前,家长未能很好的进行德育教育;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渥,但是父母陪伴少,未能给予学生很好的榜样;部分同学来自留守家庭,从小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隔代亲”导致他们从小被溺爱,任性妄为,没有养成很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陈奇.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6).]]其次,现在的大学生都能轻易的接触网络上的信息,但是他们尚未形成稳定的三观,而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赌博、反党反社会、邪教相关的内容数不胜数。[[[] 梁同波.“互联网+”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J].文教资料,2020(21):94-95.]]同时,又因为这些学生本身就属于从小缺乏良好的引导,所以更容易受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影响,最终酿成大祸。因此,除了单纯的思政课程,民办高校亟需引入课程思政进入专业课程,从而做到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的现状
(一)学校制度不完善,教师积极性不高
通过对四川天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进行调研后发现,该校存在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科研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学校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提供相应的科研保障等问题。虽然学校每年都有科研的要求,同时也鼓励教师进行相应的科研活动,但是教师的绩效与科研并未挂钩,平时也没有相应的科研经费进行补贴。所以,不管是在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还是其他专业方向研究时,该校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新的内容。同时,学校也没有相关部门进行课程思政研究的监督,从而导致教师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待课程思政的研究。
(二)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思政背景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从学生时代到教师身份转变的过程里一直进行的都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鲜少进行思政内容的培训,因此,作为非思政教师来说,其他专业教师普遍缺乏思政背景,很难真正挖掘出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思政元素也难以掌握课程思政相关教学方法,难以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进行很好地结合,往往体现出一种为了“思政”而“思政”的感觉。
(三)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物流行业缺乏企业实例
目前,四川天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并无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单位,学生除了日常的课程实训外,难以获得专业实践机会,而平时的课程实训难以复刻出真实工作岗位中一些情况,学生也难以体会到真实工作情况中对他们的品德要求。并且,在真实竞争环境下,企业往往会通过不正当竞争而牟利,这样的情形也难以作为正面例子,向学生们进行正面的教育。同时,虽然目前处于互联网时代大环境下,但是物流企业相关的真实资料鲜有公开,并且公开了的资料也不能保证其真实性,因此,物流行业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例进行案例教学。
三、同向同行:挖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思政元素
同向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高校在进行政治教育时要保证方向一致;进行思想教育时要保证指导思想一致;并且,专业或许不同,但是各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教育的方向也必须是一致的。高校最终需要教育出的人才必须是能够参加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人才,能够拥护党的纲领、遵从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人才。同行指高校在培育人才时除了向他们传授技能和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刘涛,官芮,唐洪涛.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9):90-93.]]
为了能达到同向同行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课程设定时就需要思考如何挖掘出相应的思政元素,真正做到传授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正向的思想引导。例如,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中,教师可以以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向同学们讲述中国是如何从以前较低的国际地位一点一点转变为现在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的,而正因为有了国际贸易的物流从业者,才能让我们国家在今天有了这样的地位;而且老师们还可以在讲课中结合我国的“一带一路”发战略以及我国高铁的高速发展,强调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可以通过这样的故事,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也能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同时还能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油然而生出一种祖国自豪感和专业自豪感。[[[] 姜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以《现代物流管理》为例[J].物流科技,2020,43(12):173-175.]]在《仓储管理理论与实务》和《配送课程管理实务》课程中,老师们也可以结合新冠疫情期间,武汉顺丰的快递小哥汪勇自己牵头整合武汉的资源为医护人员和当地群众提供生活保障;也可以结合人们不能出门而电商平台加大配送力度,力保群众生活便捷的事迹,比如,各地农民为了支援武汉疫情,纷纷拿出自家农产品,自发组织车队向武汉运输新鲜菜品;盒马鲜生疫情期间租用西贝员工,既能解决自身疫情期间用工不足的问题,也能帮助西贝缓解一定程度的资金压力。[[[] 颜志博.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21(05):191-193.]]
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提升教师自身重视程度
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及保障制度,真正将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落到实处,鼓励老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时,既能给予相应的帮助同时也能给予实际的鼓励。让老师不仅能从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中认识到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也能从自身发展中体会到进行课程思政研究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二)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加强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针对教师无从下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问题,学校可以进行相应的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会,让专业的思政教师帮助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学习,同时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够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同时,学校还可以进行优秀的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分享活动,帮助老师建立沟通渠道,向不同专业的老师学习,集思广益。另外,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喜欢玩手机的问题,老师们可以多使用线上教学平台,比如学习通,木马课堂等学习软件,既能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很关注社会热点,并且有的还希望能够对热点进行发声,所以教师也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思政元素的提炼从而进行教学,例如,老师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转发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观点,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的建设或者是本专业的网站的建设来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确保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都是对他们身心健康有益的;此外,还可以增加网站或平台的社交功能,让同学们积极在网络上发言,既能让大家互相交流学习,老师们也能实时关注到同学们的思想动态。
(三)加强校企合作,让同学们“学中做,做中学”
学校培养学生,最终是要将他们输送给社会,为建设国家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不管是专业课程的教育还是品德教育最终都是希望学生在专业能力和自身品德素质上能够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除了课堂上的教育,还需要的是实践过程中的教育。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同时也可以切身体会社会、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找到自身的差距,避免纸上谈兵现象的发生;[[[] 石泽玮.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视域下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5):12-14.
作者简介:谢莎(1992.05–),女,汉族,四川达州人,中级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教育研究;龚蜀宇(1992.0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教育研究;毛莉敏(1977.0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教育研究。
]]同时,同学们也能提前适应工作岗位,降低未来就业的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发生的可能性,并且还能在实践过程中对“工匠精神”有更深的体会。
参考文献